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内介入导管,包括执行机构、位移机构、以及注射机构,执行机构包括支撑管、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支撑管内的传动轴,传动轴与支撑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并且支撑管具有与第一间隙连通的通孔,位移机构包括以将通孔包裹在内的方式与支撑管的外周面气密连接的第一管、以及可移动地套接于第一管的第二管,第一管与支撑管之间形成经由通孔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第二管具有与管腔连通的注输口,注射机构与注输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排出位移机构中的空气的血管内介入导管。的血管内介入导管。的血管内介入导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内介入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血管内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内介入导管可以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而被推送至血管病变区域。导管的传动轴前端的微型超声换能器可以对血管管腔和管壁断面结构信息进行超声成像。血管内介入导管在进入人体内前,需要从注输口使用注射器往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排出血管内介入导管的空气以提高成像质量,并且生理盐水可以作为微型超声换能器成像所需要的声耦合介质。
[0003]目前,为了对血管的不同位置的管腔和管壁的断面结构进行成像,需要在成像时对传动轴进行回撤操作,因此通常会在血管内介入导管中设置与传动轴联动的位移机构来辅助传动轴的回撤。
[0004]位移机构通常为由多个套接的管体所组成的伸缩组件,然而,在微型超声换能器成像过程中,管体中的空气会使微型超声换能器所形成的图像中有产生气泡伪影区域的现象,使得微型超声换能器对血管管腔和管壁断面结构的成像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排出位移机构中的空气的血管内介入导管。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内介入导管,包括执行机构、位移机构、以及注射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支撑管、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支撑管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支撑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并且所述支撑管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通孔,所述位移机构包括以将所述通孔包裹在内的方式与所述支撑管的外周面气密连接的第一管、以及可移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一管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支撑管之间形成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管具有与管腔连通的注输口,所述注射机构与所述注输口连通。
[0007]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位移机构中的空气能够通过通孔排出第二间隙,能够减少对注输口注入液体的次数,从而降低操作的繁琐,提高操作的简便性;此外,将空气排出位移机构,能够极大减少图像中产生气泡伪影区域现象的概率,从而能够降低空气对血管内介入导管的成像质量的影响。
[0008]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管联动,所述第二管沿着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移动以使所述传动轴沿着所述支撑管的管腔移动。由此,传动轴能够在血管中的不同位置之间移动。
[0009]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传动轴的端部并且用于对血管成像的执行单元。由此,能够通过执行单元获得血管的不同区域的形态。
[0010]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径大致相同,所述第一管套设于所述第二管的外周。由此,第二管能够沿着第一管的管腔移动。
[0011]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位移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外缘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一管的侧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体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接触,由此能够降低血管内介入导管的使用风险。
[0012]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液体经由所述注输口进入所述第二管的管腔并且流入第二间隙,流入所述第二间隙的液体经由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支撑管的管腔并且流入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中的液体经由所述支撑管的管口流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液体的挤压下将空气通过通孔更方便地排出第二间隙,从而减少通过注入液体排出空气的次数,进而降低操作的繁琐,提高操作的简便性;此外,将空气排出位移机构,能够降低空气对血管内介入导管的成像质量的影响。
[0013]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第一管的连接处的附近。由此,能够便于使空气从第二间隙流入第一间隙。
[0014]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所述支撑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按预定间隔排列的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三角形中一种或多种。由此,多个通孔能够便于空气从第二间隙流入第一间隙,从而改善排出空气的效果;且能够使通孔具有合适的形状以便于空气从第二间隙流入第一间隙。
[0015]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不小于0.2mm。由此,能够使通孔具有合适的尺寸以便于空气从第二间隙流入第一间隙。
[0016]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中,可选地,所述支撑管呈细长管状。由此,能够便于使支撑管进入血管腔。
[0017]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排出位移机构中的空气的血管内介入导管。
附图说明
[0018]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技术,其中:
[0019]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的剖面图。
[0021]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执行机构和位移机构的剖面图。
[0022]图4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位移机构和注射机构的剖面图。
[0023]图5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执行机构和注射机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
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6]另外,在本技术的下面描述中涉及的小标题等并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内容或范围,其仅仅是作为阅读的提示作用。这样的小标题既不能理解为用于分割文章的内容,也不应将小标题下的内容仅仅限制在小标题的范围内。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方”、“朝向上方”、“下方”、“朝向下方”、“上下方向”、“左侧”、“朝向左侧”、“左方”、“朝向左方”、“右侧”、“朝向右侧”、“右方”、“朝向右方”、“左右方向”、“前方”、“朝向前方”、“后方”、“朝向后方”、“前后方向”等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并且不应当认为是限制性的。
[0028]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血管内介入导管,其可以用于检测血管的管腔和内壁的状况,以获得血管目标区域的健康状态,从而有利于指导医生等作出是否进行一些临床治疗操作,例如植入心血管支架的介入手术。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管内介入导管,能够有助获取血管腔的形态,血管壁的结构等目标血管区域的情况。
[0029]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机构、位移机构以及注射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支撑管、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支撑管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支撑管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并且所述支撑管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通孔,所述位移机构包括以将所述通孔包裹在内的方式与所述支撑管的外周面气密连接的第一管、以及可移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一管的第二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支撑管之间形成经由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管具有与所述第二管的管腔连通的注输口,所述注射机构与所述注输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管联动,所述第二管沿着所述第一管的管腔移动以使所述传动轴沿着所述支撑管的管腔移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管内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传动轴的端部并且用于对血管成像的执行单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管的外径大致相同,所述第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进,蔡杰,徐燕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