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微胶囊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包括:吸风罩,所述吸风罩的入口与生产车间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吸风罩的出口与第一输送管的入口连通;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将箱体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填充活性溶液,所述活性溶液产生的气泡充满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一输送管的出口连通;酸溶液储存罐,所述酸溶液储存罐与第三腔室连通。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净化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净化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微胶囊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胶囊技术是将某一目的物(芯或内相)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或外相)完全包覆起来,而对目的物的原有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微胶囊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涂料、粘合剂、纺织、油墨等领域。 随着微胶囊的广泛应用,微胶囊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净化微胶囊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和颗粒粉尘的装置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净化生产微胶囊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和颗粒粉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包括: 吸风罩,所述吸风罩的入口与生产车间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吸风罩的出口与第一输送管的入口连通; 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将箱体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填充活性溶液,所述活性溶液产生的气泡充满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一输送管的出口连通; 酸溶液储存罐,所述酸溶液储存罐与第三腔室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箱体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通孔,位于最下端的第一通孔的开设位置高于活性溶液的液位,避免活性溶液流入第二腔室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箱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小于箱体的高度,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箱体的下端之间形成气泡通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内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构成的空腔内填充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小于活性炭颗粒的粒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内设置吸风机,通过吸风机将生产车间的气体抽入第一输送管内。 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箱体的上端开设注气口,通过注气口向第一腔室内注入高压气体,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活性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连接叶轮,所述叶轮旋转后使进入第三腔室的气泡破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酸溶液储存罐通过第三输送管连接废液收集槽,酸溶液储存罐内储存柠檬酸,柠檬酸可以与废气中的碱性气体反应,通过废液收集槽可以收集酸溶液储存罐中产生的废液。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四输送管连通活性溶液储存罐,活性溶液储存罐用来储存活性溶液,活性溶液为十四烷酰胺丙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十四烷酰胺丙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作为发泡剂起发泡作用,氢氧化钾可以与废气中的酸性气体反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
简单、操作方便,该装置利用吸风机将生产车间的废气抽入吸风罩和第一输送管内,活性炭颗粒对废气进行初步净化;经过初步净化的废气进入第二腔室与气泡接触,第二支撑板的设置延长了废气的流动路径,使得气泡能够与废气充分接触,进而气泡中携带的氢氧化钾能够与废气中的酸性气体充分反应,提高了净化效率;本申请通过设置酸溶液储存罐能够继续净化从箱体流出的废气。
附图说明
[000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吸风罩;101、第一输送管;102、第一挡板;103、第二挡板;104、活性炭颗粒;20、箱体;201、第一支撑板;2011、第一通孔;202、第二支撑板;2021、气泡通道;203、第一腔室;2031、注气口;204、第二腔室;2041、进气口;205、第三腔室;2051、支撑杆;30、活性溶液;301、气泡;40、酸溶液储存罐;401、第二输送管;50、废液收集槽;501、第三输送管;60、活性溶液储存罐;601、第四输送管;602、阀门;70、叶轮;80、吸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05]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净化生产微胶囊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和颗粒粉尘。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包括吸风罩10、箱体20、酸溶液储存罐40、废液收集槽50、活性溶液储存罐60。 吸风罩10内设置吸风机80,通过吸风机80将生产车间的废气经吸风罩10抽入第一输送管101内,吸风罩10的入口与生产车间的出风口连通,吸风罩10的出口连通第一输送管101的入口,第一输送管101内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挡板102和第二挡板103,第一挡板102和第二挡板103构成的空腔内填充活性炭颗粒104,第一挡板102上开设若干第二通孔(图中未示),第二挡板103上开设若干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小于活性炭颗粒104的粒径,从而避免活性炭颗粒104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流出。 箱体20的内部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二支撑板202,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二支撑板202将箱体20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203、第二腔室204和第三腔室205,第一支撑板201焊接在箱体20内,第一支撑板201上开设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通孔2011,第二支撑板202的上端与箱体20的上端焊接,第二支撑板202的高度小于箱体20的高度,第二支撑板202的下端与箱体20的下端之间留有一段距离形成气泡通道2021。 第一腔室203内填充活性溶液30,位于第一腔室203的箱体20的上端开设注气口2031,通过注气口2031向第一腔室203内注入高压气体;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下端的第一通孔2011的开设位置高于第一腔室203内的活性溶液30的液位;第二腔室204
与第一输送管101的出口连通,位于第二腔室204的箱体20的上端开设进气口2041;第三腔室205通过第二输送管401与酸溶液储存罐40连通,第三腔室205内设置支撑杆2051,支撑杆2051上连接叶轮70,叶轮70旋转后使进入第三腔室205的气泡301破裂。 酸溶液储存罐40内储存柠檬酸,酸溶液储存罐40通过第三输送管501连接废液收集槽50,通过废液收集槽50可以收集酸溶液储存罐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风罩(10),所述吸风罩(10)的入口与生产车间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吸风罩(10)的出口与第一输送管(101)的入口连通; 箱体(20),所述箱体(20)的内部自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二支撑板(202),所述第一支撑板(201)和第二支撑板(202)将箱体(20)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203)、第二腔室(204)和第三腔室(205);所述第一腔室(203)内填充活性溶液(30),所述活性溶液(30)产生的气泡(301)充满第一腔室(203),所述第二腔室(204)与第一输送管(101)的出口连通; 酸溶液储存罐(40),所述酸溶液储存罐(40)与第三腔室(20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1)固定连接在箱体(20)内,所述第一支撑板(201)上开设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通孔(2011),位于最下端的第一通孔(2011)的开设位置高于活性溶液(30)的液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产车间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02)的上端与箱体(2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02)的下端与箱体(20)的下端之间形成气泡通道(20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睿,喻学锋,康翼鸿,王小颖,李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