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星专利>正文

热管散热器及其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91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其散热片,该热管散热器包括有多个散热片及热管。其中,各该散热片具有板片状本体,在该本体上开设有穿孔,在该穿孔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该凸缘为封闭状环体,在其环体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凹槽,而热管的一端设置在各该散热片的穿孔中,并为各凸缘环体所夹掣套接;由此,可对该热管的外部形成弹性夹掣作用,以增加各散热片与热管的固持紧密度,从而提高热管散热器的热传导效果及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其散热片,尤其涉及一种设在电子发热组件上,可对热管的外部形成弹性夹掣作用,以增加各该散热片与热管的固持紧密度的热管散热器及其散热片。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进步,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器芯片、内存的发热量愈来愈高,而尺寸愈来愈小,为了将此密集的热量有效散发到系统外的环境中,维持组件在许可温度的下运行,通常以具有较大底座面积的散热片附加于发热的电子组件表面上,或以增加散热风扇的转速,来增加其总体散热效率;由此,将衍生出噪音、重量、成本及系统复杂度等相关问题,使得上述的各该方案并非解决电子组件散热的良策。目前在电子发热组件的散热方面,利用热管所具有高热传导能力、快速传热、高热传导率、重量轻、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可以传递大量的热且不消耗电力,因此非常适合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因此将热管结合散热片所形成的热管散热器,已成为解决散热的重要课题。公知的热管散热器,主要包括多个散热片及热管,各散热片具有板片状本体,在该本体的中央处开设有多个穿孔,在各穿孔的周缘向外延伸设有凸缘,该凸缘的内缘形状大于热管的外缘形状,并在各凸缘的内壁面或热管的外表面涂覆有导热介质。组合时,将热管串接在各散热片的穿孔中,再以加温热熔的方式,组合成热管散热器。然而,上述公知的热管散热器由于各散热片的凸缘内壁形状大于热管的外缘形状,势必在上述两者的相接触间涂覆有低熔点导热介质,因此将增加导热介质的涂覆、热熔作业的制造成本及材料的使用成本。其次,在组装的过程中为避免导热介质被穿孔的内壁所刮除,必将加大该穿孔的内缘半径,但当穿孔的内缘形状与热管的外缘形状差距过大时,将使热管与各散热片直接接触面积更为减少,且在大量涂覆导热介质后,该导热介质的热传导速率远低于热管或散热片的热传导速率,而令该热管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及热传导效果不佳。于是,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针对可进行改善的问题点,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点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其散热片,该热管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片及热管。其中,各该散热片具有板片状本体,在该本体上开设有穿孔;在该穿孔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该凸缘为封闭状环体;在其环体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凹槽。而该热管的一端设置在各该散热片的穿孔中,并为各该凸缘环体所夹掣套接。本技术利用凸缘环体的内壁面具有多个凹槽,可对热管的外部形成弹性夹掣作用,以增加各散热片与热管的固持紧密度,从而提高热管散热器的热传导效果及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片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片与热管的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片与热管的组合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散热片11-本体12-穿孔 13-凸缘131-凹槽132-延伸段 14-缺口15-折边16-通孔17-挡墙2-热管21-受热端22-冷凝端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散热片的外观立体图;图2至图4分别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局部放大俯视图及局部放大剖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其散热片,如图1至图4所示,该热管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片1及至少一个热管2(如图5所示),其中散热片1以铝、铜或其它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其具有板片状本体11。在本体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12,在本实施例中开设有四个穿孔。在穿孔12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13,凸缘13为封闭状环体,在其环体内壁面形成有多个未贯穿的凹槽131,各凹槽131呈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且其底部沿凸缘13环体向外扩张分别形成有延伸段132,各延伸段132的末端所连缀成的周缘形状大于凸缘13环体的外缘形状。在本体11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缺口14,在缺口14底缘向上弯折有折边15;在本体11的中间设有多个矩形通孔16,在通孔16的一侧向上弯折有挡墙17,且折边15与挡墙17的高度等于凸缘13的环体高度。由此,使相邻的散热片1间相互贴抵接触,并形成有等距间隔的散热流道。图5及图6分别为本技术的散热片与热管的组合示意图及组合放大图。如图5及图6所示,其中,热管2串接在各散热片1上,且其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热管2具有受热端21及冷凝端22,受热端21用于与电子发热组件相互贴附接触,而冷凝端22的外缘形状大于各散热片1的凸缘13环体的内缘形状,使各凸缘13的环体可弹性夹掣在热管2的冷凝端22上。组装时,将各热管2垂直设置在平台或夹具中,并使热管2的冷凝端22朝上,再顺序将各散热片10套接在冷凝端22上,以组合成热管散热器。由于凸缘13环体的内壁面形成有凹槽131,当将各散热片10套接在热管2时,可使凸缘13的环体产生弹性扩张变形,而减少热管2与凸缘13内壁的磨擦损耗,并能弹性夹掣固持在热管2的冷凝端22上;如此,可省却公知的导热介质的涂覆、热熔作业的制造成本及材料的使用成本,更能增加热管散热器的热传导效能及散热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热管散热器及其散热片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且本技术的构造亦未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完全符合技术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片,各所述散热片具有板片状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在所述穿孔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为封闭状环体,在所述环体的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凹槽;以及至少一个热管,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各所述散热片的穿孔中,并为各所述凸缘环体所夹掣套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各所述凹槽为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凸缘凹槽底部沿其环体向外扩张分别形成有延伸段,各所述延伸段的末端所连缀成的周缘形状大于凸缘环体的外缘形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本体两端分别形成有缺口,在所述缺口底缘向上弯折有折边;在所述本体的中间设有多个通孔,在所述通孔的一侧向上弯折有挡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与挡墙的高度等于凸缘的环体高度。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具有受热端及冷凝端,所述冷凝端供所述各所述散热片的凸缘环体所弹性夹掣套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冷凝端的外缘形状大于各所述散热片的凸缘环体的内缘形状。8.一种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板片状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在所述穿孔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为封闭状环体,在所述环体的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片,各所述散热片具有板片状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在所述穿孔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为封闭状环体,在所述环体的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凹槽;以及至少一个热管,其一端设置 在所述各所述散热片的穿孔中,并为各所述凸缘环体所夹掣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星林暄智陈庆鸿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星林暄智陈庆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