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系统及厂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007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申请涉及生产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帘系统及厂房,其中,水帘系统,包括:集水装置;水帘组件,水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帘板和设于水帘板外周的边框,水帘板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水帘板的宽度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边框沿竖直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上进水管与下出水管;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的一端均位于集水装置内,另一端分别与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相连通;泵送装置,泵送装置与集水装置相连,用于驱动集水装置内的水沿进水组件、水帘组件和出水组件循环流动。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水帘系统能够循环利用集水装置内的水,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帘系统及厂房


[0001]本申请涉及生产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帘系统及厂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汽车涂装车间空调系统直接从外界吸入大量干热空气,夏季时进气温度可达40℃,进气相对湿度仅为50%,用空调系统降温增湿的负荷较大,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在车间空调系统的进风口处设置水帘系统,用来降低进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送风空气的粉尘含量,经过水帘系统的空气变得洁净清新,提升车间整体洁净度、降低空调系统负荷。但是,水帘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合理的将流经水帘系统的水进行充分的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帘系统及厂房,该水帘系统能够循环利用集水装置内的水,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帘系统,包括:集水装置;水帘组件,所述水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帘板和设于所述水帘板外周的边框,所述水帘板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水帘板的宽度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边框沿竖直方向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集水装置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进水管和所述下出水管相连通;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与所述集水装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集水装置内的水沿所述进水组件、所述水帘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循环流动。
[000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水帘系统包括集水装置和水帘组件,集水装置内承装水,水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帘板和设置在水帘板外周的边框,水帘板为长方形,水帘板的长边沿水平方向延伸,短边则沿竖直方向延伸,水帘板的外周设置有边框,以增加水帘板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为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提供安装位置。另外,水帘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进水管和至少一个下出水管,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沿边框的竖直方向上排布,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的位置一一对应,方便集水装置内的水可以通过上进水管进入至水帘板内,通过自身重力沿着水帘板流动,并从下出水管流出,以实现水对水帘板的浸湿。
[0007]水帘系统还包括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其中,进水组件的一端位于集水装置内,另一端与上进水管相连通,出水组件的一端同样位于集水装置内,另一端与下出水管相连通,再通过泵送装置驱动集水装置内的水,使得水可以从集水装置内通过进水组件经过上进水管进入至水帘板内,再通过下出水管流入至出水组件,最终再流入至集水装置内,从而实现集水装置内的水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
[0008]具体的,泵送装置设置在集水装置的顶部,并与集水装置相连,泵送装置可以是水泵等,集水装置可以是水箱或者是其他可以承接水的容器;水帘板上设有两个上进水管和两个下出水管,两个上进水管均与进水组件相连通,以增加进水量,两个下出水管均与出水
组件相连通,以增加出水量,其中,水帘板由内部呈蜂窝状的水帘纸构成。
[0009]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水帘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水帘板,且多个所述水帘板沿所述水帘组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每一个所述水帘板的外周均设有所述边框。
[00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水帘板组件包括多个水帘板,多个水帘板沿水帘组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以增加水帘系统的降温、除尘的面积,同时,每一个水帘板的外周均设有边框,以增加水帘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1]具体的,位于水帘组件的中间位置,还设有检修口,通过设置检修口,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水帘系统进行检修,其中,位于水帘组件的中间位置的两个水帘板间隔设置,间隔的空间构成检修口。
[0012]具体的,每一个水帘板的外周的边框上均设有两个上进水管和两个下出水管,以保证水帘组件的进水量与出水量。其中,边框包裹在水帘板的外周,水帘板的下端面与对应侧的边框的底壁之间设有距离,该距离大于下出水管的直径,避免下出水管直接与水帘板接触,影响出水效果,当水帘板内的水从上至下流入至边框内时,位于水帘板下端面的边框构成一个接水槽,使得水帘板内的水可以流入其中,再通过下出水管流入至出水组件内,最终流入至集水装置中。
[0013]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第一送水管路,一根第二送水管路和多根第三送水管路,所述第一送水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装置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水管路相连通;所述上进水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送水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上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三送水管路的外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送水管路相连通。
[00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进水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第一送水管路,一根第二送水管路和多根第三送水管路,第二送水管路沿水帘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送水管路的外周设有三通接头,第一送水管路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二送水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位于集水装置内,第三送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进水管相连通,同时,第三送水管路与第二送水管路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以使集水装置内的水经过第一送水管路进入至第二送水管路中,并通过第二送水管路进入第三送水管路中,最终进入至水帘板中,使水帘板浸湿,对空气进行除尘和降温。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管与第三送水管路为一体成型设置。
[0015]具体的,第一送水管路设置数量为两根,以满足水帘系统的送水需求。
[0016]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出水管路、一根第二出水管路和多个第三出水管路,所述第一出水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装置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相连通;所述下出水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出水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下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路部分与所述第二送水管路相连通。
[00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出水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出水管路,一根第二出水管路,和多个第三出水管路,第二出水管路沿水帘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出水管路的一端位于集水装置内,另一端则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二出水管路相连通,第二出水管路与第三出水管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以使水从水帘板流出之后,再进入集水装置,以供水帘系统循环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0018]具体的,每一个水帘板外周的边框上均设有两个下出水管,第三出水管路的两端均与两个下出水管相连通,第三出水管路的外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第三出
水管路相连通,同时也与第二出水管路相连通,以构成闭合的回路。
[0019]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水帘系统还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沿所述水帘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框与位于多个所述水帘板下端的所述边框固定连接。
[00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定框沿水帘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每一个水帘板下端面的多个边框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增加水帘组件的稳定性。
[0021]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水帘系统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水帘组件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抵接。
[0022]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装置;水帘组件,所述水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帘板和设于所述水帘板外周的边框,所述水帘板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水帘板的宽度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边框沿竖直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集水装置内,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进水管和所述下出水管相连通;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与所述集水装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集水装置内的水沿所述进水组件、所述水帘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帘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水帘板,且多个所述水帘板沿所述水帘组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每一个所述水帘板的外周均设有所述边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第一送水管路,一根第二送水管路和多根第三送水管路,所述第一送水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装置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水管路相连通;所述上进水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送水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上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三送水管路的外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送水管路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出水管路、一根第二出水管路和多个第三出水管路,所述第一出水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装置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端赖伟群杨艺龚智垚骆志恒蔡炜浩陈晓光郑波宁陈林聂于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