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轨迹获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43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5
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轨迹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步骤2,便携式移动设备位置数据获取,步骤3,位置大数据分析,系统判定属于活动范围较固定人群或活动范围固定人群;步骤4,人员轨迹模拟图形建立,得到轨迹图形;步骤5,数据去重、去干扰;步骤6,人员轨迹数据获取;具有数据信息获取的效率高、信息更新及时、准确、点位信息数据覆盖面齐全的特点。覆盖面齐全的特点。覆盖面齐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轨迹获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员轨迹获取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轨迹获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人导航的轨迹信息获取一般采用手机定位功能获取,根据手机定位功能获取人员位置信息;但无法实现一连串的人员轨迹确定;根据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人员位置轨迹的追踪,但是对于无摄像头或者可以获取人脸内容的设备,则无法提取有效信息。
[0003]【201811139421.7】公开了一种人员轨迹追踪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智能监控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人体检测相机对应的多条单相机人员轨迹,每条所述单相机人员轨迹表征在对应的人体检测相机的拍摄区域内某一人员的连续运动轨迹;基于目标人员的目标人体特征模型,在所述多条单相机人员轨迹中确定所述目标人员的至少两条目标单相机人员轨迹,所述目标人体特征模型用于反映所述目标人员的人体特征;将所述至少两条目标单相机人员轨迹进行轨迹拼接,得到所述目标人员的运动轨迹。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人员轨迹追踪方法的硬件成本较高且应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该专利技术用于追踪人员的运动轨迹。但是数据获取的方式较为单一,在无法实现单相机人员信息的区域,则无法准确获取相应的位置信息,导致部分点位数据缺失,进而影响人员整体运动轨迹的获取,最终使数据库中部分数据不完整,不利于完整的人员轨迹的获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轨迹获取方法,具有数据信息获取的效率高、信息更新及时、准确、点位信息数据覆盖面齐全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轨迹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0007]系统数据库需要根据人员身份证件信息、房屋信息、车辆信息、手机号码等与个人相关的唯一号码确定人员的身份状态数据库,并将人员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
[0008]以上信息需要合法合规范围内获取和使用,根据数据库涉及到的人员情况,在特定场景下需要取得相关人员同意,或是在主管部门的允许范围内建立此数据库;
[0009]步骤2,便携式移动设备位置数据获取,本步骤又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2.1,带有GPS装置的设备,可以根据个人信息进行位置信息和活动轨迹的获取;
[0011]步骤2.2,带有摄像头、人脸识别的设备,可以根据摄像和人脸识别的结果,获取人员到过的场所位置信息;
[0012]步骤2.3,人员使用带有扫描功能的设备扫描完成支付码信息后,可以根据支付信
息、手机号码匹配到人员所到过的场所位置信息;
[0013]步骤3,位置大数据分析,根据步骤2所获取的人员所到过的场所位置信息,按照获取的数据类型进行分析,位置大数据分析包含网格式数据分析、人员信息匹配、位置定位确定,做一个人员电子轨迹画像,主要根据人员日常的活动位轨迹,判定属于活动范围较固定人群或者是活动范围固定人群;
[0014]系统设定的判定原则为,根据近1个月的位置轨迹信息,统计出现在某个区域出现频率进行确定;
[0015]设立人员为X,每获取一个位置信息标记为身份证号码+年月日时分秒+位置顺
[0016]序号码,首先需要把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ID,然后把相关信息提取出,并根据坐标进行位置移动轨迹模式显示,
[0017]1)在基础地图按照10m*10m的尺寸划定网格化区域框,根据数据要求,系统可以按照其他尺寸进行网格化区域框选定;其中选择10M的原则主要根据现实中一般定位10m之内的位置偏差不大;
[0018]2)对于获取到的数据,加载好网格化区域框和位置数据信息后,需要对10M内形成的位置信息进行归类,一般普通的位置轨迹查询可以把所有点位归纳到其中一个点位即可。出现需要详细调查人员位置的信息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载多个点位,便于机型分析;
[0019]点位归纳的要求是对于相同时间段之内的多个点位,可以选择其中1个居中的点位作为判断标准,系统归类时优先选择场所码扫描时的点位信息。
[0020]步骤4,人员轨迹模拟图形建立
[0021]根据步骤3的分析结果,获取人员轨迹模型图,根据人员当前所处位置和近几日的位置信息,得到轨迹图形;
[0022]步骤5,数据去重、去干扰
[0023]对于由于数据误报出现的孤立点位,系统会进行去重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干扰,给出去重处理的具体做法是按照孤立点与其他有连续性的点的相对位置确定,对于所有连续性的点位,其周边超过2公里半径范围外出现单独的点或点位的时间与其他点位形成的时间不连贯,则系统判断为孤立点,此点可能是数据误差或者坐标偏移导致的,则不需要此点对应的位置信息,直接去除;
[0024]步骤6,人员轨迹数据获取
[0025]实时的获取人员轨迹,具体做法是系统将所有连续性的点位按照点位生成的时间先后顺序用线段连接在一起,则形成相应的人员轨迹。
[0026]以上数据时间顺序按照移动端定位、二维码扫描、实时摄像装备获取事件为准。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可以通过时空位置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人员轨迹的模拟图形显示和提取,便于人员位置和活动轨迹的确定。
[0029]2)通过大量人员的轨迹,也可以为地理信息数据中的行人路线提供一定的数据补充,便于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
[0030]3)通过时空位置大数据分析获取的人员估计,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疫情防控、特定人员活动轨迹追踪等事项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位置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准确的实现人员轨迹的获取,为地理信息服务、社会行业应用中与轨迹相关的产业提供有利的支撑。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建立的系统,即可实时的获取人员轨迹,可以在各行业中使用,如:在合规的测绘数据采集中可以满足一些地理信息业务需求,提高道路和POI更新的限度。
[0032]可以在疫情防控,公安业务中快速得到有个人新的轨迹信息。例如疫情防控中到过的风险区域检查,涉及风险区域人员更新都可以使用此项功能进行对比。
[0033]可以进行特定人群的轨迹追踪,如独居老人、活动障碍人员等的管理。可以使用软件系统结合此功能在一些具备位置定位功能的设备上使用,例如老年人使用的手机、手环、儿童电话手表等,可以让亲属直接获取人员行动轨迹,便于照顾。
[0034]本专利技术可用于行人导航的轨迹信息获取;用于人员特定场景下的轨迹确定,例如对于疫情发生时密接人员的大数据分析和轨迹确定等。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36]图2为某个区域内获取到的人员所有位置信息图。
[0037]图3为经过处理之后的人员位置信息图。
[0038]图4为单个人员轨迹图。
[0039]图5为多个人员轨迹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人员轨迹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系统数据库的建立系统数据库需要根据人员身份证件信息、房屋信息、车辆信息、手机号码等与个人相关的唯一号码确定人员的身份状态数据库,并将人员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步骤2,便携式移动设备位置数据获取,本步骤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带有GPS装置的设备,可以根据个人信息进行位置信息和活动轨迹的获取;步骤2.2,带有摄像头、人脸识别的设备,可以根据摄像和人脸识别的结果,获取人员到过的场所位置信息;步骤2.3,人员使用带有扫描功能的设备扫描完成支付码信息后,根据支付信息、手机号码匹配到人员所到过的场所位置信息;步骤3,位置大数据分析,根据步骤2所获取的人员所到过的场所位置信息,按照获取的数据类型进行分析,位置大数据分析包含网格式数据分析、人员信息匹配、位置定位确定,做一个人员电子轨迹画像,主要根据人员日常的活动位轨迹,系统判定属于活动范围较固定人群或活动范围固定人群;步骤4,人员轨迹模拟图形建立根据步骤3的分析结果,获取人员轨迹模型图,根据人员当前所处位置和近几日的位置信息,得到轨迹图形;步骤5,数据去重、去干扰对于由于数据误报出现的孤立点位,系统会进行去重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干扰,给出去重处理的具体做法是按照孤立点与其他有连续性的点的相对位置确定,对于所有连续性的点位,其周边超过2公里半径范围外出现单独的点或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赵君荪石彦坡翟国栋仵志强王艳余园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四维数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