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自动作业装置,包括:将对工件(W)实施规定作业的作业头(90)保持在前端的水平臂(80);驱动水平臂在水平方向上和铅垂面内自由移动的驱动机构(70);形成有供水平臂留有间隙地插入的开口部(60a)、为将驱动机构与作业头隔开而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铅垂间壁(60);与铅垂间壁一起划定收容水平臂的一部分和作业头的作业区域(WA)的外壳(20);为将插通开口部的水平臂的周围遮蔽而配置成与铅垂间壁平行地相邻并可在铅垂面内相对地自由移动的遮蔽板(100);在外壳内产生铅垂朝下的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120、130);以及为可相对于作业区域将工件搬入/搬出而形成在外壳上的输送口(21a、22a)。由此,可使作业区域成为清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忌讳灰尘等的电子器件等通过嵌合、接合、铆接、螺钉紧固等自动地装配(安装)到基板等上或者自动地对其进行检查或测定等作业的工件自动作业装置,尤其涉及在清洁的环境空间内自动地对工件实施规定作业的工件自动作业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将忌讳灰尘等的电子器件装配到基板等上的装配线被配置于通过在顶棚上设置送出清洁空气(clean air)的送风装置并在地板下设置对送出的空气进行排气的排气装置来形成朝下气流(下降流,down flow)的无尘室内,使装配线等整体保持在高清洁度的环境中。在这种系统中,为了使进行装配的作业区域维持高清洁度,使不需要如此高的清洁度的作业区域以外的一般区域也维持高清洁度。因此,存在无尘室本身的设备费或维持费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知有一种清洁自动作业装置,该装置包括对载放有工件的托盘(pallet)进行输送的传送带;围绕位于传送带上方的空间来划定进行装配作业的作业区域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壳;具有相对于外壳形成为横向凹入并朝下(以贯穿外壳内部的形态)开口的开口部的凹部;配置在外壳外侧并从水平方向进入凹部内的水平臂;相对于水平臂以可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的形态连结、铅垂朝下地垂下而穿过开口部、且前端具有末端执行器(作业头)的垂直臂;在开口部内为将外壳内的作业区域与外壳外的一般区域隔开而设置的褶皱状的防尘部件;以及在外壳内为产生朝下气流而配置在外壳上方的送风机等,并仅使划定作业区域的外壳内部充满清洁空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这种清洁自动作业装置中,由于为了将外壳内的清洁作业区域与外壳外的一般区域隔开而使用了具有伸缩性(弹性)的褶皱状防尘部件,因此其弹力可能会妨碍臂的顺畅移动,从而很难在基板等的整个范围内顺畅地装配各种零件。另外,若加大臂的驱动力以强行地使防尘部件变形,则容易产生灰尘等,并可能会导致防尘部件的龟裂或破损等,并不理想。另外,由于防尘部件在作业区域的上方以沿水平方向扩展的形态设置,即设置防尘部件的凹部缩小了外壳的内部空间,因此很难在外壳内的整个区域内获得均勻的下降流,而且,可能会因防尘部件的伸缩(因防尘部件的泵作用)而扰乱外壳内的气流,因该扰乱的气流而使积留在外壳内部的灰尘等被搅乱、飞散,或者导致灰尘等从外部经由传送带周围的间隙而吸入外壳内飞散,附着到进行装配的零件或基板等上。另外,当因在作业区域的上方扩展配置的防尘部件的伸缩而使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磨损、产生了磨损粉末等时,该磨损粉末可能会掉落到位于作业区域下方的零件等上并附着。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6-151267号公报专利技术的公开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自动作业装置,该工件自动作业装置不需要将实施装配等作业的作业线等整个收容的无尘室等,设备的设置空间小,可使作业区域维持较高的清洁度,并可在不搅乱作业区域内的气流的情况下对工件实施期望的作业(装配、检查、测定等),可容易地形成进行一连串作业的自动作业线。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自动作业装置包括将对工件实施规定作业的作业头保持在前端的水平臂;驱动水平臂在水平方向上和铅垂面内自由移动的驱动机构;形成有供水平臂留有间隙地插入的开口部、为了将驱动机构与作业头隔开而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铅垂间壁;与铅垂间壁一起划定收容水平臂的从开口部插入的部分和作业头的作业区域的外壳;为了将插入开口部的水平臂与铅开间壁之间遮蔽而配置成与铅垂间壁平行地相邻并可在铅垂面内相对地自由移动的遮蔽板;在外壳内产生铅垂朝下的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 以及为了可相对于作业区域将工件搬入/搬出而形成在外壳上的输送口。采用该结构,作业头在作业区域内被水平臂保持,通过配置在隔着竖立的铅垂间壁的别的空间(驱动区域)内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动作,对经由输送口搬入的工件实施规定作业。在此,由于供水平臂穿过的铅垂间壁的开口部由配置成与竖立的铅垂间壁平行地相邻并可在铅垂面内自由移动的遮蔽板来遮蔽,即可利用迷宫式密封功能来遮蔽开口部, 因此可使外壳内成为规定的清洁空间。另外,由于遮蔽板不像褶皱状的防尘部件那样会因完全结合而产生阻力,而是与铅垂间壁之间空开极小的间隙以非接触(非结合)的形态相邻配置,因此,可使水平臂顺畅地动作。另外,由于铅垂间壁和遮蔽板沿铅垂方向延伸(竖立),因此也不会搅乱气流产生装置形成的铅垂朝下的气流,可获得清洁空气产生的期望气流,可有效地除去灰尘等。另外,由于遮蔽板和铅垂间壁沿铅垂方向延伸(竖立)配置,而不是配置在要进行作业的工件的上方,因此,即使因遮蔽板的相对移动而产生了灰尘等,也可防止这些灰尘直接掉落到工件上并附着。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遮蔽板以在铅垂面内与水平臂一体地移动的形态被驱动机构保持,并形成有插通路,该插通路供水平臂以留有间隙地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的形态通过。采用该结构,当水平臂相对于遮蔽板沿着与铅垂间壁垂直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时,水平臂在遮蔽板的插通路内相对移动,因此,不是简单的开口部,而是由具有规定长度的插通路的内壁面和水平臂的外壁面来实现迷宫式密封功能,从而能可靠地遮蔽该区域, 使外壳内成为规定的清洁空间。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遮蔽板从配置有驱动机构的一侧与铅垂间壁相邻地相对配置。采用该结构,由于形成为将铅垂间壁的开口部完全覆盖(即面积比铅垂间壁的开口部的面积大)的遮蔽板相对于铅垂间壁仅配置在驱动机构侧,因此,在实现构造简化的同时,灰尘等容易从作业区域朝配置有驱动机构的驱动区域流动,可防止灰尘等从驱动区域朝作业区域流动。另外,由于遮蔽板配置在驱动区域侧,因此,即使是在因遮蔽板和铅垂间壁的相对移动而产生灰尘等时,该产生的灰尘等也会在驱动区域内直接掉落或飞散,可防止其进入作业区域内。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遮蔽板以从两侧将铅垂间壁夹在中间的形态双层地相邻配置。采用该结构,由于从作业区域侧和从驱动区域侧以与铅垂间壁相对的形态配置有两块遮蔽板,因此,在铅垂间壁的两侧可实现迷宫式密封功能,能更可靠地遮蔽开口部,使外壳内成为清洁度高的空间。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在外壳内的下方设置有以与输送口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沿水平方向输送工件的输送单元。采用该结构,从输送口(搬入口)搬入的工件在作业区域内被输送单元朝规定位置输送,由作业头来实施规定作业,之后,由输送单元进行输送,从输送口(搬出口)朝外壳外(作业区域的外侧)搬出。这样,通过在作业区域内设置输送单元,可高效地进行一连串的输送作业,可更顺畅地由作业头来进行装配等作业。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在外壳内的下方设置有配置在与输送口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并沿水平方向输送工件的输送单元、以及将输送单元的下方空间隔开的水平隔板。采用该结构,从输送口(搬入口)搬入的工件在作业区域内被输送单元朝规定位置输送,由作业头来实施规定作业,之后,由输送单元进行输送,从输送口(搬出口)朝外壳外(作业区域的外侧)搬出。另外,在输送单元下方产生的灰尘等被水平隔板隔开,能可靠地防止其在作业区域内飞散。这样,通过在作业区域内设置输送单元和水平隔板,能可靠地除去灰尘等来确保清洁的作业环境,并能高效地进行一连串的输送作业,可更顺畅地由作业头来进行装配等作业。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自动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臂,该水平臂将对工件实施规定作业的作业头保持在前端;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水平臂在水平方向上和铅垂面内自由移动; 铅垂间壁,该铅垂间壁形成有供所述水平臂留有间隙地插入的 开口部,且为了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作业头隔开而沿铅垂方向延伸; 外壳,该外壳与所述铅垂间壁一起划定收容所述水平臂的一部分和作业头的作业区域; 遮蔽板,该遮蔽板为了将插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水平臂的周围遮蔽,配置成与所述铅垂间壁平行地 相邻并可在铅垂面内相对地自由移动; 气流产生装置,该气流产生装置在所述外壳内产生铅垂朝下的气流;以及 输送口,该输送口为了可相对于所述作业区域将工件搬入/搬出而形成在所述外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敬隆,
申请(专利权)人: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