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67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外管、连接座、内管和加强丝;其中,球囊、外管和连接座依次相接,内管穿设于球囊、外管和部分连接座的内腔中;加强丝位于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的空腔中,则不会对球囊的径向尺寸产生影响,也不会与内管内的导丝接触,对产品基本功能没有影响。并且,加强丝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外管的相对两端连接。即,加强丝固定于外管内,与外管形成一整体结构,从而在回撤过程中,加强丝与外管共同承受拉力,且基于加强丝的刚性性能,加强丝能限制外管形变,从而降低外管的延伸率,缓解球囊因外管的拉扯造成的堆叠问题,有利于球囊导管的回撤,且工艺复杂度低,易于装配。此外,所述加强丝取材广泛,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囊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冠脉、外周、颅内等血管狭窄及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球囊导管是常用的介入医疗器械,具有介入不植入的优点。因而,球囊导管在血管准备、病变治疗、药物或支架的输送及支架植入后扩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为实现治疗血管狭窄的治疗效果,需将球囊导管推送至血管内靶病变部位,这就需要球囊导管本身具有优秀的推送性能。同时在药物球囊扩张使用后,还需要顺利地从血管中通过导管鞘撤出,这则需要球囊导管具有较好的回撤性能。其中,能否将扩张后球囊顺利回撤或回撤进入导管鞘是评价介入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若球囊导管回撤困难,轻则造成球囊无法进入导管鞘或较难撤出人体,延长手术时间,造成血管壁损伤或轻微炎症;重则导致球囊或导管断裂,部分器械滞留体内,需外科手术取出,造成严重的血管损伤。
[0004]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球囊导管,以有效缓解回撤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以解决如何缓解回撤难,如何降低工艺复杂度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外管、连接座、内管和加强丝;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和连接座的内腔中,且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近端连接;所述球囊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接;
[0007]所述加强丝位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的空腔中;以及,所述加强丝的一端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
[0008]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加强丝的远端与所述球囊的近端和所述外管的远端均相接,所述加强丝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的近端和所述连接座的远端均相接。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加强丝的轴向长度比所述外管的轴向长度长15毫米~50毫米;
[0010]和/或,所述加强丝的直径范围满足如下公式:
[0011](D1

D2)/2≤d≤(D1

D2);
[0012]其中,D1为所述外管的内径;D2为所述内管的内径;d为所述加强丝的直径。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加强丝的近端和/或远端的形貌为扁平状、梭形或倒钩形。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加强丝的近端和/或远端呈扁平状,且所述近
端或远端的端面上具有多个凸点。
[0015]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当所述加强丝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所有所述加强丝沿所述外管的内周均匀间隔分布。
[0016]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加强丝为金属丝。
[0017]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加强丝的材质为不锈钢、软钢、镍钛合金、镍



钼合金、镍铜合金、镍铜合金或钴铬合金。
[0018]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显影环,且两个所述显影环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球囊的等径段。
[0019]可选的,在所述的球囊导管中,所述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药物层,或者所述球囊外表面涂覆有药物层和亲水涂层;所述药物层覆盖于部分所述球囊的等径段的外表面。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球囊导管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球囊导管内设置有加强丝;所述加强丝位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的空腔中,则不会对所述球囊的径向尺寸产生影响,也不会与所述内管内的所述导丝接触,对产品基本功能没有影响。并且,所述加强丝的一端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且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即,所述加强丝固定于所述外管内,可与所述外管形成一整体结构,从而在回撤过程中,所述加强丝与所述外管共同承受拉力,且基于加强丝的刚性性能,所述加强丝能够限制所述外管发生轴向延伸形变,从而降低了所述外管的延伸率,缓解所述球囊因所述外管的拉扯造成的堆叠问题,有利于所述球囊导管的回撤。可见,所述球囊导管中加设的所述加强丝不仅可以缓解球囊导管回撤难的问题,还对产品的基本功能没有影响,只需将其两端与外管和连接座连接即可,工艺复杂度低,易于装配。此外,所述加强丝的加工工艺难度小,且取材广泛,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丝的位置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A

A

处的截面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B

B

处的截面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加强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加强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为:
[0028]10

球囊;101

药物层;102

亲水涂层;20

外管;30

连接座;301

第一接头;302

第二接头;40

内管;401

显影环;50

加强丝;60

应力扩散管;M

第一腔体;N

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
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0030]本文中“近端”和“远端”的定义为:“远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而“近端”通常是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0031]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球囊10、外管20、连接座30、内管40和加强丝50;所述外管20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30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40穿设于所述外管20和所述连接座30的内腔中,且所述内管40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30的近端连接,所述球囊10设于所述内管40外,所述球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外管、连接座、内管和加强丝;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和连接座的内腔中,且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近端连接;所述球囊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球囊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球囊的远端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接;所述加强丝位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的空腔中;以及,所述加强丝的一端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丝的远端与所述球囊的近端和所述外管的远端均相接,所述加强丝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的近端和所述连接座的远端均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丝的轴向长度比所述外管的轴向长度长15毫米~50毫米;和/或,所述加强丝的直径范围满足如下公式:(D1

D2)/2≤d≤(D1

D2);其中,D1为所述外管的内径;D2为所述内管的内径;d为所述加强丝的直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芳姚旭苏恩利刘梦钦夏飞郭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鸿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