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包括线芯、填充绳、内衬层、加强层、外护套;其中,所述加强层包括凯夫拉丝编织带和至少两层抗压芯,所述抗压芯平行于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长度方向设置,并被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编织连接形成复合带材,所述复合带材绕包在所述内衬层的外壁;将抗压芯与凯夫拉丝相结合,绕包在内衬层的外壁形成加强层,使电缆更具抗拉抗扭特性,在电缆卷绕过程中能抵抗拉力对电缆产生的损坏以及扭转力产生螺旋造成电缆内部结构损坏,有效抵抗外力对电缆产生的扭转力和拉伸力,使电缆保持柔软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弯曲柔韧性,抗卷绕性能好。抗卷绕性能好。抗卷绕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卷筒电缆适用于卷筒机、运输机械及输送机等,也可以用于其他类似的移动装备的电力提供以及用在拖链系统中卷筒及拖拽。卷筒电缆随拖轴或其他类似装置的导向进行收展运动,可安装在干燥室内或潮湿的工业环境中,也可用于露天安装。
[0003]由于使用要求和特殊使用环境,如经常收放卷绕、抗压性不强、长期的拖拽,极易造成护套开裂及线芯断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柔软度高、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耐磨和抗卷绕性能的移动装备用卷筒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包括:
[0005]线芯,所述线芯包括两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多根动力线芯和多根控制线芯,多根所述动力线芯围绕轴心120
°
两两相切设置,多根所述控制线芯分设在相邻两根所述动力线芯之间,并与所述动力线芯相切设置;
[0006]填充绳,填充在所述动力线芯与所述控制线芯之间的绞合缝隙内,并与所述动力线芯和所述控制线芯一起被绕包层卷绕固形成圆形截面;
[0007]内衬层,挤包在所述绕包层的外壁;
[0008]加强层,绕包在所述内衬层的外壁;
[0009]外护套,挤包在所述加强层的外壁;
[0010]其中,所述加强层包括凯夫拉丝编织带和至少两层抗压芯,所述抗压芯平行于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长度方向设置,并被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编织连接形成复合带材,所述复合带材绕包在所述内衬层的外壁。
[0011]优选的,所述卷筒电缆包括多个抗压芯,多个抗压芯沿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宽度方向等距平行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抗压芯沿线缆长度方向螺旋等距分布,所述抗压芯的绕包节距比为8
‑
12倍。
[0013]优选的,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由多股凯夫拉丝交叉编织成凯夫拉丝编织带,相邻两个所述抗压芯通过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的编织密度为30%~40%,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中编织丝与电缆轴向夹角为45
°‑
60
°
。
[0015]优选的,所述动力线芯包括多根彼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动力导芯,所述动力导芯的外壁挤包有绕包带,所述绕包带的外壁挤包有动力导芯绝缘层。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线芯包括多根彼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控制导芯,所述控制导芯的外壁挤包有控制导芯绝缘层。
[0017]优选的,所述填充绳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凯夫拉丝填充绳。
[0018]优选的,所述绕包层包括无纺布绕包带,绕包搭盖率为20%
‑
30%。
[0019]优选的,所述内衬层包括交联聚乙烯层,挤包厚度为0.2mm
‑
0.4mm。
[0020]优选的,所述外护套包括聚氨酯弹性体外护层,挤包厚度为2.0mm
‑
2.6mm。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卷筒电缆的显著优点在于:
[0022]1、将抗压芯与凯夫拉丝相结合,先通过编织机将多股凯夫拉丝编织成凯夫拉丝编织带,再将多个抗压芯通过编织机与多条凯夫拉丝编织带连接在一起,再通过编织机编织连接抗压芯与凯夫拉丝编织带形成复合编织带材,绕包在内衬层的外壁形成加强层,使电缆更具抗拉抗扭特性,且利用抗压芯绕包形成的螺旋结构,使线缆具备径向抗压性能,在电缆卷绕过程中能抵抗拉力和外部挤压力对电缆产生的损坏;
[0023]2、外护套采用聚氨酯弹性体通过适用于弹性体的挤塑机挤包在加强层的外壁,聚氨酯弹性体材质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高弹性性能、耐磨性、高抗撕裂性和抗拉强度,作为外护套挤包在加强层的外壁,使电缆外护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和抗撕裂性能,不易因频繁卷绕或拖拽产生护套开裂的问题;
[0024]3、绕包带、绕包层以及加强层均采用同向绕包的方式,减小了线芯外径,加强了电缆的结构强度,且使电缆的柔软性更好,具有良好的弯曲柔韧性。
附图说明
[0025]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的一种轴视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的另一种轴视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加强层的展开示意图。
[0030]图中,1、线芯;11、动力线芯;111、动力导芯;112、绕包带;113、动力导芯绝缘层;12、控制线芯;121、控制导芯;122、控制导芯绝缘层;2、填充绳;3、绕包层;4、内衬层;5、加强层;51、抗压芯;52、凯夫拉丝编织带;6、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32]结合图1
‑
4所示,一种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包括线芯1、填充绳2、绕包层3、内衬层4、加强层5以及外护套6。
[0033]其中,线芯1包括两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多根动力线芯11和多根控制线芯12。图示
的实施例中以三根动力线芯11和三根控制线芯12为例进行说明。
[0034]具体的,多根动力线芯11围绕轴心120
°
两两相切设置,多根控制线芯12分设在相邻两根动力线芯11之间,并与动力线芯11相切设置。
[0035]进一步的,动力线芯11包括多根彼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动力导芯111,动力导芯111的外壁挤包有绕包带112,绕包带112的外壁挤包有动力导芯绝缘层113。
[003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多根彼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动力导芯111的绞合结构缝隙内填充有凯夫拉丝填充绳,以使动力导芯111的绞合结构可被绕包带112卷绕固形成圆形截面。
[0037]具体的,动力导芯111一般采用镀锡铜导线绞合形成,采用1+6+12的正规绞合方式形成绞合结构,绞合节径比为12倍,绞合方向为左向。
[0038]绕包带112采用无纺布右向绕包,其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起到固形的作用,使动力线芯11成缆后的截面更加圆整;动力导芯绝缘层113采用辐照交联聚乙烯材料通过挤包机挤包在绕包带112的外壁。
[0039]进一步的,控制线芯12包括多根彼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控制导芯121,控制导芯121的外壁挤包有控制导芯绝缘层122。
[0040]具体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芯(1),所述线芯(1)包括两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多根动力线芯(11)和多根控制线芯(12),多根所述动力线芯(11)围绕轴心120
°
两两相切设置,多根所述控制线芯(12)分设在相邻两根所述动力线芯(11)之间,并与所述动力线芯(11)相切设置;填充绳(2),填充在所述动力线芯(11)与所述控制线芯(12)之间的绞合缝隙内,并与所述动力线芯(11)和所述控制线芯(12)一起被绕包层(3)卷绕固形成圆形截面;内衬层(4),挤包在所述绕包层(3)的外壁;加强层(5),绕包在所述内衬层(4)的外壁;外护套(6),挤包在所述加强层(5)的外壁;其中,所述加强层(5)包括凯夫拉丝编织带(52)和至少两层抗压芯(51),所述抗压芯(51)平行于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52)长度方向设置,并被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52)编织连接形成复合带材,所述复合带材绕包在所述内衬层(4)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电缆包括多个抗压芯(51),多个抗压芯(51)沿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52)宽度方向等距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芯(51)沿线缆长度方向螺旋等距分布,所述抗压芯(51)的绕包节距比为8
‑
1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备用抗拉、耐磨、抗卷绕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凯夫拉丝编织带(52)由多股凯夫拉丝交叉编织成凯夫拉丝编织带,相邻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锐,华健,吕鹏,陆水玉,程斌,黄力平,苏永奇,王啸,芮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美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