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81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卸料溜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解决了现有卸料溜管容易发生物料粘连而不便于清理的问题,其包括卸料漏斗,所述卸料漏斗的底端设置有卸料缓冲仓,卸料缓冲仓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组件,卸料缓冲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一,卸料斜管一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一,出料口一的一侧设置有内壁刮料组件一,卸料缓冲仓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二,卸料斜管二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二,出料口二的一侧设置有内壁刮料组件二,内壁刮料组件一和内壁刮料组件二均由刮料电机、支撑转轴和螺旋刮料叶片构成;通过该卸料溜管能够有效避免物料发生粘连,进而避免发生物料堵塞,提高卸料流畅度。提高卸料流畅度。提高卸料流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


[0001]本技术属于卸料溜管
,具体为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

技术介绍

[0002]卸料溜管安装在上级卸料设备和下级受料设备之间,作为物料通道,用于向下方受料设备转卸物料,在冶金、煤炭、建材、采矿、化工等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现有的卸料溜管在进行卸料时,常常会有部分物料粘连在溜管内壁,不便清理,物料粘连在溜管内壁容易造成溜管的堵塞,清理时需要工作人员先对溜管进行拆卸,再借助特定工件进行清理,该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卸料溜管容易发生物料粘连而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包括卸料漏斗,所述卸料漏斗的底端设置有卸料缓冲仓,卸料缓冲仓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组件,卸料缓冲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一,卸料斜管一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一,出料口一的一侧设置有穿插于卸料斜管一的内壁刮料组件一,卸料缓冲仓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二,卸料斜管二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二,出料口二的一侧设置有穿插于卸料斜管二的内壁刮料组件二,内壁刮料组件一和内壁刮料组件二均由刮料电机、支撑转轴和螺旋刮料叶片构成,支撑转轴与刮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旋刮料叶片连接于支撑转轴的侧边。
[0006]优选的,所述换向组件由换向电机、转轴和换向封堵板构成,换向电机固定连接于卸料缓冲仓正面的底端,换向封堵板位于卸料缓冲仓的内部并通过转轴与换向电机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换向封堵板的两侧均为弧形结构,换向封堵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刮料电机与出料口一和出料口二之间均通过电机固定卡套连接,螺旋刮料叶片与支撑转轴之间通过若干连接臂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卸料斜管一和卸料斜管二内部的顶端均设置有与支撑转轴连接的条形支撑板。
[0010]优选的,所述卸料斜管一一侧的顶端设置有进气管一,卸料斜管二一侧的顶端设置有进气管二,进气管一和进气管二均与进气软管组件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一上设置有电磁阀一,进气管二上设置有电磁阀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由刮料电机、支撑转轴和螺旋刮料叶片构成的内壁刮料组件一和内壁刮料组件二以及由换向电机、转轴和换向封堵板构成的换向组件能够在卸料
时对卸料斜管的内侧壁进行刮料,避免物料粘连在卸料斜管的内侧壁,通过设置有进气管一、进气管二、进气软管组件能够实现气动吹料,进一步提高防粘料效果,同时能够避免发生堵料;
[0014](2)、通过设置有卸料斜管一、卸料斜管二、出料口一、出料口二和换向组件能够实现两个方向同时卸料或交替卸料,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8]图2为本技术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换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卸料漏斗;2、卸料缓冲仓;3、换向组件;4、卸料斜管一;5、出料口一;6、内壁刮料组件一;7、卸料斜管二;8、出料口二;9、内壁刮料组件二;10、刮料电机;11、支撑转轴;12、螺旋刮料叶片;13、换向电机;14、转轴;15、换向封堵板;16、橡胶垫;17、电机固定卡套;18、连接臂;19、条形支撑板;20、进气管一;21、进气管二;22、进气软管组件;23、电磁阀一;24、电磁阀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由图1至图3给出,本技术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包括卸料漏斗1,卸料漏斗1的底端设置有卸料缓冲仓2,卸料缓冲仓2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组件3,卸料缓冲仓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一4,卸料斜管一4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一5,出料口一5的一侧设置有穿插于卸料斜管一4的内壁刮料组件一6,卸料缓冲仓2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二7,卸料斜管二7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二8,出料口二8的一侧设置有穿插于卸料斜管二7的内壁刮料组件二9,内壁刮料组件一6和内壁刮料组件二9均由刮料电机10、支撑转轴11和螺旋刮料叶片12构成,支撑转轴11与刮料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螺旋刮料叶片12连接于支撑转轴11的侧边;
[0024]由图1至图4给出,换向组件3由换向电机13、转轴14和换向封堵板15构成,能够切换物料排出方向,换向电机13固定连接于卸料缓冲仓2正面的底端,换向封堵板15位于卸料缓冲仓2的内部并通过转轴14与换向电机13连接,换向封堵板15的两侧均为弧形结构,换向封堵板15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16,能够提高换向封堵板15封堵时的密封性,刮料电机10与出料口一5和出料口二8之间均通过电机固定卡套17连接,螺旋刮料叶片12与支撑转轴11之间通过若干连接臂18固定连接,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卸料斜管一4和卸料斜管二7内
部的顶端均设置有与支撑转轴11连接的条形支撑板19,卸料斜管一4一侧的顶端设置有进气管一20,卸料斜管二7一侧的顶端设置有进气管二21,进气管一20和进气管二21均与进气软管组件22连接,能够通过气体辅助卸料和刮料,避免物料堵塞,进气管一20上设置有电磁阀一23,进气管二21上设置有电磁阀二24,能够对气流进行通断控制;
[0025]物料从卸料漏斗1进入,根据需要切换卸料通道,若通过卸料斜管一4进行卸料,换向电机13带动换向封堵板15向卸料斜管二7一侧倾斜,实现对卸料斜管二7的封堵,若通过卸料斜管二7进行卸料,换向电机13带动换向封堵板15向卸料斜管一4一侧倾斜,实现对卸料斜管一4的封堵,卸料时,启动刮料电机10,刮料电机10带动支撑转轴11和螺旋刮料叶片12转动,通过螺旋刮料叶片12的转动能够对卸料斜管一4和卸料斜管二7的内侧壁进行刮料,同时提高卸料的均匀性,避免物料发生堵塞,在卸料时,气泵通过进气软管组件22泵入空气,空气进入到卸料斜管一4和卸料斜管二7实现辅助卸料和刮料,进一步提高物料的防粘连和防堵效果。
[0026]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由刮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包括卸料漏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漏斗(1)的底端设置有卸料缓冲仓(2),卸料缓冲仓(2)的内部设置有换向组件(3),卸料缓冲仓(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一(4),卸料斜管一(4)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一(5),出料口一(5)的一侧设置有穿插于卸料斜管一(4)的内壁刮料组件一(6),卸料缓冲仓(2)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卸料斜管二(7),卸料斜管二(7)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二(8),出料口二(8)的一侧设置有穿插于卸料斜管二(7)的内壁刮料组件二(9),内壁刮料组件一(6)和内壁刮料组件二(9)均由刮料电机(10)、支撑转轴(11)和螺旋刮料叶片(12)构成,支撑转轴(11)与刮料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螺旋刮料叶片(12)连接于支撑转轴(11)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壁防粘料的空间转载卸料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3)由换向电机(13)、转轴(14)和换向封堵板(15)构成,换向电机(13)固定连接于卸料缓冲仓(2)正面的底端,换向封堵板(15)位于卸料缓冲仓(2)的内部并通过转轴(14)与换向电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洋李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瑞普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