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007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包括筒体,筒体上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阀体组件、内部设置有套管,阀体组件上设置有与压缩机背压腔相连通的阀口,套管内设置有钢球、第一弹簧和第一弹簧座,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可相对其轴向移动并且伸出套管底部的垫块,钢球位于所述阀口正下方第一弹簧座上,第一弹簧设置在垫块与第一弹簧座之间;第二弹簧套装在第二弹簧座上,第二弹簧的上端与套管的底面接触,第二弹簧座设置在波纹管组件的底部;上腔室处的筒体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吸气腔相连通的吸气孔;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压块,压块上设置有与压缩机排气腔相连通的通孔。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属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用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低排放量的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较快发展,而这些汽车中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废热。因此,如何高效率地解决车内的制热要求也是汽车空调设计中应当考虑的问题。电动汽车空调采用传统PTC制热耗电量大,冬季使用会导致续航里程衰减40%以上,在目前动力电池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要保证冬季低温环境的低能耗采暖,热泵空调系统是为数不多的可行技术。
[0003]涡旋压缩机由于具有振动小、噪声低、使用寿命长、重量轻、转速高、效率高、外形尺寸小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中。涡旋压缩机是由相差180
°
的两个涡旋盘相互啮合,其中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围绕其中心以某一半径做往复平动,从而形成几对可以封闭的容积随动盘运动由外侧到中心连续从大到小的腔室。工作时,动、静盘始终保持良好的啮合是压缩机稳定工作的基础。由于被压缩气体作用在动盘上,使动盘发生倾斜或脱离静盘,就会造成较大的零部件摩擦、磨损以及气体泄漏。利用开设阀口或安装节流孔管的结构来平衡轴向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0004]由于背压压力直接影响到动、静盘工作的稳定性。因此,为保证背压压力的稳定,防止压力过高时动、静盘磨损使压缩机损坏,会在背压腔布置一个背压阀(泄压阀)。当背压压力高过背压阀设定值时,可以向压缩机的吸气腔进行泄压。由于排气压力高、变化范围大,通过普通的阀口或固定孔管节流产生的背压压力范围也随之增加,若仍使用固定开启压力的背压阀,要么背压阀频繁开启,要么背压压力过高才开启,对压缩机的稳定运行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将筒体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与压缩机背压腔相通,下腔室与压缩机排气腔相通,通过波纹管组件感受排气腔的压力,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推动垫块使第一弹簧的力值发生变化,从而使阀口开启压力随之改变,达到稳定背压腔压力,使压缩机动、静盘稳定运转的目的。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被波纹管组件分隔成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其中上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阀体组件、内部设置有套管,所述阀体组件上设置有与压缩机背压腔相连通的阀口,所述套管内设置有钢球、第一弹簧和第一弹簧座、垫块、第二弹簧和第二弹簧座,所述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可相对其轴向移动的垫块,所述垫块下端伸出所述套管的底部,所述钢球位于所述阀口正下方第一弹簧座上,所
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垫块与第一弹簧座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座设置在波纹管组件的底部,其上端与所述垫块接触,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套管的下端面与第二弹簧座之间;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压块,通过所述压块上设置的通孔与压缩机排气腔相连通,所述上腔室处的筒体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吸气腔相连通的吸气孔。
[0008]前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波纹管组件,所述波纹管组件与筒体通过装配形式密封连接,将筒体分隔成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所述波纹管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压块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弹簧座位于所述波纹管组件内。
[0009]前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座的顶部设置有截面为V型的凹槽,所述钢球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0010]前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侧设置有两个O型密封圈。
[0011]前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O型密封圈分别位于上腔室和下腔室处的筒体外侧,且上方的O型密封圈位于所述吸气孔的上方。
[0012]前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和压块通过装配形式与所述腔体密封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个波纹管组件将筒体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并且上腔室与压缩机背压腔相通,下腔室与压缩机排气腔相通,利用第一弹簧配合背压腔内压力控制钢球的位置,从而控制阀体组件的阀口开度,利用吸气孔泄压。并且波纹管组件在下腔室的压力作用下可沿轴线脱离压块表面,带动内部的弹簧座压缩第二弹簧,当排气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推动垫块使第一弹簧的力值发生变化,从而使阀口开启压力随之改变,达到稳定背压腔压力,使压缩机动、静盘稳定运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包括筒体12,所述筒体12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波纹管组件7将其分隔成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其中,上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阀体组件1、内部设置有套管2,所述阀体组件1上设置有与压缩机背压腔相连通的阀口15,所述套管2内设置有钢球3、第一弹簧4和第一弹簧座5,所述套管2的底部设置有可相对其轴向移动并且伸出套管的垫块6,所述钢球3位于所述阀口15正下方第一弹簧座5上,所述第一弹簧4设置在所述垫块6与第一弹簧座5之间;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压块8,所述压块8上设置有与压缩机排气腔相连通的通孔14,所述上腔室处的筒体12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吸气腔相连通的吸气孔13,其中,所述波纹管组件7的底部与所述压块8上表面接触,但可在下腔室的压力作用下沿轴线脱离压块表面,所述第二弹簧座9位于所述波纹管组件7内。
[0017]在初始状态下,筒体12内的第一弹簧4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一定的预紧力,使钢球3将阀体组件1的阀口15封闭。第二弹簧11和波纹管组件7组成的弹性体共同产生的弹力F用于平衡初始状态下的排气压力。
[0018]当压缩机排气腔压力达到一定值时,通过压缩机节流孔使背压腔背压压力大于弹簧4的预紧力(预设开启压力)时,钢球3在背压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阀口开启(假设阀口开度S),此时背压腔通过吸气孔13向吸气腔泄压,以保证背压腔压力稳定,且此时排气腔的压力不足以推动第二弹簧座9向上移动。
[0019]当排气腔压力继续增加,通过节流孔使背压腔背压压力随之增加,阀口开度也相应增加至S'(S'>S),阀口开度的增加可能使背压腔压力下降太快,而导致背压阀阀口瞬间关闭,但是由于排气腔压力Pd'持续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阀口15瞬间关闭后又会再次打开,导致背压腔压力不稳定。
[0020]而本实施例中,当排气腔压力Pd'在波纹管组件7上产生的作用力大于弹力F时,垫块6在第二弹簧座9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弹簧4的回复力增加,推动弹簧座5支撑的钢球3向上移动,减小阀口开度至S"(S'>S">S),从而稳定背压腔压力,避免因背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用自适应背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2),所述筒体(12)被波纹管组件(7)分隔成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其中上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阀体组件(1)、内部设置有套管(2),所述阀体组件(1)上设置有与压缩机背压腔相连通的阀口(15),所述套管(2)内设置有钢球(3)、第一弹簧(4)和第一弹簧座(5)、垫块(6)、第二弹簧(11)和第二弹簧座(9),所述套管(2)的底部设置有可相对其轴向移动的垫块(6),所述垫块(6)下端伸出所述套管(2)的底部,所述钢球(3)位于所述阀口(15)正下方第一弹簧座(5)上,所述第一弹簧(4)设置在所述垫块(6)与第一弹簧座(5)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座(9)设置在波纹管组件(7)的底部,其上端与所述垫块(6)接触,所述第二弹簧(11)设置在套管(2)的下端面与第二弹簧座(9)之间;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压块(8),通过所述压块(8)上设置的通孔(14)与压缩机排气腔相连通,所述上腔室处的筒体(12)上设置有与压缩机吸气腔相连通的吸气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陆新宇史云龙卢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智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