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液容灾装置及服务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137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数据中心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漏液容灾装置及服务器,包括第一漏液槽道、第二漏液槽道、集液箱和中间连通管;所述进液管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漏液槽道,所述出液管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漏液槽道,所述第一漏液槽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漏液槽道的入口端通过中间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漏液槽道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漏液槽道的出口端均通向所述集液箱的内腔;当水冷板组件上发生漏液时,漏液流入第一漏液槽道、第二漏液槽道或中间连通管内,并集中流到集液箱中进行收集,而能够避免漏液与服务器主板元件接触或其它电子元件接触后而产生的危害,消除漏液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液容灾装置及服务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液冷数据中心服务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漏液容灾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加剧。双碳政策下,作为能耗大户的数据中心面临节能降耗技术革命,其中液冷作为目前新型节能技术方向应用兴起,可以实现将机房电力能效指数由传统风冷机房1.6左右降至1.2以下。但冷板式液冷内的冷却液多为水基溶液,如:去离子水、乙二醇、丙二醇等,与电子元件接触则具有导电性和腐蚀性。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生漏液,如:冷板与管路连接处松动和冷板焊接存在虚焊等,则冷板内冷却液会直接接触服务器主板元件,将造成整体机房的设备短路,并且维护人员直接进入将有触电风险,此外后续设备也将无法进行维修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0003]现有冷板式液冷服务器的漏液检测装置仅可判断有无漏液,而无法避免液体泄漏后所产生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液容灾装置,当服务器内水冷板组件发生漏液时,其能够将漏液集中收集,而能够避免漏液与服务器主板元件接触或其它电子元件接触后而产生的危害,消除漏液隐患。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其能够服务器内水冷板组件发生漏液时,其能够将漏液集中收集,而能够避免漏液与服务器主板元件接触或其它电子元件接触后而产生的危害,消除漏液隐患。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漏液容灾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内的水冷板组件,所述水冷板组件包括水冷板、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水冷板的入口连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水冷板的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漏液槽道、第二漏液槽道、集液箱和中间连通管;
[0008]所述进液管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漏液槽道,所述出液管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漏液槽道,所述第一漏液槽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漏液槽道的入口端通过中间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漏液槽道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漏液槽道的出口端均通向所述集液箱的内腔。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漏液检测绳,所述进液管的两端和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均设置所述漏液检测绳。
[0010]进一步地,所述漏液检测绳包括漏液检测端、控制端和端子,所述漏液检测端与所述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端通过所述端子与服务器主板通讯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液槽道、所述第二漏液槽道和所述中间连通管的内壁均设置有疏水涂层。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内部设置有冷液通道和漏液通道;
[0013]所述水冷板的入口设置所述转接头,所述进液管通过所述冷液通道与所述水冷板的入口连通,同时所述第一漏液槽道的出口端通过所述漏液通道与所述中间连通管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箱的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上位机通讯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箱的内腔容积大于所述水冷板、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内腔总容积。
[0016]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活动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水冷板组件还包括连接管,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冷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串联连通,且所述中间连通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用于收集所述连接管处产生的漏液。
[0018]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的内部设置所述的漏液容灾装置。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申请由于进液管的外侧设置第一漏液槽道,出液管的外侧设置第二漏液槽道,当水冷板组件(进液管、出液管和水冷板)上发生漏液时,漏液流入第一漏液槽道、第二漏液槽道或中间连通管内,并集中流到集液箱中进行收集,而能够避免漏液与服务器主板元件接触或其它电子元件接触后而产生的危害,消除漏液隐患。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漏液容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集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A的剖面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漏液容灾装置与进液管、出液管连接的剖面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水冷板组件;101

水冷板;102

进液管;103

出液管;
[0029]201

第一漏液槽道;202

第二漏液槽道;203

中间连通管;204

集液箱; 205

转接头;
[0030]3‑
漏液检测绳;301

控制端;302

端子;4

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液容灾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内的水冷板组件(1),所述水冷板组件(1)包括水冷板(101)、进液管(102)和出液管(103),所述进液管(102)与所述水冷板(101)的入口连通,所述出液管(103)与所述水冷板(101)的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漏液槽道(201)、第二漏液槽道(202)、集液箱(204)和中间连通管(203);所述进液管(102)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漏液槽道(201),所述出液管(103)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漏液槽道(202),所述第一漏液槽道(20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漏液槽道(202)的入口端通过中间连通管(203)连通,所述第一漏液槽道(201)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漏液槽道(202)的出口端均通向所述集液箱(204)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液检测绳(3),所述进液管(102)的两端和所述出液管(103)的两端均设置所述漏液检测绳(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检测绳(3)包括漏液检测端、控制端(301)和端子(302),所述漏液检测端与所述控制端(30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端(301)通过所述端子(302)与服务器主板通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液槽道(201)、所述第二漏液槽道(202)和所述中间连通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孙振白文飞吴云波陈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汇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