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03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用于固定具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部的板状物件至承载板上,并且包括具有用于对应结合该第一定位部的若干个第二定位部、设于该板状物件与该承载板间的固定件、及用于固定该固定件至该承载板的至少一固定部,该固定件设有供抵住该板状物件的止挡部、以及用于带动该止挡部抵住该板状物件的弹性部,以由该弹性部带动该止挡部抵住并支撑该板状物件一侧,可防止该板状物件沿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借此无需使用任何工具即可固定该板状物件,从而解决已知技术的不足。(*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技术,尤指一种应用于固定电子产品中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电子产品多功能需求的急剧增加、以及服务器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单一电路板/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多功能的需求。所以,除了原有的电路板外,也须额外整合电路板、扩充卡等以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同时,在提升电子产品功能之际,电子产品内部结构所需的固定技术相对更趋于复杂。由此可知,如何提供易于拆装的固定技术来提升生产制造技术的效率以因应消费者需求急遽增加、及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将是未来所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已知的诸如电路板、扩充卡的板状物件固定技术采用诸如螺丝等锁固组件栓锁方式来将电路板固定至服务器或计算机主机等电子产品的承载板上。然而,这种固定技术的缺点在于作业人员需使用大量的螺丝,且需以例如螺丝起子等辅助工具来进行螺丝栓锁的组装作业;如此,在想提升服务器或计算机主机等电子产品的功能、或检修前述电子产品的板状物件时需要拆卸更换板状物件时,也同样须再使用螺丝起子来进行拆解作业,极为耗时。因此,这种已知技术会造成电子产品的制造产能及维修作业的效能低落。为了提高前述固定技术的效能,有人设计出无需使用螺丝的电路板固定技术。例如,台湾新型专利证书号第M269690号案中即揭示一种电路板固定装置。请参阅图1,为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269690号案所揭示的电路板固定装置,将电路板1固定于设有若干个固定柱40的承载板4上,该固定柱40包括底部401、自该底部向上延伸的颈部402、及自该颈部402向上延伸的头部403,且该电路板固定装置系使用若干个弹片2。各该弹片2具有设于底面的突梢22、朝远离该突梢22的表面弯折的第一弯折部24、设于该突梢22与该第一弯折部24间的固定孔25、远离该突梢22而设于一侧的延伸部28、以及设于该延伸部28与该第一弯折部24间的定位部29,而该固定孔包括有导入孔251及卡扣孔252。当应用这种固定技术时,该定位部29可插入该电路板1的通孔16中,并将该两突梢22插入该电路板1的定位孔14中,使得该弹片2夹持于该电路板1上;接着,再将该承载板4上的固定柱40插入到穿孔12及该导入孔251中,并将该固定柱40上的头部403露出,藉以推动该电路板1使得该固定柱40挤压该弹片2上的该第一弯折部24并向下弹性变形,以令该延伸部28向外延伸至接地片18。如此,当该固定柱40上的颈部402滑入该卡扣孔252时,便可藉由该弹片2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夹持力将该电路板1固定于该承载板4上。而拆卸时,则系推动该电路板1沿反方向滑动,使该固定柱40上的颈部402自该卡扣孔252滑入该导入孔251中,以取下该电路板1。但是,上述专利以若干个弹片固定电路板的固定技术,虽初步达成免去使用辅助工具,然而却衍生出其它的问题。例如,应用这种专利技术时需使用若干个弹片,不但造成固定组件数量增加,也相对物料成本也提高,而且于拆装作业时必然造成组件管理问题。另外,由于该弹片无法抵挡该电路板的水平力,因此,易因震动或碰撞而导致该电路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而脱落,更且,该固定柱普遍以机械加工所制成,必然有制造公差的存在,若该固定柱的颈部上下面的垂直距离过大,导致该固定柱无法完全挤压该弹片的第一弯折部,使得因该弹片的变形不完全而无法产生足够的挟持力以压制该电路板,便容易产生上下移动。同时,若承载板非设置于水平面上,则于拆装作业时便需以其它构件或结构来支撑若干个弹片,以避免若干个弹片脱落,故安装便利性低。而且,当需要若干个弹片进行固定时,该电路板相对应于该若干个弹片需设有如通孔、定位孔、穿孔、接地片等以进行对应固定的效果。如此,必然影响电路板的布线设计,从而降低电路板的布线设计弹性,更甚者则导致布线空间缩小,导致产品的功能提升受限。此外,当利用若干个弹片进行固定时,势必占据较大的操作空间与设置空间,不利于产品轻薄短小化。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板状物件的固定技术,以解决上述已知技术的各种缺点,实为当今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已知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工具进行拆装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拆装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省力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可节省所需零件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物料便于管理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成本效益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可防止该板状物件沿水平、垂直方向移动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设计弹性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为达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供用于固定一具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部的板状物件至承载板上,并且包括若干个第二定位部,设于该承载板上,并用于对应结合于该第一定位部;至少一第一固定部,设置于该承载板上;以及固定件,包括用于对应固接该第一固定部的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自该第二固定部一侧斜向上延伸的弹性部、及连接自该弹性部以用于抵住该板状物件的止挡部,该第二固定部、弹性部、止挡部优选的是为一体成形。前述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中,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设于该承载板的第一扣合部,该固定件一侧则可对应该第一扣合部而凸设第二扣合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固定件优选的是还包括设有第三定位部,第三定位部可为开孔,以对应穿设该第二定位部。本技术设计一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利用组件本身的弹力将板状物件固定于承载板上,且无须以额外组件及辅助工具即可进行拆装,因此可解决已知技术采用螺丝栓锁方式而造成组装费时费力、及不利于量产制造等问题,以节省成本。同时,本技术设计一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仅需使用一个固定件即可无需使用辅助工具下将板状物件拆装于承载板上,因此可解决已知技术需使用若干个的弹片进行拆装作业,以节省所需零件个数、便于物料的管理,更进而提升成本效益。另外,本技术设计一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利用该止挡部抵挡该板状物件一侧边,可解决已知技术中因所使用的弹片无法防止经由震动或碰撞而导致该板状物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问题。再者,该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利用该弹性部的弹性回复力以支撑该板状物件,以避免已知技术中因固定柱的加工精度不良,进而导致该固定柱无法完全挤压该弹片,造成挟持力不足以压制该电路板,便容易于垂直方向产生移动的问题。此外,应用本技术时仅需使用一个固定件,板状物件无需额外增设对应的结构,故可避免已知技术须于电路板上设置多数定位孔及接地片所衍生的种种缺失,且可依需要加以变化,更具设计弹性。由此可知,应用本技术的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可解决已知技术的各种缺点,以便提供无需使用工具进行拆装、便于快速拆装、节省物料、节省所需零件、可防止该板状物件沿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以及提升设计弹性效果,实已克服已知技术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固定技术中的电路板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3A及图3B为图2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图3A为俯视图,图3B则为图3A的侧剖视图;图4A及图4B为本技术板状物件的固定机构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机构,用以固定具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部的板状物件至承载板上,并且包括:    若干个第二定位部,设于该承载板上,并用于对应结合于该第一定位部;    至少一第一固定部,设置于该承载板上;以及    固定件,包括用于对应固接于该第一固定部的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自该第二固定部一侧斜向上延伸的弹性部、及连接该弹性部以用于抵住该板状物件一侧的止挡部,从而由该弹性部带动该止挡部抵住并支撑该板状物件的一侧,可防止该板状物件沿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以固定该板状物件于该承载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伶娥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