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昌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手持杀毒消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75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根据照射面的角度自动实现启停、有效避免紫外线照射在人体身上、有效降低紫外线对使用者的损伤的手持杀毒消菌器。该手持杀毒消菌器包括手持部、连接部、壳体、控制组件,连接部的右端设置紫外灯管,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部内且与紫外灯管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控制组件便可根据紫外线光照射面与水平面的角度来实现自动启停,也就是只有该设备的照射面保持水平状态时才能工作,一旦倾斜或垂直就不工作,有效避免了在拿放或移动过程中对人体的照射,有效减少对人体的损伤,适合在消毒杀菌技术领域推广应用。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杀毒消菌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消毒杀菌
,具体涉及一种手持杀毒消菌器。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常以细菌、病毒或真菌的形式存在,这些致病微生物的存在会极大的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当前疫情下,以单位(含物流公司)、家庭与个人网上购买产品的外包装也存在细菌、病毒等,有效的消灭这些微生物成为保持公众健康的关键。随着紫外线杀菌消毒技术的普及,这样的问题得到了改善。紫外线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对核酸的作用可导致键和链的断裂、股间交联和形成光化产物等,从而改变了DNA的生物活性,使微生物自身不能复制,这种紫外线损伤也是致死性损伤,同样的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人体对人体也是有害的,会破坏人体皮肤细胞,会造成皮肤衰老,还会引起光感性皮炎、皮肤红肿、疼痒、脱屑以及红斑等病症,严重的还会引起皮肤癌变以及皮肤肿瘤等。申请号为CN20222040504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紫外消杀设备,该手持式紫外消杀设备虽然可以实现手持杀毒消菌的目的,但是该手持式紫外消杀设备的启停是靠控制开关控制的,无法根据照射面的角度实现自动控制启停,这样便存在拿放或者移动过程中将紫外线照射在人的身体上的情况,从而造成对人体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根据照射面的角度自动实现启停、有效避免紫外线照射在人体身上、有效降低紫外线对使用者的损伤的手持杀毒消菌器。r/>[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手持杀毒消菌器包括手持部、连接部、壳体、控制组件;
[0005]所述手持部的右端与连接部的左端相连且二者一体成型,所述手持部、连接部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持部的左端面嵌设有通电插孔;
[0006]所述连接部的右端设置有灯管安装座且该灯管安装座上至少安装一个紫外线灯管;
[0007]所述壳体的左端、前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壳体的左端套设在灯管安装座的外侧壁上且二者可拆卸连接,所述紫外线灯管位于壳体的内腔中;
[0008]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部内且与紫外线灯管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紫外线照射面与水平面的角度来自动控制紫外线灯管的打开与关闭。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5V电源模块、继电器、电子镇流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扬声器、定时模块;
[0010]所述控制器、5V电源模块、继电器、电子镇流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扬声器、定时模块均设置在连接部的内部;
[0011]所述5V电源、电子镇流器分别与通电插孔电连接;
[0012]所述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扬声器、定时模块分别与5V电源电连接;
[0013]所述继电器设置在电子镇流器与通电插孔之间用于控制电子镇流器的通断;
[0014]所述电子镇流器与灯管安装座电连接;
[0015]所述继电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定时器模块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0016]所述扬声器与MP3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扬声器用于扩大MP3模块的音频信号,所述连接部的后侧表面设置有透声窗且与扬声器相对应;
[0017]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整个装置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0018]所述手持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控制器型号连接;
[0019]还包括无线遥控器,所述无线遥控器内设置有与遥控接收模块相配对的遥控发射模块,所述无线遥控器通过遥控发射模块、遥控接收模块与控制器无线连接。
[0020]进一步的是,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外壳以及封装在外壳内部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整流桥Z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双向触发二极管D12、双向触发二极管D13、磁芯线圈L1、磁芯线圈L2、磁芯线圈L3、三极管Q1、三极管Q2、单向可控硅三极管Q3、变压器T1,所述整流桥Z1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市电相连且其中一个交流输入端与市电之间设置有熔断器F3,整流桥Z1的一个输出端与接地线相连,整流桥Z1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容C1的负极与接地线相连;
[0021]所述电阻R8的右端与整流桥Z1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8的左端与单向可控硅三极管Q3的阳极相连,单向可控硅三极管Q3的阴极与接地线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右端与整流桥Z1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的左端与电阻R2的上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上端与电阻R2的下端相连,电容C2的下端与接地线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2的下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8的左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阻R2的下端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上端相连,电阻R3的下端与接地线相连;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12的右端与电阻R2的下端相连,双向触发二极管D12的左端与电容器C3的上端相连,电容C3的下端与接地线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右端与双向触发二极管D12的左端相连,所述磁芯线圈L1的正极与电阻R4的左端相连,磁芯线圈L1的负极与接地线相连;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12的左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双向触发二极管D12的左端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与磁芯线圈L1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双向触发二极管D12的左端相连;所述电容C4的负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8的左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4的正极与接地线相连;
[0022]所述电阻R9的右端与整流桥Z1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9的左端与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6的正极与接地线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整流桥Z1的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11的上端相连,电阻R11的下端分别与电阻R9的左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容C11的上端相连,电容C11的下端与电阻R9的左端相连,所
述电阻R10的左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电阻R10的右端与磁芯线圈L2的正极相连,磁芯线圈L2的负极与电阻R9的左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磁芯线圈L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12的左端与磁芯线圈L2的负极相连,电容C12的右端与整流桥Z1的输出端相连;
[0023]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与整流桥Z1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电阻R9的左端相连;所述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杀毒消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1)、连接部(2)、壳体(3)、控制组件;所述手持部(1)的右端与连接部(2)的左端相连且二者一体成型,所述手持部(1)、连接部(2)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手持部(1)的左端面嵌设有通电插孔(4);所述连接部(2)的右端设置有灯管安装座(5)且该灯管安装座(5)上至少安装一个紫外线灯管(6);所述壳体(3)的左端、前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壳体(3)的左端套设在灯管安装座(5)的外侧壁上且二者可拆卸连接,所述紫外线灯管(6)位于壳体(3)的内腔中;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部(2)内且与紫外线灯管(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紫外线照射面与水平面的角度来自动控制紫外线灯管(6)的打开与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杀毒消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5V电源模块、继电器、电子镇流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扬声器、定时模块;所述控制器、5V电源模块、继电器、电子镇流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扬声器、定时模块均设置在连接部(2)的内部;所述5V电源、电子镇流器分别与通电插孔(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扬声器、定时模块分别与5V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设置在电子镇流器与通电插孔(4)之间用于控制电子镇流器的通断;所述电子镇流器与灯管安装座(5)电连接;所述继电器、加速度传感器、遥控接收模块、MP3模块、定时器模块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扬声器与MP3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扬声器用于扩大MP3模块的音频信号,所述连接部(2)的后侧表面设置有透声窗(7)且与扬声器相对应;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整个装置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手持部(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8),所述控制按钮(8)与控制器型号连接;还包括无线遥控器,所述无线遥控器内设置有与遥控接收模块相配对的遥控发射模块,所述无线遥控器通过遥控发射模块、遥控接收模块与控制器无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杀毒消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外壳以及封装在外壳内部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整流桥Z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双向触发二极管D12、双向触发二极管D13、磁芯线圈L1、磁芯线圈L2、磁芯线圈L3、三极管Q1、三极管Q2、单向可控硅三极管Q3、变压器T1,所述整流桥Z1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市电相连且其中一个交流输入端与市电之间设置有熔断器F3,整流桥Z1的一个输出端与接地线相连,整流桥Z1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容C1的负极与接地线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右端与整流桥Z1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8的左端与单向可控硅三极管Q3的阳极相连,单向可控硅三极管Q3的阴极与接地线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右端与整流桥Z1的输
出端相连,电阻R1的左端与电阻R2的上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上端与电阻R2的下端相连,电容C2的下端与接地线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2的下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8的左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阻R2的下端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术余莎蒋飞海刘洋张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