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元庆专利>正文

高效电除雾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76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电除雾器框架,它包括有上部阴极大梁(1)和下部定位阴极框(2),阴极大梁(1)位于上集气箱(3)内,定位阴极框(2)位于下集气箱(4)内,上、下集气箱(3)、(4)之间密集设有多根阳极套管(5),各阳极套管(5)内均有一根电晕极线(6),各电晕极线(6)的上端固定在阴极大梁(1)上,下端固定在定位阴极框(2)上,其特征在于在上部阴极大梁(1)和下部定位阴极框(2)之间设置三根固定拉杆(7),且它们呈正三角形分布(即它们上、下端点的连线为正三角形),三根固定拉杆(7)的上端与上部阴极大梁(1)固定连接,它们的下端与下部定位阴极框(2)固定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框架。(*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硫酸工业的高速电除雾器及氮肥工业的电捕焦油器的框架。现有的电除雾器、电捕焦油器的电晕极线(又称阴极),是靠下部8kg重锤拉紧悬挂在各小梁上,彼此间用卡板定位,它只适用于低气速0.6~1.0m/s的范围内运行。但随着生产进步,强化设备,通过的气速提高到1.2m/s时,现有的装置就不能适应了,主要是发生电晕极线摆动现象,气速愈高摆动愈大,致使电流、电压波动增大到不能维持生产的程度。为解决这个问题,德国鲁奇公司在电除雾器下部等位置再设三个高压绝缘箱,伸出三个水平拉杆把电晕极线固定在拉杆框上,这种技术方案由于增加了三个高压绝缘箱,其结构复杂,成本提高,重量加大,且可靠性降低。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克服电晕极线摆动,且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高效电除雾器框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高效电除雾器框架,它包括有上部阴极大梁(1)和下部定位阴极框(2),阴极大梁(1)位于上集气箱(3)内,定位阴极框(2)位于下集气箱(4)内,上、下集气箱(3)、(4)之间密集设有多根阳极套管(5),各阳极套管(5)内均有一根电晕极线(6),各电晕极线(6)的上端固定在阴极大梁(1)上,下端固定在定位阴极框(2)上,其特征在于在上部阴极大梁(1)和下部定位阴极框(2)之间设置三根固定拉杆(7),且它们呈正三角形分布(即它们上、下端点的连线为正三角形),三根固定拉杆(7)的上端与上部阴极大梁(1)固定连接,它们的下端与下部定位阴极框(2)固定连接,构成本技术的框架。本技术采用三根拉杆呈正三角形分布,设置在上部阴极大梁和下部定位阴极框之间,其稳定性大大提高,解决了高气速下电晕极线摆动的问题,可在1.2~5.0m/s高气速下运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工作运行平稳可靠,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由于在上部阴极大梁(1)和下部定位阴极框(2)之间设有三根呈正三角形分布的固定拉杆(7),则稳定性大大提高,故当高速气流通过电晕极线(6)时,就不会产生摆动,工作性能十分可靠。本技术中,为充分利用空间,三根固定拉杆(7)亦可兼作三根电晕极线,在它们的外表先包铅皮,再绕定向的电晕极线(6),且三根固定拉杆(7)外围套有稍大直径的阳极套管(5),使得三根固定拉杆(7)兼有两个功能,既能稳住整体电晕极线(6)不会摆动,又能同时作为电晕极线用。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电除雾器框架,它包括有上部阴极大梁(1)和下部定位阴极框(2),阴极大梁(1)位于上集气箱(3)内,定位阴极框(2)位于下集气箱(4)内,上、下集气箱(3)、(4)之间密集设有多根阳极套管(5),各阳极套管(5)内均有一根电晕极线(6),各电晕极线(6)的上端固定在阴极大梁(1)上,下端固定在定位阴极框(2)上,其特征在于在上部阴极大梁(1)和下部定位阴极框(2)之间设置三根固定拉杆(7),且它们呈正三角形分布(即它们上、下端点的连线为正三角形),三根固定拉杆(7)的上端与上部阴极大梁(1)固定连接,它们的下端与下部定位阴极框(2)固定连接,构成本技术的框架。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除雾器框架,其特征在于三根固定拉杆(7)亦可兼作三根电晕极线,在它们的外表包铅皮,再绕定向的电晕极线(6),且三根固定拉杆(7)外围套有稍大直径的阳极套管(5),使得三根固定拉杆(7)兼有两个功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硫酸工业的高速电除雾器及氮肥工业的电捕焦油器的框架,它在上部阴极大梁和下部定位阴极框之间设置三根固定拉杆,且它们呈正三角形分布,三根固定拉杆的上端与上部阴极大梁固定连接,它们的下端与下部定位阴极框固定连接,构成本技术的框架。文档编号H05K7/00GK2208566SQ9424275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7日专利技术者张元松, 张元庆, 汤国泉, 刘云德, 刘少武 申请人:张元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松张元庆汤国泉刘云德刘少武
申请(专利权)人:张元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