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26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为了实现湿滑性能、磨耗性能、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提升,提供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周向上设置两条波浪形曲折的花纹冠部花纹沟和肩部花纹沟、肩部环形沟槽、中心花纹条和冠部花纹条,中心花纹条上设置全宽刀槽D,刀槽D纵向呈W形,冠部花纹条上设有半宽刀槽D1,刀槽D1纵向呈V形,刀槽D和刀槽D1具有三级阶梯槽深;冠部花纹条上还设有滚花浅槽G,该沟槽宽度由冠部花纹条中部至冠部花纹条的边部逐渐变宽,并与刀槽D1形成人字形结构;肩部环形沟槽的外侧为下沉的肩部花纹条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保证轮胎导向性能、操控性能,提升轮胎的整体磨耗性能、抗偏磨性能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钢子午线轮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全钢子午线轮胎具有耐磨性好,滚动阻力小、节油,缓冲性能好,高速性能好,安全性能好,牵引性能和通过性能好的优点,是在长途高速行驶条件下的不二选择。在能源安全与环保问题的双重压力下,汽车行业需要满足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人们希望在保证导向基本性能、磨耗性能的前提下,节油性能能够有更大的改善。这种期望其本质上是突破轮胎界魔鬼三角定律的期望,这对轮胎设计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现有轮胎设计方案不能实现同时提升湿滑性能、磨耗性能和滚动阻力性能,轮胎上的具体表现为操控性能、使用寿命、节油性能不能同时兼顾。轮胎设计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节油性能,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磨耗性能。因此,突破魔鬼三角定律,在保证轮胎操控性能、磨耗性能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以达到节油的目的是目前轮胎界丞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实现湿滑性能、磨耗性能、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提升,提供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通过下沉式的肩部花纹条、冠部花纹条上的滚花浅槽与W形和V形两种变深刀槽设计的配合,有效保证轮胎导向性能、操控性能,提升轮胎的整体磨耗性能、抗偏磨性能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同时满足了驾驶者对于轮胎更安全、更节油、更长使用寿命的要求。
[0004]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周向上设置两条渐变式波浪形曲折的花纹冠部花纹沟和两条渐变式波浪形曲折的肩部花纹沟;
[0006]冠部花纹沟之间为中心花纹条,中心花纹条上设置刀槽D,刀槽D呈反S形斜向横贯中心花纹条的全宽,刀槽D纵向呈W形,具有三级阶梯槽深,两端为第一级阶梯,深度为1.3

1.7mm,中部为第二级阶梯,深度为5.5

6.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是第三级阶梯,深度为8.5

9.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阶梯间采用弧形过渡连接;
[0007]相邻冠部花纹沟和肩部花纹沟之间为冠部花纹条,冠部花纹条上设有刀槽D1,刀槽D1呈S形斜向横贯冠部花纹条的全宽,刀槽D1纵向呈V形,具有三级阶梯槽深,两端为第一级阶梯,深度为1.3

1.7mm,接下来为第二级阶梯,深度6.5

7.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中部为第三级阶梯,深度8.5

9.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阶梯间采用弧形过渡连接;冠部花纹条上还设有刀槽G,该沟槽底部设有横截面为梯形的滚花浅槽,该沟槽的长度自肩部花纹沟至冠部花纹条的中部,并与刀槽D1形成人字形结构,该沟槽宽度由冠部花纹条中部至冠部花纹条的边部逐渐变宽;
[0008]所述肩部花纹沟外侧为肩部花纹条,肩部花纹条在周向上设置肩部环形沟槽,以
肩部环形沟槽为界,其外侧为下沉的肩部花纹条部分,内侧为非下沉的肩部花纹条部分。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冠部花纹沟的宽度小于肩部花纹沟的宽度,两侧肩部花纹沟和两侧冠部花纹沟等深。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冠部花纹沟和肩部花纹沟均采用沉头式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冠部花纹沟的沟宽为4

10mm,肩部花纹的沟宽为6

15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刀槽D的第一级阶梯深度为1.5mm,第二级阶梯深度为6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5
°
倾斜角,第三级阶梯深度为9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5
°
倾斜角。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刀槽D1第一级阶梯深度为1.5mm,第二级阶梯深度7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5
°
倾斜角,第三级阶梯深度9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5
°
倾斜角。
[0014]进一步的,所述肩部花纹沟和冠部花纹沟的两侧均设置细小刀槽。
[0015]进一步的,所述细小刀槽在肩部花纹沟和冠部花纹沟的两侧对称分布。
[0016]进一步的,所述全钢子午线轮胎为液体黄金轮胎。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肩部环形沟槽将两侧肩部花纹条分割成下沉的肩部花纹条部分和非下沉的肩部花纹条部分,能够有效优化轮胎接地印痕,改善轮胎接地压力分布,防止轮胎肩部偏磨、畸磨,同时改善轮胎肩部散热性能提升轮胎使用寿命。
[0019]两侧肩部花纹沟和冠部花纹沟上的变深刀槽,能够有效改善花纹沟应力,防止不规则磨损,同时能够提升轮胎散热性能和湿抓性能,提升磨耗性和操控稳定性。变深刀槽设计及其与滚花浅槽的配合方式,可以在保证抓地性能的同时,提升磨耗性能,大幅降低滚动阻力,更节油。
[0020]将本技术提供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应用于液体黄金轮胎,其显著改善的低生热、耐撕裂和湿抓性能既保证了轮胎的操控稳定性能和磨耗性能,也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更好地打破轮胎魔鬼三角,同时满足驾驶者对于轮胎更安全、更节油、更长使用寿命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实施例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花纹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肩部环形沟槽的A

A

剖视图;
[0023]图3是图1中冠部花纹沟的B

B

剖视图;
[0024]图4是刀槽D的形状示意图;
[0025]图5是刀槽D的倾斜角示意图;
[0026]图6是刀槽D1的形状示意图;
[0027]图7是刀槽D1的倾斜角示意图;
[0028]图8是图1中滚花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细小刀槽E的形状示意图;
[0030]图10为实施例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花纹立体示意图。
[0031]以上图中,1、2为冠部花纹沟,4、5为肩部花纹沟,6、7为冠部花纹条,8、9为肩部花纹条,10、11为肩部环形沟槽,12为刀槽D,13为刀槽D1,14为滚花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实施例
[0034]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如图1所示,胎面周向上设置四条主沟槽,分别为两条冠部花纹沟1、2和两条肩部花纹沟4、5,两条冠部花纹沟之间为中心花纹条3,相邻冠部花纹沟和肩部花纹沟之间为冠部花纹条6、7,肩部花纹沟4、5外侧为肩部花纹条8、9。两侧肩部花纹条在周向上设置肩部环形沟槽10、11,以肩部环形沟槽为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胎面周向上设置两条渐变式波浪形曲折的花纹冠部花纹沟和两条渐变式波浪形曲折的肩部花纹沟;冠部花纹沟之间为中心花纹条,中心花纹条上设置刀槽D,刀槽D呈反S形斜向横贯中心花纹条的全宽,刀槽D纵向呈W形,具有三级阶梯槽深,两端为第一级阶梯,深度为1.3

1.7mm,中部为第二级阶梯,深度为5.5

6.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是第三级阶梯,深度为8.5

9.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阶梯间采用弧形过渡连接;相邻冠部花纹沟和肩部花纹沟之间为冠部花纹条,冠部花纹条上设有刀槽D1,刀槽D1呈S形斜向横贯冠部花纹条的全宽,刀槽D1纵向呈V形,具有三级阶梯槽深,两端为第一级阶梯,深度为1.3

1.7mm,接下来为第二级阶梯,深度6.5

7.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中部为第三级阶梯,深度8.5

9.5mm,相对于胎面纵向呈13

17
°
倾斜角,阶梯间采用弧形过渡连接;冠部花纹条上还设有刀槽G,该沟槽底部设有横截面为梯形的滚花浅槽,该沟槽的长度自肩部花纹沟至冠部花纹条的中部,并与刀槽D1形成人字形结构,该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艳清葛超王昌宁张天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