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48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其一端设置有烟嘴,另一端装设有座体,座体开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所述座体和烟嘴之间装设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烟嘴和进气孔;一雾化组件,装设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一多孔体,所述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流道,所述多孔体的外壁凸设一螺旋叶,所述螺旋叶设置一加热体。通过螺旋叶改变气流的流动路径,可以防止烟气温度过高烫伤口腔,通过多孔体对烟油进行导流,可以防止加热体干烧,避免糊味。避免糊味。避免糊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


[0001]本设计涉及一种电子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烟主要包括雾化器和电池杆,雾化器有外壳,外壳的上部有烟嘴,外壳的下部有底座,底座开设有进气孔,中心管将进气孔和烟嘴连通,中心管内装设有雾化芯,雾化芯包括雾化丝和棉花条,雾化丝缠绕于棉花条外侧,发热丝和棉花条之间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面,中心管开设有油孔,棉花条插在油孔中,中心管、底座、外壳围成有油仓,油仓内有烟油,烟油通过棉花条的两端进入棉花条的中间位置,即棉花条吸附烟油,电池杆内装设有电池,电路板,电路板连接电池,电路板还连接雾化丝的两端,电源为雾化丝提供电能,雾化丝发热,将棉花吸附的烟油雾化,雾化丝将棉花条中间的烟油加热成气态,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孔流入,将气态的烟气向上吹动,通过中心管、烟嘴流出。
[0003]外界空气通过中心管的时候,空气的直接向上流动将雾化后的蒸气带走,烟气进入口腔,如果棉花条吸附的烟油不足,很容易导致雾化丝干烧,将棉花条烧焦、烧糊,还有如果雾化丝的温度太高,直线式的气流在进入口腔的时候,外界空气与蒸气混合不均匀,很容易烫伤口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具有防干烧、改善气流路径、防温度过高的特性。
[0005]本设计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包括:
[0006]一壳体,其一端设置有烟嘴,另一端装设有座体,座体开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所述座体和烟嘴之间装设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烟嘴和进气孔;
[0007]一雾化组件,装设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一多孔体,所述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流道,所述多孔体的外壁凸设一螺旋叶,所述螺旋叶设置一加热体。
[0008]所述多孔体横向设置,所述壳体的内壁、座体、雾化通道的外壁围成储油空间,储油空间用于装设烟油,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储油空间,便于烟油流入流道。
[0009]所述螺旋叶环设于多孔体的外壁,螺旋叶有多圈,所述加热体呈螺旋状设置,所述螺旋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连接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10]相邻的两个所述螺旋叶平行,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螺旋叶之间的多孔体内设置有预热体,所述预热体环设于所述多孔体。
[0011]所述加热体还包括第三发热体,所述连接面的表面设置有第三发热体,且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第三发热体相互独立。
[0012]所述流道的内壁向外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位于所述螺旋叶内。
[0013]所述多孔体内的晶粒的直径为D1,所述螺旋叶内的晶粒的直径为D2,D1小于等于D2。
[0014]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烟嘴,壳体的下部的开口装设有座体,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第一雾化槽、进油槽,所述进油槽位于第一雾化槽的相对两端,且进油槽连通所述第一雾化槽,所述第二座体的下表面向上开设第二雾化槽,第二雾化槽扣合于第一雾化槽的上部,所述雾化组件装设于第一雾化槽和第二雾化槽之间,所述多孔体的端部连通进油槽。
[0015]所述第一雾化槽的底壁向下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多孔体平行,所述第二雾化槽的顶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雾化通道的下端插置于第二通孔,所述雾化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烟嘴。
[0016]所述多孔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电极接触部,所述加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极接触部。
[0017]本设计雾化组件装设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一多孔体,所述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流道,所述多孔体的外壁凸设一螺旋叶,所述螺旋叶设置一加热体。加热体产生热量,将流经螺旋叶中的烟油加热呈气态,外界空气向上流动,将气态的烟气/香味和空气混合后,通过螺旋叶变成螺旋状的气流,通过烟嘴流出,改变气流的流动路径,可以防止烟气温度过高烫伤口腔,通过多孔体对烟油进行导流,可以防止加热体干烧,避免糊味。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设计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设计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设计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设计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设计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设计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设计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

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包括:一壳体1,其一端设置有烟嘴11,另一端装设有座体12,座体12开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14,所述座体12和烟嘴11之间装设有雾化通道13,所述雾化通道13连通所述烟嘴11和进气孔14;一雾化组件2,装设于所述雾化通道13,所述雾化组件2包括一多孔体21,所述多孔体21沿其轴向开设一流道211,所述多孔体21的外壁凸设一螺旋叶22,所述螺旋叶22设置一加热
体3,多孔体21例如多孔陶瓷,加热体例如电阻式加热片。
[0026]所述壳体1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烟嘴11,烟嘴11与壳体1一体成型,壳体1的下部的开口装设有座体12,座体12由硅胶材料制成,当座体12为塑胶材料时,需采用密封手段,以将座体12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密封,防止漏油。所述多孔体21横向设置,所述壳体1的内壁、座体12、雾化通道13的外壁围成储油空间,储油空间用于装设烟油,所述流道211连通所述储油空间,便于烟油流入流道211。
[0027]具体地,所述座体12包括第一座体121和第二座体122,所述第一座体121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第一雾化槽123、进油槽124,所述进油槽124位于第一雾化槽123的相对两端,且进油槽124连通所述第一雾化槽123,所述第二座体122的下表面向上开设第二雾化槽125,第二雾化槽125扣合于第一雾化槽123的上部,所述雾化组件2装设于第一雾化槽123和第二雾化槽125之间,所述多孔体21的端部连通进油槽124,第一座体121的下部和第二座体122的上部共同将多孔体21的侧面密封,防止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一端设置有烟嘴,另一端装设有座体,座体开设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所述座体和烟嘴之间装设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烟嘴和进气孔;一雾化组件,装设于所述雾化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一多孔体,所述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流道,所述多孔体的外壁凸设一螺旋叶,所述螺旋叶设置一加热体,所述螺旋叶沿多孔体周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横向设置,所述壳体的内壁、座体、雾化通道的外壁围成储油空间,储油空间用于装设烟油,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储油空间,便于烟油流入流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环设于多孔体的外壁,螺旋叶有多圈,所述加热体呈螺旋状设置,所述螺旋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连接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加热体包括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螺旋叶平行,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螺旋叶之间的多孔体内设置有预热体,所述预热体环设于所述多孔体。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还包括第三发热体,所述连接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杨小东郭永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