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拳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94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拳套,包括套体,套体靠近手腕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缝,拳套还包括用来控制开口缝的开口大小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第一绑带的尾部与第二绑带的尾部在套体的背部构成交叉状结构;所述套体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绑带穿过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套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供第二绑带穿出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拳套由于采用空间交叉环绕带,能改变调节拳套内部空间直至拳套彻底与手腕、手背等区域完全贴合,锁定效果好,包裹感更好;采用非牛顿流体介质与空间交叉环绕带,使得力量更易被集中为一个点导向打击目标,配合外层非牛顿流体物质的属性,产生非常强的穿透力,同时不易伤手。同时不易伤手。同时不易伤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拳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拳套,属于拳套


技术介绍

[0002]在拳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手部穿戴拳击手套加以防护。目前的拳击手套(简称拳套),为满足不同体格的人使用,通常在拳套靠近手腕处的内侧设置一条缝,方便穿戴。当将手掌和手腕都套在拳套内后,通常是通过在拳套靠近手腕处缝制的魔术贴将拳套开缝处的末端给绑紧。
[0003]现有这种拳套的适配性有限,用不同尺码的拳套测试(12oz,14oz,16oz),不同的人佩戴,大概有0.5cm

1.5cm的误差,拳套对手的包裹感有限,因为魔术贴只能绕圈绑紧,只能对拳套开缝处的末端给绑紧,开缝处的其他地方以及拳套内部与手掌之间的适配性未解决,如果拳套内部过大,无论是包裹感、舒适度、手感等体验,都与合手的拳套具有一定的差距。
[0004]基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拳套,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拳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靠近手腕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缝,所述拳套还包括用来控制开口缝的开口大小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尾部设置在套体内的夹层处,所述第一绑带的尾部与套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绑带的尾部设置在套体内的夹层处,所述第二绑带的尾部与套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绑带的尾部与第二绑带的尾部在套体的背部构成交叉状结构;所述套体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绑带穿过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开口缝的两侧;所述套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供第二绑带穿出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分别位于开口缝的两侧。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绑带的首部设置有魔术贴勾面一和魔术贴毛面一,所述第二绑带的首部设置有魔术贴勾面二和魔术贴毛面二,所述魔术贴勾面一、魔术贴毛面一、魔术贴勾面二和魔术贴毛面二均设置在套体的外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面料层、重击强化层、隔离层、外廓导力层、中央导力层、柔性缓震层、触感增强层、内衬缓冲层、抗菌内衬。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面料层由皮料制成,所述重击强化层由非牛顿流体介质填充制成,所述隔离层由牛津布制成,所述外廓导力层和中央导力层、触感增强层均由EVA制成,所述柔性缓震层由海绵制成,所述内衬缓冲层由复合里布与海绵复合制成,所述抗菌内衬由抗菌布与绒布复合构成。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柔性缓震层与触感增强层之间还填充有乳胶缓震层,所述触感增强层与内衬缓冲层之间还填充有高弹泄力层、触感保护层,所述高弹泄力层设置在触感保护层与触感增强层之间;所述乳胶缓震层、高弹泄力层和触感保护层均与拳
峰位置相对应。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乳胶缓震层由乳胶制成,所述高弹泄力层由凝胶制成,所述触感保护层由海绵制成。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体的内部位于手心处设置有抓握棒,所述抓握棒由喷丝棉填充制成。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体的外侧位于手腕处设置有手腕保护层,所述手腕保护层由海绵填充制成。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体的内侧与第四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安全带方块。
[0015]本技术所述拳套由于采用空间交叉环绕带,能改变调节拳套内部空间直至拳套彻底与手腕、手背、拳峰等区域完全贴合,锁定效果好,包裹感更好;采用非牛顿流体介质与空间交叉环绕带,使得力量更易被集中为一个点导向打击目标,配合外层非牛顿流体物质的属性,产生非常强的穿透力,同时不易伤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拳套锁紧时的反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所述拳套锁紧时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所述拳套打开时的反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所述拳套打开时的正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所述第一绑带、第二绑带连接时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所述拳套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5所示,所述拳套,包括套体30,所述套体30靠近手腕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
缝29,所述拳套还包括用来控制开口缝29的开口大小的第一绑带27和第二绑带28。
[0027]所述第一绑带27的尾部设置在套体30内的夹层处,所述第一绑带27的尾部与套体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绑带28的尾部设置在套体30内的夹层处,所述第二绑带28的尾部与套体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绑带27的尾部与第二绑带28的尾部在套体30的背部构成交叉状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套体30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绑带27穿过的第二通孔19和第一通孔18,所述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19分别位于开口缝29的两侧;所述套体30的另一侧设置有供第二绑带28穿出的第三通孔20和第四通孔21,所述第三通孔20和第四通孔21分别位于开口缝29的两侧。
[0028]实施例2
[0029]基于实施例1,所述第一绑带27的首部设置有魔术贴勾面一22和魔术贴毛面一24,所述第二绑带28的首部设置有魔术贴毛面二25和魔术贴勾面二23,所述魔术贴勾面一22、魔术贴毛面一24、魔术贴毛面二25和魔术贴勾面二23均设置在套体30的外部。
[0030]首先,由于所述第一绑带27的尾部与第二绑带28的尾部在套体30的背部构成交叉状结构,也就构成空间交叉环绕带:2条交叉带(第一绑带27、第二绑带28,厚均为2mm)的2个起点透过最外层填充物与手背外皮车缝为一体,使交叉带从手背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拳套,包括套体(30),所述套体(30)靠近手腕处的内侧设置有开口缝(29),所述拳套还包括用来控制开口缝(29)的开口大小的第一绑带(27)和第二绑带(2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带(27)的尾部设置在套体(30)内的夹层处,所述第一绑带(27)的尾部与套体(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绑带(28)的尾部设置在套体(30)内的夹层处,所述第二绑带(28)的尾部与套体(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绑带(27)的尾部与第二绑带(28)的尾部在套体(30)的背部构成交叉状结构;所述套体(30)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一绑带(27)穿过的第二通孔(19)和第一通孔(18),所述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19)分别位于开口缝(29)的两侧;所述套体(30)的另一侧设置有供第二绑带(28)穿出的第三通孔(20)和第四通孔(21),所述第三通孔(20)和第四通孔(21)分别位于开口缝(29)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带(27)的首部设置有魔术贴勾面一(22)和魔术贴毛面一(24),所述第二绑带(28)的首部设置有魔术贴毛面二(25)和魔术贴勾面二(23),所述魔术贴勾面一(22)、魔术贴毛面一(24)、魔术贴毛面二(25)和魔术贴勾面二(23)均设置在套体(30)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30)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面料层(1)、重击强化层(3)、隔离层(4)、外廓导力层(5)、中央导力层(8)、柔性缓震层(9)、触感增强层(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博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搏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