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493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包括搅拌釜,搅拌釜的上端铰接有盖板,盖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搅拌釜上,盖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穿入搅拌釜内,支撑杆的外壁上通过引导组件滑动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盖板上固定连接有入料盒,搅拌釜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支撑管的下端抵触的防脱环,支撑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引导杆,引导杆位于支撑管的上端,搅拌釜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引导板,引导杆用于滑动连接于引导板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入射光线后激发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萤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13942796U是我司专利,公开了一种荧光增白剂的生产设备,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中心位置固定安装设置有搅拌釜,搅拌釜下端位置固定安装设置有出料管,搅拌釜右侧端位置固定设置有入料盒,搅拌釜上端位置垂直固定设置有竖直杆,竖直杆上端位置固定安装设置有电机。转轴带动蜗杆转动,使得蜗轮转动,从而带动前端的转盘转动,当转盘转动时带动活动杆转动,活动杆转动至上端位置时拉动L型杆向上移动,从而通过活动环拉动搅拌杆向上移动,并且当转盘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时推动L型杆向下移动,通过活动环带动搅拌杆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搅拌杆在转动搅拌同时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搅拌方向多变,使得搅拌混合更加均匀。
[0004]通过蜗轮和电机启动,实现搅拌杆上下移动以及旋转,结构较为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包括搅拌釜,所述搅拌釜的上端铰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搅拌釜上,所述的盖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所述的动力电机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穿入搅拌釜内,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通过引导组件滑动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所述的盖板上固定连接有入料盒,所述的搅拌釜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支撑管的下端抵触的防脱环,所述的支撑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引导杆,所述的引导杆位于支撑管的上端,所述的搅拌釜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引导板,所述的引导杆用于滑动连接于引导板的表面上。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料由入料盒倒入搅拌釜内,开启动力电机,使支撑杆通过引导组件带动支撑管转动,支撑管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对原料搅拌,在支撑管转动时,支撑管带动引导杆转动,引导杆沿着引导板的表面上移的过程中,引导杆带动支撑管沿着支撑杆上移,使搅拌杆上移,在引导杆与引导板分离后,通过重力作用使支撑管、搅拌杆下移,支撑管的下端与防脱环抵触,从而实现搅拌杆的上下移动和旋转的过程,从而免去了蜗轮的设置,以降低生产成本。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组件包括引导槽和引导条,所述的引导条
固定于支撑杆的外壁上且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引导槽开设于支撑管的内壁上,所述的引导条滑动连接于引导槽中。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转动,引导条与引导槽的内壁抵触,从而使支撑杆带动支撑管旋转;在引导杆沿着引导板的表面移动时,支撑管沿着支撑杆的表面移动,引导条滑动连接于引导槽中。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槽、固定栓和限位板,所述的固定栓穿过盖板后螺纹连接于搅拌釜的上沿,多个所述固定槽开设于盖板上且沿固定栓的轴心均匀分布,所述的限位板一端铰接于固定栓上,限位板放置于固定槽中。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盖设在搅拌釜上,将固定栓穿过盖板后螺纹连接于搅拌釜上,使固定栓与盖板抵紧,松开限位板,使限位板置于一个固定槽中;搅拌设备工作时产生震动,固定栓松脱产生旋转,限位板与固定槽的内壁抵触,实现固定栓防脱的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搅拌釜内壁的刮料组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附着在搅拌釜的内壁上的大部分原料刮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刮料组件包括动力气缸、支撑环和橡胶环,所述的动力气缸竖直固定于盖板上,所述的支撑环固定于动力气缸的动力轴上,所述的橡胶环固定于支撑环的外壁上且与搅拌釜的内壁抵触,所述的支撑环位于引导板的下方。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原料搅拌完毕后,动力气缸启动,动力轴带动支撑环下移,橡胶环沿着上搅拌釜的内壁下移,将附着在搅拌釜上绝大多数的原料刮落,以减少原料浪费,并且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的刮板随着搅拌杆长时间同步运动,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工作噪音。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门包括蝶阀。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打开阀门和安装阀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体现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体现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搅拌釜的剖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搅拌釜;2、盖板;21、入料盒;22、密封塞;3、固定机构;31、固定槽;32、固定栓;33、限位板;4、动力电机;41、支撑杆;42、支撑管;43、防脱环;5、引导组件;51、引导槽;52、引导条;6、引导杆;61、引导板;7、搅拌杆;8、出料管;81、阀门;9、刮料组件;91、动力气缸;92、支撑环;93、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包括搅拌釜1。搅拌釜1的上端铰接有盖板2,将盖板2通过固定机构3固定于搅拌釜1上。
[0024]该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槽31、固定栓32和限位板33。固定栓32穿过盖板2后螺纹连接于搅拌釜1的上沿。多个固定槽31开设于盖板2上且沿固定栓32的轴心均匀分布,固定槽31位于盖板2背对搅拌釜1的一侧。
[0025]限位板33一端铰接于固定栓32上,限位板33放置于固定槽31中。
[0026]在盖板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放置的动力电机4,动力电机4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1,支撑杆41穿入搅拌釜1内。在支撑杆41的外壁上通过引导组件5滑动连接有支撑管42。支撑杆41的长度大于支撑管42的长度。该引导组件5包括引导槽51和引导条52。引导条52固定于支撑杆41的外壁上且沿支撑杆41的长度方向设置。引导槽51开设于支撑管42的内壁上,引导条52滑动连接于引导槽51中。
[0027]在支撑杆4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支撑管42的下端抵触的防脱环43。防脱环43用以对支撑管42支撑,避免支撑管42从支撑杆41上脱出。
[0028]支撑管4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引导杆6,引导杆6位于支撑管42的上端。搅拌釜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引导板61。引导杆6用于滑动连接于引导板61的表面上。
[0029]承上,在支撑管42的下端与防脱环43抵触时,引导杆6的位置位于引导板61的上下两端之间。因此,在动力电机4驱动支撑杆41转动时,支撑管42带动引导杆6转动,引导杆6与引导板61的表面抵触,使支撑管42沿着支撑杆41上移,随后引导杆6从引导板61上掉落,支撑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包括搅拌釜,所述搅拌釜的上端铰接有盖板,所述的盖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搅拌釜上,所述的盖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所述的动力电机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穿入搅拌釜内,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通过引导组件滑动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所述的盖板上固定连接有入料盒,所述的搅拌釜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上固定连接有阀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支撑管的下端抵触的防脱环,所述的支撑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引导杆,所述的引导杆位于支撑管的上端,所述的搅拌釜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引导板,所述的引导杆用于滑动连接于引导板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增白剂的搅拌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引导组件包括引导槽和引导条,所述的引导条固定于支撑杆的外壁上且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正芳颜海南玉全景张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弘毅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