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73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滤管,包括管体和倒滤盖;管体为圆柱形管体,其一侧内壁上设有内环形凸台,且在设置有内环形凸台一侧的管体端面上、或邻近管体端面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限位片;倒滤盖由同轴设置并依次连接固定的上滤盖、土工布和下滤盖构成;滤盖上均布开设有若干个轴向通孔,其孔径为1~1.5cm;土工布由等效孔径为o95~o98、规格为300~600g/m2的土工布裁切而成;倒滤盖插装在管体内侧,其两端分别抵在或限位于内环形凸台的端面处和两个弧形限位片处;该倒滤管结构简单、使用便利,有效将泥沙、细石等阻拦在排水管管外,避免因排水管造成水土流失或堵塞排水管,且组装简单,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滤管


[0001]本技术涉及码头施工后期土壤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倒滤管。

技术介绍

[0002]在码头施工完成后,如何防止后方回填因水头差而造成土壤流失是后期码头使用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回填土壤内的积水容易带着泥沙,从伸缩缝或混凝土构件中的裂缝中流出进入排水管。长此以往,影响了后方回填土壤,可能会造成码头后方结构发生沉降、位移,出现错台严重的现象,还有可能出现局部倾斜、倾覆,造成码头的耐久度降低,甚至发生事故。
[0003]目前,针对该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在地下铺设好用于回填土壤排水的排水管后,在排水管的端头布置倒滤层结构,排水管上方放置碎石,再用土工布覆盖。然而,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倒滤层一般情况下为通长布置,施工起来较为费劲,浪费人力物力,回填时容易磕碰土工布,泥沙流入碎石层中,造成土体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布置通长的倒滤层,可直接装配在排水管管端并能实现透水、倒滤功效的倒滤管。
[0005]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倒滤管,包括管体和倒滤盖构成;其中,
[0007]管体为圆柱形管体,其一侧内壁上设有内环形凸台,且在设置有内环形凸台一侧的管体端面上、或邻近管体端面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限位片;管体的尺寸与地下铺设的排水管管体的尺寸规格相适应;
[0008]倒滤盖由同轴设置并依次连接的上滤盖、土工布和下滤盖构成;上滤盖为均布开设有若干个轴向通孔的圆柱形盖体,下滤盖与上滤盖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且二者以其上轴向通孔一一对应并相贯通的方式设置;轴向通孔的孔径为1~1.5cm;土工布为一与上滤盖和下滤盖的直径相同的圆形布片,其由等效孔径为o95~o98、规格为300~600g/m2的土工布裁切而成;倒滤盖插装在管体内侧,其下滤盖抵在或限位于内环形凸台的端面处,其上滤盖抵在或限位于管体端侧的两个弧形限位片处。
[0009]进一步地,管体的两端外壁上均设有连接外螺纹,使其任一端均能插装在排水管内并与排水管管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为一体。
[0010]进一步地,管体上设有连接卡箍,使其任一端插接在排水管端部内侧,并通过连接卡箍紧固连接为一体。
[0011]进一步地,上滤盖和下滤盖上的轴向通孔为圆孔或方孔。
[0012]进一步地,管体采用PVC制管体,上滤盖为PVC制上滤盖,下滤盖为PVC制下滤盖。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倒滤管结构简单、使用便利,其设计有两层过滤体系,有效实现将泥沙、细石等阻拦在排水管管外,避免因排水管造成水土流失或堵塞排水管,以保持后
方回填土壤的稳定;与此同时,该倒滤管组装简单,安装过程耗费的人工少,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另外,该倒滤管能够根据排水管的规格进行尺寸预制,轻松简易与排水管相连接,不受排水管外伸长度不足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倒滤管的侧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倒滤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
[0017]参见图1和图2,该倒滤管包括管体1和倒滤盖2;其中,
[0018]管体1为一尺寸与地下铺设的排水管管体的尺寸规格相适应的圆柱形管体,使其能够连接固定在排水管管端;具体地,管体1与排水管的一种连接方式为:管体1的两端外壁上均设有连接外螺纹,使其任一端均能插装在排水管内并与排水管管端内壁螺纹连接固定为一体;管体1与排水管的另一种连接方式为:管体1上设有连接卡箍,使其任一端插接在排水管端部内侧,并通过连接卡箍紧固连接为一体;
[0019]在靠近管体1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环形凸台,相应地,在设置有内环形凸台一侧的管体1端面上、或邻近管体1端面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限位片4;每个弧形限位片4为自管体1端面或管体内壁沿径向延伸形成,以作为倒滤盖2的限位件,不影响倒滤盖2装配在管体1内的同时,在倒滤盖2安装完成后起到防止倒滤盖2脱出的限位作用;
[0020]在材料选择上,管体1整体为采用PVC制的管体。
[0021]倒滤盖2为由同轴设置并依次连接的上滤盖2a、土工布3和下滤盖2b形成的一个整体;具体地,
[0022]上滤盖2a和下滤盖2b为两个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滤盖,具体地,滤盖为圆柱体,其上均布开设有若干个轴向通孔;其中,轴向通孔为圆孔或方孔,其孔径范围在1~1.5cm之间;上滤盖2a和下滤盖2b均为PVC制滤盖;
[0023]土工布3为一与上滤盖2a(下滤盖2b)的直径相同的圆形布片,其由等效孔径为o95~o98、规格为300~600g/m2的土工布裁切而成;
[0024]上滤盖2a与下滤盖2b以其上轴向通孔一一对应并相贯通的方式设置,土工布3夹设在上滤盖2a与下滤盖2b之间,三者通过防水耐温胶紧固粘结为一个整体,且胶水的粘结位置为上滤盖2a的下端面与土工布上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处、以及下滤盖2b的上端面与土工布下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处,以保证三者粘结固定后不影响上滤盖2a与下滤盖2b上轴向通道的过流作用、以及土工布的过流作用;
[0025]倒滤盖2整体的轴向长度与内环形凸台与弧形限位片4之间的间距相适应,使倒滤盖2内置在位于内环形凸台与弧形限位片4之间的管体1内侧时,倒滤盖2的下滤盖2b抵在或限位于内环形凸台的端面处,倒滤盖2的上滤盖2a抵在或限位于管体1端侧的两个弧形限位片处;
[0026]倒滤盖2具有双层过滤体系,其中,上滤盖2a和下滤盖2b为具有大孔径的外层过滤
体,其用于有效大粒径石块、土块进入排水管,土工布3为具有小孔径的内层过滤体,其用于阻止小粒径土颗粒、细沙、小石料进入排水管。
[0027]经过现场应用验证,该倒滤管的使用寿命≥12月,满足回填土工程所需保持的排水周期的要求。
[0028]该倒滤管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0029]将排水管的管径信息报给厂家,由厂家预制具有合适尺寸的倒滤管;
[0030]预制倒滤管抵达施工现场后,将倒滤管进行安装,并至倒滤管与排水管之间无松动;具体地,倒滤管可以安装在各排水管的端部,也可以根据设计位置安装在排水管上任一位置处;当倒滤管安装在排水管端部时,则将内置有倒滤盖2的一端朝向外侧、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或卡箍固定的连接方式与排水管进行连接固定;而当倒滤管安装在排水管的非端部位置处时,则将倒滤盖2设置在排水管断开位置处,且其两端以螺纹连接方式或卡箍固定的连接方式与排水管断开处的两端进行连接固定。
[0031]类似地,该倒滤管也可广泛运用于其他具有相同功能需求的排水、泄水、降水等各种管道应用场景中。
[0032]综上所述,该倒滤管能够实现更好的将泥沙、细石等阻拦在排水管外,保持后方回填土壤的稳定,且能够轻松简易与排水管相连接,不受排水管外伸长度不足的影响。
[0033]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和倒滤盖(2)构成;其中,管体(1)为圆柱形管体,其一侧内壁上设有内环形凸台,且在设置有内环形凸台一侧的管体(1)端面上、或邻近管体(1)端面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限位片(4);管体(1)的尺寸与地下铺设的排水管管体的尺寸规格相适应;倒滤盖(2)由同轴设置并依次连接固定的上滤盖(2a)、土工布(3)和下滤盖(2b)构成;上滤盖(2a)为均布开设有若干个轴向通孔的圆柱形盖体,下滤盖(2b)与上滤盖(2a)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且二者以其上轴向通孔一一对应并相贯通的方式设置;轴向通孔的孔径为1~1.5cm;土工布(3)为一与上滤盖(2a)和下滤盖(2b)的直径相同的圆形布片,其由等效孔径为o95~o98、规格为300~600g/m2的土工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硕王金龙余亮杰于海涛阎玉涛孙玉涛曾亚军汪博韬于军郭维东肖溅忠谷新亮史清信刘逸晗朱振国郭雷王京标李佳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