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44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包括鞘管主体及其配套鞘芯,所述鞘管主体内设置有数根伞骨,伞骨具有弹性弯曲能力,所有伞骨的一端连接有保护伞,所有伞骨的另一端连接移动推柄,所有伞骨围成的通道用于插入鞘芯,鞘芯靠近远端部分设置有第一凹槽,鞘管主体的一端内圈设置有第二凹槽,保护伞位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空间;保护伞远离移动推柄的一端为前端丝网。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移动推柄控制保护伞的结构,外科医生可按照情况决定保护伞的释放和回收,伞骨对保护网起到支撑、移动和释放作用;回收保护伞后,由前端丝网收束包裹所捕获的碎屑并存放于鞘管口内,避免碎屑在回收时造成阻塞和泄漏;在介入手术中,由保护伞捕获且能长时间捕获碎屑。间捕获碎屑。间捕获碎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

技术介绍

[0002]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是常见的血管疾病治疗方式,在腔内进行外科手术操作容易产生血栓碎屑,这些碎屑很容易经由腹主动脉输送至栓塞肾动脉、下肢远端和其他细小动脉。现有市面上关于鞘管内带保护伞用于取栓手术隔绝碎屑的产品和专利并不常见,以下是对几种产品的比较:
[0003]公开号为CN11415912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腹主动脉自膨式喇叭花保护伞装置,此专利技术用于解决腹主动脉取栓导致的碎屑脱落问题,内层鞘管与外层鞘管之间设有保护伞,保护伞设为底部外翻的圆锥结构形,保护伞内设有内侧网兜环用于隔绝碎屑;此产品虽然可以用于隔绝碎屑,但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其内外鞘管层的设计直接增加了鞘管的厚度,导致原本能插入体内的入路增大,将严重影响手术质量;此外,其喇叭花结构采用过多骨质支撑网兜,在实际手术时可能导致伞装置释放受阻,不仅影响主治医生手术进度,严重时更会影响手术进程,甚至于对患者病情造成延误;此装置释放保护伞的方式是借助血流冲力将其释放,释放过程不可控,若在患者血流动力不足或是在即将释放保护伞时被血管内原有血栓碎屑影响,将直接导致保护伞无法释放,并且该装置对制造工艺精度要求高,不易于投入生产制造。
[0004]公开号为CN11342537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栓塞保护伞,采用伞包对血栓进行捕获,所述远端导丝远离近端导丝的一端套接有沿着远端导丝方向可伸缩的弹簧,用于解决颈动脉取栓导致的碎屑脱落问题;此装置只能用于取栓时作用,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在鞘管内用此装置时不可配合其他外科器具,在手术时不能长时间捕获血栓碎屑,其复杂的结构还可能造成在特殊迂回的血管部位捕获过大血栓时不方便抽出。
[0005]公开号为CN10338574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性高且易于回收的具有远端保护器的临时滤器,鞘管内有可沿鞘管内通道位移的呈收缩状态的保护伞,有一可与鞘管后端随时连接的回收引导装置,用于解决颈动脉取栓阻止下腔静脉血栓脱落的问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在鞘管内用此装置时不可配合其他外科器具,在手术时不能长时间捕获血栓碎屑,其保护网回收结构的导线过多,在遇到大血栓时可能导致导线缠绕而无法顺利收回,严重影响手术质量,造成其他术后并发症。
[0006]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在介入手术中,在不影响入路口径的前提下,外科医生可控地使用,并由保护伞捕获且能长时间捕获碎屑,同时配合其他介入器械使用的带保护伞的鞘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包括鞘管主体及其配套鞘芯,所述鞘管主体内设置有数根伞骨,伞骨具有弹性弯曲能力,所有伞骨的一端连接有保护伞,所有伞骨的另一端连接移动推柄,所有伞骨围成的通道用于插入鞘芯,鞘芯靠近远端部分设置有第一凹槽,鞘管主体的一端内圈设置有第二凹槽,保护伞位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空间;保护伞远离移动推柄的一端为前端丝网。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移动推柄控制保护伞的结构,外科医生可按照情况决定保护伞的释放和回收,伞骨对保护网起到支撑、移动和释放作用;回收保护伞后,由前端丝网收束包裹所捕获的碎屑,血栓碎屑将存放于鞘管口的保护伞内,避免了碎屑在回收时造成阻塞和泄漏;在介入手术中,由保护伞捕获且能长时间捕获碎屑。
[0010]优选,所述鞘芯的远端与鞘芯手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小于其两端连接端的直径,第一凹槽为第一圆柱体外圈的环形槽,鞘芯包括中部的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与第一圆柱体之间为过渡圆弧带卡槽限位段,第二圆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圆锥结构。
[0011]本专利技术采用在鞘管内壁增加了第二凹槽,对鞘芯前端增加第一凹槽,两个凹槽能形成保护伞的空间,加装保护伞对手术中鞘管口径要求并不影响或可接受影响,这样能在不影响鞘管口径的情况下达到保护伞释放的目的。
[0012]优选,所述鞘管主体的另一端通过过渡锥形管连接固定柄,所有伞骨的两端分别与保护伞、移动推柄连接为一体,移动推柄能与固定柄固定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支撑保护伞的支撑装置为一体结构,支撑保护伞的伞骨只有四根,在能保证安全有效铆合血管内壁的情况下,极大程度避免因支撑装置过于复杂导致释放过程阻塞的情况;过渡锥形管的锥形设计,是为了手术医生在推推柄的时候,提供一个固定鞘管的着力点,其圆锥结构方便医生在控制推柄阶段手指固定鞘管。
[0014]优选,所述第二凹槽与鞘管主体开口内壁之间设置有平滑过渡段,第二凹槽远离鞘管主体开口一侧的端面对保护伞限位。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二凹槽16在鞘管口近端(前端)设置平滑过渡段,便于保护伞释放;第二凹槽对保护伞限位,能令保护伞只能向鞘管的开口端移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安装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鞘管主体的鞘口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鞘芯与鞘芯手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鞘芯在鞘管主体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伞骨在伞骨轨道槽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伞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伞完全释放并铆合于血管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柄卡扣、移动推柄卡扣及解扣按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鞘芯;2.保护伞;3.鞘管主体;4.过渡锥形管;5.固定柄;6.固定柄卡扣;7.移动推柄卡扣;8.移动推柄;9.侧管通路;10.鞘芯卡扣;11.鞘芯手柄;12.侧管主体;13.负
压装置旋柄;14.负压装置;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伞骨;18.伞骨轨道槽;19.勾爪;20.前端丝网;21.解扣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参阅图1

9,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仍均应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8]实施例一、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参考图1、图2、图3,包括鞘管主体3及其配套鞘芯1,所述鞘管主体3内设置有数根伞骨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包括鞘管主体(3)及其配套鞘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主体(3)内设置有数根伞骨(17),伞骨(17)具有弹性弯曲能力,所有伞骨(17)的一端连接有保护伞(2),所有伞骨(17)的另一端连接移动推柄(8),所有伞骨(17)围成的通道用于插入鞘芯(1),鞘芯(1)靠近远端部分设置有第一凹槽(15),鞘管主体(3)的一端内圈设置有第二凹槽(16),保护伞(2)位于第一凹槽(15)与第二凹槽(16)之间的空间;保护伞(2)远离移动推柄(8)的一端为前端丝网(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芯(1)的远端与鞘芯手柄(1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小于其两端连接端的直径,第一凹槽(15)为第一圆柱体外圈的环形槽,鞘芯(1)还包括中部的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与第一圆柱体之间为过渡圆弧带卡槽限位段,第二圆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圆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主体(3)的另一端通过过渡锥形管(4)连接固定柄(5),所有伞骨(17)的两端分别与保护伞(2)、移动推柄(8)连接为一体,移动推柄(8)能与固定柄(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保护伞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柄(5)的外圈设置有固定柄卡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清声伍尚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