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体和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部分相连接的可动体,可动体连接设置有压簧与扭簧的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在连接于固定体与可动体之间根据开合要求设有可控制开合状态的连接控制体及压簧,扭簧等部件。可使电子设备可动壳体在开启状态时向开启方向靠压,在闭合状态时向闭合方向靠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只用一只手进行简单按压操作就可完成开启操作的新颖开启功能;同时兼有通常手动开合之功能,不仅简化操作且具有新颖、实用等特性,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合装置,特别是一种包括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体和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部分相连接的可动体,可动体连接设置有压簧与扭簧的开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便携式电话和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迅速发展,可动机体安装成对固定机体能开闭的所谓折叠式的产品在增加,特别是小型电器、通讯产品为了适应便携的方便,不断缩小携带体积,一般是采用折迭式的方式,即在使用时打开使用,不使用时折迭起来,这种结构即需求有开闭操作简单的装置。现在一般的此类开合装置是由一个带凸(或凹)的固定体,一个带凹形〈或凸形)的可动体,一个压簧压在可动体上。操作这类装置时通常是一手握住装有带凸(或凹)轮结构的固定体的电子固定壳体,用另一只手开启或闭合带有凸(或凹)轮结构的可动体的可动壳体,开闭操作繁杂、不方便。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3年8月27日公开了专利号为03104410.7的《开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专利申请。其开闭装置,包括固定体和可动体,分别可与电子设备的固定部分与可动部分相连接,其中还有可动弹簧、解除凸轮等结构,虽然该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一般的开闭装置的开闭操作繁杂、不方便等缺点,但其还存在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电子设备开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精度要求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包括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体和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部分相连接的可动体,所述的可动体连接设置有压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体和可动体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三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扭簧与压簧同轴设置在第一连接体与可动体之间,压簧设置在可动体和第一连接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体相对可动体的端面上延伸有凸块与可动体上的缺口相卡接,所述第一连接体相背可动体的端面上有两个第一凸起对应插在第二连接体中的插槽中,第二连接体外表面有卡块卡套在所述固定体中的卡槽中,所述第二连接体相背第一连接体的端面有凸缘半包套在第三连接体外表面,且与第三连接体外表面带斜面的外凸缘相碰接,按键操作体与第三连接体相对的端面有两第二凸起与第三连接体上的外凸缘相碰接,在固定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连接一复位小扭簧。本技术所述的固定体上有一中心轴依次穿过中空的第三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扭簧、压簧和可动体,并在可动体外端卡接。本技术所述可动体为呈圆筒体状,向内设置同轴扭簧和压簧,扭簧两端分别固定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上。本技术可动体向内依次设置同轴扭簧和压簧,压簧位于扭簧之内。本技术可动体向内依次设置同轴压簧和扭簧,扭簧位于压簧之内。本技术所述第一连接体相背可动体的端面上的第一凸起为带斜面的多边形凸起,在第二连接体中的插槽对应为带斜面的多边形凹槽。本技术所述按键操作体外套压有一压片,所述压片上的卡眼扣于固定体外的扣合卡位中。本技术在按键操作体与固定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小弹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在可动体与固定体之间设置三个连接体的结构,加上各连接体之间的端面接触,特别是斜端面与凸起或凸边缘的触接运动,使得按键操作体的轴向移动通过各连接体的转变,加上弹簧和扭簧的连接作用,只要一次简单的按压操作就可以进行开启操作,实现只用一只手可方便开启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不仅简化操作且具有新颖、实用等特性,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分解示意图。图3A-3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关合状态连接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A-4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开启过程连接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A-5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打开状态连接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图6A-6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关合过程连接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12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固定体5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开合装置中,包括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体5和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部件相连接的可动体1,所述的可动体1连接设置有压簧9,固定体5和可动体1中依次连接有第三连接体13、第二连接体12、第一连接体11,在固定体5和可动体1的外周侧面上各开有槽,扭簧10与压簧9同轴设置在第一连接体11与可动体1之间,内部是固定体5上的中心轴21。第一连接体11相对可动体1端面上延伸有凸块112与可动体1上缺口111相卡接,第一连接体11相背可动体1的端面上有两个第一带斜面的凸起113对应插在第二连接体12中的带斜面的插槽114中,第二连接体12外表面有卡块115卡套在固定体5中的槽中,第二连接体12相背第一连接体11的端面有凸起117可半包套在第三连接体13外表面,且可与第三连接体13外表面带斜面的外凸缘1181相触接,按键操作体6与第三连接体13相对的端面有第二凸起119与第三连接体13上的外凸缘118相触接,第二凸起119与第三连接体13上的外凸缘118相触接的端面为斜面,其中按键操作体6上的第二凸起119与第三连接体13上的外凸缘118以斜端面相触接。在固定体5与第三连接体13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复位小扭簧8。在按键操作体6外边有一扣于固定体5并压合按键操作体6的压片7进行固定与限位。固定体5外有扣合卡位121与压片7上的卡眼122相扣。在按键操作体6与固定体5间可设置有复位小弹簧91。图8为第二连接件12立体示意图,图9的固定体5立体示意图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固定体5,图10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分解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呈筒体状的可动体1向内依次设置同轴扭簧10和压簧9。固定体5有一中心轴21依次穿过中空的第三连接体13、第二连接体12、第一连接体11、扭簧10、压簧9和可动体1,并在可动体1外与一卡环222卡接。如图3A-3B所示,在闭合装态时,固定体5固定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上,第二连接体12,装配于固定体中心轴21与外槽123中,阻止可动件1与第一连接体11转动,第三连接体13装配在第二连接体12与固定体5间,第三连接体13上凸缘1181与第二连接体12的凸起117碰接,阻止第二连接体12向固定体5底部端(按键操作体6端)轴向移动。第一连接体11装配于可动体1,控制连接体12及压簧9间,阻止可动体1转动,可动体1装配于固定体5上,压簧9压缩于可动体1与第一连接体11中,使第一连接体11上凸起113斜面1131配合于第二连接体12上凹槽114斜面1141上,阻止可动体1转动开启,并使可动体1向闭合方向靠压;扭簧10装配于固定体5与可动体间1,并使可动体1具有开启方向转动趋势。可动体1连接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上,使可动壳体向闭合方向靠压,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如图4A-4B所示,开启过程如下外力按压按键操作体6,按键操作体6与第三连接体13相对的端面有两第二凸起119为带斜面凸起,这样斜面与第三连接体13上的外凸缘118的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开合装置,包括与电子设备固定壳体相连接的固定体(5)和与电子设备可动壳体部分相连接的可动体(1),所述的可动体(1)连接设置有压簧(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体(5)和可动体(1)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三连接体(13)、第二连接体(12)、第一连接体(11),扭簧(10)与压簧(9)同轴设置在第一连接体(11)与可动体(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体(11)相对可动体(1)的端面上延伸有凸块(112)与可动体(1)上的缺口(111)相卡接,所述第一连接体(11)相背可动体(1)的端面上有两个第一凸起(113)对应插在第二连接体(12)中的插槽(114)中,第二连接体(12)外表面有卡块(115)卡套在所述固定体(5)中的卡槽中,所述第二连接体(12)相背第一连接体(11)的端面有凸缘(117)半包套在第三连接体(13)外表面,且与第三连接体(13)外表面带斜面的外凸缘(1181)相碰接,按键操作体(6)与第三连接体(13)相对的端面有两第二凸起(119)与第三连接体(13)上的外凸缘(118)相碰接,在固定体(5)与第三连接体(13)之间连接一复位小扭簧(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进贵,
申请(专利权)人:杨进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