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311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包含步骤:成形一主成形壳件,该主成形壳件包含至少一成形单元及至少一连接管部,该连接管部连接该成形单元;切割该主成形壳件,以取得该成形单元;及制成至少一金属壳件。该金属壳件具有一主壳体及至少一组装开口,该组装开口设置于该主壳体上。该主壳体由该主成形壳件的成形单元切割形成,该主成形壳件的连接管部连接该成形单元。该组装开口由该连接管部切割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特别是关于一 种利用一金属管件进行成形一主成形壳件,再将该主成形壳件切割形成 数个壳件单元(成形单元),以形成该。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传统上电子产品金属壳件的制造中,普遍采用预先单 独制造各部壳件,其可选择利用冲压、压铸或锻造方式制造各部壳件。 该各部壳件通常包含上壳盖、下壳盖及电池壳盖等。在完成沖压、压铸 或锻造制程后,将已单独制造的该各部壳件进行一般后续加工,例如毛 边处理及表面处理等。最后,将已加工的该各部壳件依序组装形成一金 属外壳成品。虽然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已普遍采用预先单独制造各部壳件方式,但 是其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或技术缺点,以致于该金属外壳成品仍需要进 一步提升品质。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的预先单独制造方式所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缺点逐一详述如下首先,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必须由预先制造的各部壳件组装完成 金属外壳成品,所以其必然产生各部壳件之间存在精度偏差的技术问 题。一4殳而言,各部壳件之间的精度偏差包含外表面偏差、内表面偏差 及接合偏差等。特别是,各部壳件的外表面偏差及接合偏差严重影响该 金属外壳成品的外观;各部壳件的内表面偏差则可能影响内部元件的组 装品质。因此,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的各部壳件需要额外加工作业, 以改善壳件精度偏差的技术问题。如此,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的各部 壳件制造方法具有工艺流程复杂、增加金属废料及提高制造成本的缺点。另外,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必领由预先制造的各部壳件组装完成金属外壳成品,所以其必然需要配置足够组装点;否则,其不足以强化 整体结构,以致降低或影响其组装品质。因此,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的各部壳件制造方法亦具有设计复杂的缺点。此外,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的各部壳件制造方法必然需要对于所 有各部壳件进行逐一设计、制造及后续加工处理而可能降低金属外壳的 最终组装成品的产品成品率,所以其亦具有无法进一步简化加工过程及 无法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的缺点。如上所述,传统电子产品金属壳件需要进一步改良,以改善其制造 过程的技术问题或技术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了改良上述缺点,其利用一金属管件进行成形 一主成形壳件,该主成形壳件包含至少一成形单元,再将该主成形壳件 切割形成至少一成形单元(壳件单元),再将该成形单元制成一金属壳 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其 利用一金属管件进行成形一主成形壳件,再将该主成形壳件切割形成至 少一成形单元,该成形单元是属一体成形壳件,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减少金属 废料、提升金属壳件品质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其具有一主壳体及至少一组装开 口,该组装开口设置于该主壳体上。该主壳体由一主成形壳件切割至少 一成形单元而形成,该主成形壳件具有至少一连接管部连接该成形单 元。该组装开口由该连4妄管部切割形成。利用该成形单元的一体成形方 式制造该主壳体及组装开口 。本专利技术可以将该主壳体切割形成一上壳盖、 一下壳盖及一电池壳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包含步骤 成形一主成形壳件,该主成形壳件包含至少一成形单元及至少一连接管部,该连接管部连接该成形单元;切割该主成形壳件,以获得该成形单元;及 制成至少一金属壳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另进行切割该成形单元,以形成至少一操作孔。 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另进行切割该成形单元,以形成至少 一 壳盖。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的 流程图。图2:本专利技术第 一 实施例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件进行成形作业的立体图。图3: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的 流程图。图4: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件进行成形作业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主成形壳件 10 成形单元II 连接管部100主壳体 101组装开口102操作孔110电池壳盖 111上壳盖6112下壳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i兌明如下图l是本专利技术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的 流程图。请参照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件 制造方法包含步骤成形主成形壳件步骤S11;切割主成形壳件步骤S12, 以形成数个成形单元;及制成金属壳件步骤S13。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 一 实施例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件进行成形作业的立体 图。请参照图l、 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及 其制造方法执行步骤S11的成形主成形壳件。将一金属空心管件(metal hollow tube)利用适当方式进行成形为 一主成形壳件1,其优选为采用 管件液压成形(tube hydroforming)技术、管件液压温成形(warm forming)技术、管件气压热成形(heat forming)技术或电磁成形(EMF forming)技术等。当采用管件液压成形技术时,在金属空心管件内加入高压流体,利 用流体压力使金属空心管件的管壁向外扩张而压入模具腔体(未绘示) 内,以制成该主成形壳件l。金属空心管件的断面形状较佳包含圓形断 面、方形断面、长方形断面及其他形状断面等。金属空心管件可为挤制 成形或焊接成形。金属空心管件成形所需的液压约l, 000 Bar (1,000 kg/cm2)。当采用管件液压温成形技术时,其与管件液压成形技术相似,其区 别仅在金属空心管件内加入高压流体(耐高温流体)及需要将模具加热。 管件液压温成形的作业温度为金属材料易于成形的温度,例如300。C。 在此作业温度下,某特定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空心管件易于成形。同时,管件液压温成形技术所需的合模压相对低于管件液压成形技术所需的 合模压。当采用管件气压热成形技术时,其与管件液压成形技术相似,其区 别仅在金属空心管件内加入高压气体(一般空气或惰性气体)及需要将 金属空心管件及模具加热。管件气压热成形的作业温度为金属材料易于成形的温度,例如500。C。在此作业温度下,某特定金属材料制成的金 属空心管件易于成形。同时,管件气压热成形技术所需的合模压相对低 于管件液压成形技术及管件液压温成形技术所需的合模压。此外,当采用电》兹成形技术时,在金属空心管件内置入电;兹线圈, 利用电磁线圈与该金属空心管件相互产生互斥力,使金属空心管件的管 壁向外扩张而压入模具腔体(未绘示)内,以制成该主成形壳件l。筒言之,该主成形壳件l的金属材料可选自一般金属材料,如铁、 铜、铝、镁、钛及上述各金属所组成的合金等,其适用于管件液压成形 技术、管件液压温成形技术、管件气压热成形技术或电磁成形技术。该 主成形壳件l的金属材料也可选择贵重金属材料,如金、银、铂及其合 金等。请参照图2所示,在完成执行步骤S11后,该主成形壳件l包含数个 成形单元10及至少一连接管部11,该连接管部11连接该成形单元10的一 端,或该连接管部11连接于该二成形单元10之间。该连接管部ll较佳由 一缩颈部形成。在其他实施例的应用上,该主成形壳件l仅包含单一个 该成形单元IO,该连接管部11连接该成形单元1Q的一端。请参照图l、 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及 其制造方法执行步骤S12的切割主成形壳件。利用切割机(未绘示)将 该主成形壳件l进行切割,以切割形成一体成形的该成形单元IO,如图2 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切割机较佳釆用一般刀具、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壳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步骤: 成形一个主成形壳件,该主成形壳件包含至少一个成形单元; 切割该主成形壳件,获得该成形单元;及 制成至少一个金属壳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宇郑炳国黄建成李明富邱黄正凯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