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组集成模块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83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1
本申请提供一种阀组集成模块及汽车,阀组集成模块包括一体成型的模块主体以及设置于模块主体的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模块主体设有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七流道,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第四流道的通断,第三开关阀用于控制第六流道的通断。本申请中模块主体设有多个开关阀及流道,提高了阀组集成模块的集成程度,使得阀组集成模块的通用性更好,模块主体一体成型,无焊接泄露风险,提高了阀组集成模块的使用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组集成模块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组集成模块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里占比越来越大。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三电系统运行维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对提升整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三电系统运行在合理的温度区间,离不开整车热管理系统。但随着热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加,系统越来越复杂,热管理相关零部件的数量和管路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对整车装配、维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为减少整车装配零部件数量,降低车辆维修难度以及整车制造成本,各个车企都在走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化路线,将热管理系统中的传感器、阀件等集成为模组。但在目前市场应用技术中,集成模组通常为单一车型设计,通用性不高;而且有些阀组的阀岛需要大面积的钎焊,对钎焊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存在泄露的风险。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阀组集成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成程度高、通用性强且使用稳定的阀组集成模块及汽车。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阀组集成模块,包括一体成型的模块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的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模块主体设有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七流道;
[0007]所述第四流道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出口和外置冷凝器的入口,所述第五流道用于连接所述外置冷凝器的出口和制冷机的入口以及前蒸发器的入口,所述第六流道用于连接制冷机的出口、外置冷凝器的出口和/或前蒸发器的出口,所述第六流道通过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七流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流道的通断,所述第三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六流道的通断。
[0008]进一步地,所述模块主体还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出口和内置冷凝器的入口,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内置冷凝器的出口、外置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同时所述第二流道还与前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流道用于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所述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七流道用于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道的通断。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块主体上的第一膨胀阀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设在所述第二流道上,所述第二膨胀阀设在所述第五流道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通过第一连接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七流道通过第一连接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流道通过第二连接出口与所述内置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连接入口与所述内置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通过
第三连接出口与所述外置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五流道通过第三连接入口与所述外置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五流道通过第四连接出口与所述制冷机的入口连接,并通过第五连接出口与所述前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六流道通过第三连接入口与所述外置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并通过第四连接入口与所述制冷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流道通过第五连接入口与所述前蒸发器的出口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流道还通过第六连接出口与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六流道还通过第六连接入口与所述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气液分离器安装在所述模块主体上,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通过第七连接出口与所述第三流道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第七连接与所述第七流道连接。
[0014]进一步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在所述第一连接入口处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在所述第三连接出口处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五流道在所述第五连接出口处相连通;所述第五流道与所述第六流道在所述第三连接入口处相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模块主体上的连接入口处压力大于连接出口处压力,所述连接入口与所述连接出口在所述模块主体上分区域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三开关阀具体为电磁阀,所述第三开关阀控制第三连接入口至第三流道之间的通断。
[0017]进一步地,还设有若干检测冷却介质压力及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分别与若干流道相连通。
[00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阀组集成模块。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通过模块主体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七流道,提高了阀组集成模块的集成程度,同时多个流道设计使得阀组集成模块通用性更好,模块主体一体成型,无焊接泄露风险,提高了阀组集成模块的使用稳定性。
[00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00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0022]图1是本申请阀组集成模块的立体图。
[0023]图2是图1中的模块主体内流道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3是图1中模块主体的立体图。
[0025]图4是图1中模块主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6]图5是热管理系统原理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模块主体、10;第一流道、11;第一连接入口、111;第二连接出口、112;第二流道、12;第二连接入口、121;第三流道、13;第七连接出口、131;第四流道、14;第三连接出口、141;第五流道、15;第三连接入口、151;第四连接出口、152;第五连接出口、153;第六连接出口、154;第六流道、16;第四连接入口、161;第五连接入口、162;第六连接入
口、163;第七流道、17;第一连接出口、171;第七连接入口、172;第一开关阀、20;第二开关阀、30;第三开关阀、40;第一膨胀阀、50;第二膨胀阀、60;传感器、70;压缩机排气温度传感器、71;温度压力传感器、72;第一温度传感器、73;低压压力开关、74;气液分离器、80;第一单向阀、90;第二单向阀、100;压缩机、200;内置冷凝器、300;外置冷凝器、400;制冷机、500;前蒸发器、600;后蒸发器、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9]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组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体成型的模块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的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模块主体设有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七流道;所述第四流道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出口和外置冷凝器的入口,所述第五流道用于连接所述外置冷凝器的出口和制冷机的入口以及前蒸发器的入口,所述第六流道用于连接外置冷凝器的出口、制冷机的出口和/或前蒸发器的出口,所述第六流道通过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七流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流道的通断,所述第三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六流道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主体还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出口和内置冷凝器的入口,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内置冷凝器的出口、外置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同时所述第二流道还与前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流道用于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所述第六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七流道用于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流道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块主体上的第一膨胀阀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设在所述第二流道上,所述第二膨胀阀设在所述第五流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通过第一连接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七流道通过第一连接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流道通过第二连接出口与所述内置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连接入口与所述内置冷凝器的出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组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通过第三连接出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丽敏赵占勇张拯张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