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变纱及其防透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57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形变纱及其防透面料,涉及纺织物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面料浸湿后与体表接触容易透光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纱线本体,纱线本体包括芯层以及包覆在芯层外侧的包覆层,包覆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缠绕在芯层外侧,第一复合纱线包括形变纱芯以及包覆在形变纱芯外侧的凸出部,形变纱芯的形变程度与凸出部的凸起程度呈正比,通过设置形变纱芯,利用粘胶纤维的高吸湿性,遇水膨胀后,将凸出部顶起,增加了其凸起程度,避免体表与面料贴合,导致透光走光的问题。导致透光走光的问题。导致透光走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形变纱及其防透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物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形变纱及其防透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0003]在夏天时,现有的面料为了穿着更加凉爽,会使得面料在制作时非常轻薄,如若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浸湿面料,面料会贴合在体表,出现透光的现象,从而造成走光,穿着不安全。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形变纱及其防透面料,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防透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包括芯层以及包覆在芯层外侧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缠绕在芯层外侧,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包括形变纱芯以及包覆在形变纱芯外侧的凸出部,所述形变纱芯的形变程度与凸出部的凸起程度呈正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本体包括芯层以及包覆在芯层外侧的包覆层,包覆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缠绕在芯层外侧,第一复合纱线包括形变纱芯以及包覆在形变纱芯外侧的凸出部,凸出部减小了体表与纱线的接触面积,形变纱芯的形变程度与凸出部的凸起程度呈正比,增加凸出部的凸起程度,增大了纱线与体表的距离,避免纱线与体表完全贴合。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形变纱芯为交替首尾相接的粘胶纤维和碱溶丝,所述凸出部包括包覆在形变纱芯外侧的连接层以及包覆在连接层外侧的外层,所述连接层为稀疏缠绕在形变纱芯外侧的氨纶,所述外层为紧密缠绕在内层外侧的竹炭纤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变纱芯为交替首尾相接的粘胶纤维和碱溶丝,在形变纱线外部稀疏缠绕氨纶形成连接层,放入碱性溶液内,碱溶丝遇碱溶化,使得相邻粘胶纤维之间形成空隙,在连接层外侧紧密缠绕竹炭纤维形成外层,将连接层勒紧,并将氨纶收入到相邻粘胶纤维之间形成的空隙内,此时粘胶纤维外部形成凸起,粘胶纤维具有很好的回潮率,能够遇水膨胀,具有很好的形变效果。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通过若干异型截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异型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十字型。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层通过若干异型截面纤维加捻而成,且异型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十字型,十字型异型截面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速干的效果,具有很好的透气效果。
[001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面层和里层,
所述面层通过若干纱线本体经纬编织而成并形成若干形变凸起,所述里层远离面层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一。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层和里层,面层通过若干纱线本体经纬编织而成,利用纱线本体上的凸出部形成若干形变凸起,能够吸水进行膨胀,里层远离面层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一,利用若干凸起,使得体表与里层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在面料浸湿后,形变凸起将里层远离支撑层的一侧的凸起一顶起,增大了凸起一的凸起程度,从而增大了里层与体表的距离,避免里层与体表完全贴合,从而出现走光的现象,保证了整体面料的防透效果。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为平纹组织,所述里层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线通过锦纶和中空棉加捻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里层为平纹组织,交织点较多,使得织物更加牢固,里层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线通过锦纶和中空棉加捻而成,锦纶具有很好的弹性,中空棉具有很好的吸湿速干的效果,且表面柔软,穿着舒适。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层上设有若干网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层上设有若干网孔。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加强了整体面料的透气效果。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纱线本体包括芯层以及包覆在芯层外侧的包覆层,包覆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缠绕在芯层外侧,第一复合纱线包括形变纱芯以及包覆在形变纱芯外侧的凸出部,凸出部减小了体表与纱线的接触面积,形变纱芯的形变程度与凸出部的凸起程度呈正比,增加凸出部的凸起程度,增大了纱线与体表的距离,避免纱线与体表完全贴合。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纱线本体的截面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线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碱洗后第一复合纱线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线的截面图。
[0026]图中:1、纱线本体;2、芯层;3、包覆层;4、第一复合纱线;5、形变纱芯;6、粘胶纤维;7、碱溶丝;8、氨纶;9、竹炭纤维;10、异型截面纤维;11、面层;12、里层;13、第二复合纱线;14、锦纶;15、中空棉;16、形变凸起;17、凸起一;18、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一种形变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纱线本体1,纱线本体1包括芯层2以及包覆在芯层2外侧的包覆层3,包覆层3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4缠绕在芯层2外侧,第一复合纱线4包括形变纱芯5以及包覆在形变纱芯5外侧的凸出部18,形变纱芯5的形变程度与凸出部18的凸起程度呈正比。
[0029]如图1

图3所示,形变纱芯5为交替首尾相接的粘胶纤维6和碱溶丝7,凸出部18包括包覆在形变纱芯5外侧的连接层以及包覆在连接层外侧的外层,在形变纱线外部稀疏缠
绕氨纶8形成连接层,放入碱性溶液内,碱溶丝7遇碱溶化,使得相邻粘胶纤维6之间形成空隙,在连接层外侧紧密缠绕竹炭纤维9形成外层,将连接层勒紧,并将氨纶8收入到相邻粘胶纤维6之间形成的空隙内,此时粘胶纤维6外部形成凸起,从而形成凸出部18。
[0030]如图1所示,芯层2通过若干异型截面纤维10加捻而成,利用十字型的喷丝板喷丝形成十字型的异型截面纤维10,且异型截面纤维10采用涤纶制成。
[0031]一种防透面料,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相互缝合而成的面层11和里层12,面层11通过若干纱线本体1经纬编织而成,利用纱线本体1上的凸出部18形成若干形变凸起16,里层12远离面层11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一17。
[0032]如图4和图5所示,里层12为泡泡纱层且为平纹组织,取来锦纶14和中空棉15放入加捻机内进行加捻形成第二复合纱线13,取若干第二复合纱线13放入喷水织机内经纬编织,控制其经线或纬线的送纱量,形成若干凸起二,面层11为透孔组织形成若干网孔。
[0033]该面料制成衣物时,利用纱线本体1上的凸出部18形成若干形变凸起16,能够吸水进行膨胀,里层12远离面层11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形变纱,包括纱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本体(1)包括芯层(2)以及包覆在芯层(2)外侧的包覆层(3),所述包覆层(3)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线(4)缠绕在芯层(2)外侧,所述第一复合纱线(4)包括形变纱芯(5)以及包覆在形变纱芯(5)外侧的凸出部(18),所述形变纱芯(5)的形变程度与凸出部(18)的凸起程度呈正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变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纱芯(5)为交替首尾相接的粘胶纤维(6)和碱溶丝(7),所述凸出部(18)包括包覆在形变纱芯(5)外侧的连接层以及包覆在连接层外侧的外层,所述连接层为稀疏缠绕在形变纱芯(5)外侧的氨纶(8),所述外层为紧密缠绕在内层外侧的竹炭纤维(9)。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沈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