一种防起雾的风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55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起雾的风罩,包括呈环形设置的边壳和设置在边壳上下两端的上壳和下壳,上壳、边壳和下壳之间围合成封闭的置物空腔,边壳的侧边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进风孔;下壳的下端设有呈空心筒体状的第一透明观察窗和设置在第一透明观察窗外侧且与第一透明观察窗同心设置的第二透明观察窗,第一透明观察窗和第二透明观察窗之间形成隔离空间;下壳上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设置于隔离空间内,第二通风孔设置于第二透明观察窗外侧;上壳和下壳均设有同轴设置的通孔,通孔设置于第一透明观察窗内,解决风罩上存在内外温度差易使风罩起雾,不便于观察风罩内的试验品的问题。试验品的问题。试验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起雾的风罩


[0001]本技术涉及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起雾的风罩。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试验设备中,热流仪被应用于各类半导体芯片、闪存 Flash/EMMC、PCB电路板IC、光通讯(如收发器transceiver高低温测试、SFP光模块高低温测试等)、电子自行业进行IC热性分析、高低温循环测试、温度冲击测试、失效分析等可靠性试验中。
[0003]热流仪的气流喷头通常连接有风罩,在热流仪喷射高温或低温气体时,风罩上存在内外温度差,易使风罩进行起雾,不便于观察风罩内的试验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起雾的风罩,解决风罩上存在内外温度差易使风罩起雾,不便于观察风罩内的试验品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起雾的风罩,包括呈环形设置的边壳和设置在边壳上下两端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边壳和下壳之间围合成封闭的置物空腔,所述边壳的侧边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进风孔;
[0007]所述下壳的下端设有呈空心筒体状的第一透明观察窗和设置在第一透明观察窗外侧且与第一透明观察窗同心设置的第二透明观察窗,第一透明观察窗和第二透明观察窗之间形成隔离空间;
[0008]所述下壳上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设置于隔离空间内,所述第二通风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观察窗外侧;
[0009]所述上壳和下壳均设有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观察窗内。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壳上设有通透设置的排风孔,所述边壳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排风口。
[00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排风口处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消音管。
[00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透明观察窗的下端设有呈环形设置的胶垫,所述胶垫的上端设有两个环形槽,所述第一透明观察窗和第二透明观察窗的下端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环形槽内,两个所述环形槽内均设有多个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宽度均大于第一透明观察窗和第二透明观察窗的厚度。
[00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壳上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环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环的外壁内凹形成环形固定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5]1、通过两个同心设置的第一透明观察窗和第二透明观察窗即能实时观察放置在第一透明观察窗内的待测件情况,又能为观察员提供双层安全保护,避免观察窗破裂。
[0016]2、通过第一通风孔的设置便于对第一透明观察窗的外壁和第二观察窗的内壁进行输入气体,避免第一透明观察窗的外壁和第二透明观察窗的内壁起雾;通过第二通风孔排风对第二透明观察窗的外壁进行不间断的对吹,避免第二透明观察窗的外壁起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起雾的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起雾的风罩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透明观察窗与胶垫连接示意图。
[0020]图标:1

边壳,2

上壳,3

下壳,4

空腔,5

通孔,6

第一透明观察窗,7

第二透明观察窗,8

第一通风孔,9

第二通风孔,10

进风孔,11

排风孔,12

排风口,13

消音管,14

胶垫,15

环形槽,16

连通槽,17

连接环,18

环形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
[0023]图1

3示出了本技术一种防起雾的风罩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起雾的风罩具体包括呈环形设置的边壳1和设置在边壳1上下两端的上壳2和下壳3,所述上壳2、边壳1和下壳3之间围合成封闭的置物空腔4,所述边壳1的侧边设有与所述空腔4相连通的进风孔10;
[0024]所述下壳3的下端设有呈空心筒体状的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设置在第一透明观察窗6外侧且与第一透明观察窗6同心设置的第二透明观察窗7,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之间形成隔离空间;
[0025]所述下壳3上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通风孔8和第二通风孔9,所述第一通风孔8设置于隔离空间内,所述第二通风孔9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观察窗7外侧;
[0026]所述上壳2和下壳3均设有同轴设置的通孔5,所述通孔5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观察窗6内。
[0027]在本技术中,通过两个同心设置的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即能实时观察放置在第一透明观察窗6内的待测件情况,又能为观察员提供双层安全保护,避免观察窗破裂,通过第一通风孔8的设置便于对第一透明观察窗6的外壁和第二观察窗的内壁进行输入气体,避免第一透明观察窗6的外壁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的内壁起雾;通过第二通风孔9排风对第二透明观察窗7的外壁进行不间断的对吹,避免第二透明观察窗7的外壁起雾。
[0028]所述下壳3上设有通透设置的排风孔11,所述边壳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空腔4相连通的排风口12,整个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热流仪的风嘴依次穿过上壳2和下壳3的通孔5并延伸至第一透明观察窗6的内侧,进而输出高温或低温气体对待测件进行测试,气体通过排风孔11处流通至空腔4内,一部分气体经过排风口12处排出空腔4,另一部气体从第一通风孔8和第二通风孔9中排出。
[0029]所述排风口12处设有与所述空腔4相连通的消音管13,消音管13从边壳1的外侧穿过排风口12延伸至空腔4内,消音管13用于降低空气流动的噪音。
[0030]所述第一透明观察窗6的下端设有呈环形设置的胶垫14,所述胶垫14的上端设有两个环形槽15,所述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的下端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环形槽15内,两个所述环形槽15内均设有多个连通槽16,所述连通槽16的宽度均大于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的厚度,胶垫14用于整个装置安装在热流仪的风嘴上时,通过控制风嘴向下移动,通过风嘴向下挤压整个装置,使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的下端通过胶垫14与放置待测件的工作台进行封闭的空间,在两个所述环形槽15内均设有多个连通槽16,即在第一透明观察窗6内的气体通过连通槽16进入到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之间,便于对第一透明观察窗6内的气体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起雾的风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环形设置的边壳(1)和设置在边壳(1)上下两端的上壳(2)和下壳(3),所述上壳(2)、边壳(1)和下壳(3)之间围合成封闭的置物空腔(4),所述边壳(1)的侧边设有与所述空腔(4)相连通的进风孔(10);所述下壳(3)的下端设有呈空心筒体状的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设置在第一透明观察窗(6)外侧且与第一透明观察窗(6)同心设置的第二透明观察窗(7),第一透明观察窗(6)和第二透明观察窗(7)之间形成隔离空间;所述下壳(3)上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通风孔(8)和第二通风孔(9),所述第一通风孔(8)设置于隔离空间内,所述第二通风孔(9)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观察窗(7)外侧;所述上壳(2)和下壳(3)均设有同轴设置的通孔(5),所述通孔(5)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观察窗(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起雾的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3)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作超罗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