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09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气液分离腔室以及位于该腔室下方的干燥腔室;罐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的气体出口,底部设有连通干燥腔室的液体出口;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的气液混合物进口;所述干燥腔室中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设有除水层;所述除水层内具有分子筛。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气液分离腔室的下方设置干燥腔室,将气液分离及干燥功能集成到同一个罐体中,替代了干燥过滤器,简化了制冷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制造流程。同时,减少了制冷剂存储的腔室体积,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灌注量。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灌注量。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灌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制冷系统中,气液分离是关键的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将冷凝过后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行分离。同时,为了保障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纯净,要除去制冷剂中的水分及杂质,避免其进入毛细管,造成脏堵或者冰堵。
[0003]为实现该功效,现有的方式是采用气液分离器与过滤器。二者通过铜管连接,因此造成焊点较多,生产过程工作量较多。并且,气液分离器与干燥过滤器均具有存储液态制冷剂的腔室,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灌注量。
[000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留气液分离及干燥功能的同时,优化系统结构。通过在气液分离腔室的下方设置干燥腔室,将气液分离及干燥功能集成到同一个罐体中,替代了干燥过滤器,简化了制冷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制造流程。同时,减少了制冷剂存储的腔室体积,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灌注量。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气液分离腔室以及位于该腔室下方的干燥腔室;罐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的气体出口,底部设有连通干燥腔室的液体出口;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的气液混合物进口;
[0007]所述干燥腔室中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设有除水层;所述除水层内具有分子筛。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所述除水层包括上、下叠放的两个除水筒层;每个除水筒层均包括若干平行排放的除水筒;除水筒内盛装有分子筛,且除水筒的筒壁上均布出液孔。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所述上、下两层除水筒交叉叠放。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所述除水筒采用金属网制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位于下除水筒层中的相邻两除水筒之间设置有分流板。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过液孔。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分别位于上下两层且相互接触的两除水筒之间设有第一托筒条;位于上层的除水筒放置在第一托筒条上;所述第一托筒条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分流板上。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所述第一托筒条朝向除水筒的侧面上嵌设有导向滚珠。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干燥器,下层的除水筒的侧底部位置设有第二托筒条;所述第二托筒条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分流板上;所述第二托筒条与除水筒接触的一面上嵌设有导向滚珠。
[0016]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气液分离腔室的下方设置干燥腔室,将气液分离及干燥功能集成到同一个罐体中,替代了干燥过滤器,简化了制冷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制造流程。同时,减少了制冷剂存储的腔室体积,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灌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除水层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罐体,11

气体出口,12

液体出口,13

气液混合物进口,14

过滤网,15

除水层;2

分流板,21

第一托筒条,22

导向滚珠,23

支撑杆,24

第二托筒条;3

除水筒;100

气液分离腔室,200

干燥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有气液分离腔室100以及位于该腔室下方的干燥腔室200;罐体1的顶部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100的气体出口11,底部设有连通干燥腔室200的液体出口12;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100的气液混合物进口13;
[0023]混合制冷剂从气液混合物进口13进入到气液分离腔室100中,气态制冷剂从气体出口11排出,液态制冷剂向下进入到干燥腔室200中;
[0024]所述干燥腔室200中设有过滤网14,所述过滤网14的上方设有除水层15;所述除水层15内具有分子筛;
[0025]液态制冷剂中的水分在除水层15被分子筛吸附去除,而混在其中的杂质则被挡在过滤网14上,之后从液体出口12流出。
[0026]本专利技术在气液分离腔室100的下方设置干燥腔室200,将气液分离及干燥功能集成到同一个罐体中,替代了干燥过滤器,简化了制冷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制造流程。同时,减少了制冷剂存储的腔室体积,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灌注量。
[0027]参见图2,作为一种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除水层15包括上下叠放的两个除水筒层;每个除水筒层均包括若干平行排放的除水筒3;除水筒3内盛装有分子筛,且除水筒3的筒壁上均布出液孔;
[0028]两层除水筒的设置增加了除水层15的厚度,优化了除水效果。更好的,上下两层除水筒3交叉叠放,避免制冷剂从两除水筒3的间隙中漏过。
[0029]优选的,除水筒采用金属网制作,出液孔数量多,液态制冷剂的通过速率高。
[0030]为使液态制冷剂能均匀分散从各个除水筒3中经过,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下层的除水筒层中相邻两除水筒之间设置有分流板2;液态制冷剂经过分流板2均匀的分配到各个除水筒3中,提高各除水筒3种分子筛的利用率。
[0031]更好的,所述分流板2上均匀布设若干过液孔,便于将淤积的液体快速分流至两侧的除水筒3中。
[0032]结合图3,分别位于上下两层且相互接触的两除水筒3之间设有第一托筒条21;位于上层的除水筒3放置在第一托筒条21上,组装或检修时不影响下层除水筒3取出或放入。所述第一托筒条21通过支撑杆23固定在分流板2上;
[0033]为使除水筒3顺利抽出或放入,所述第一托筒条21朝向除水筒3的侧面上嵌设有导向滚珠22。
[0034]参见图4,更好的,下层的除水筒3的侧底部位置设有第二托筒条24;所述第二托筒条24通过支撑杆23固定在分流板2上;所述第二托筒条24与除水筒3接触的一面上嵌设导向滚珠22。
[0035]第一托筒条21和第二托筒条24分别承托起上下两层的除水筒3,使每个除水筒3均可独立抽出或放入,便于维修和更换。
[003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通过在气液分离腔室的下方设置干燥腔室,将气液分离及干燥功能集成到同一个罐体中,替代了干燥过滤器,简化了制冷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制造流程。同时,减少了制冷剂存储的腔室体积,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灌注量。
[0037]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干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气液分离腔室以及位于该腔室下方的干燥腔室;罐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的气体出口,底部设有连通干燥腔室的液体出口;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连通气液分离腔室的气液混合物进口;所述干燥腔室中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设有除水层;所述除水层内具有分子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层包括上、下叠放的两个除水筒层;每个除水筒层均包括若干平行排放的除水筒;除水筒内盛装有分子筛,且除水筒的筒壁上均布出液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干燥器,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除水筒交叉叠放。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筒采用金属网制作。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波李斌王永伟王学孔杨珊珊李培荣王磊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澳柯玛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