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添加粉体的原位聚合聚酯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酯制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线添加粉体的原位聚合聚酯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发展较早的一种合成纤维,在1953年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特点,从1972年到现在其产量一直占合成纤维的首位,占据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70%左右。PET不仅可以纺成涤纶纤维,还可以应用于薄膜、模塑制品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较好的热稳定性及优良的电绝缘性能。
[0003]涤纶纤维存在难染色、吸湿性差、亲水性差、带静电等缺点,对于涤纶纤维存在的上述缺点,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在改性聚酯性能方面,主要是采用共混添加的方式实现,石墨烯作为具有高比表面积、电导率、热导率的一种二维碳材料,通过少量添加石墨烯可以给涤纶纤维带来诸多正向的改变,石墨烯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进行改性,工艺虽比较简单,但是石墨烯容易发生团聚,不易分散均匀,并且在应用过程中,经过反复摩擦和洗涤,石墨烯容易丢失,从而材料性能发生衰退。
[0004]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通过原位聚合添加石墨烯进行聚酯改性的报道,例如公开日为2021年3月9日的中国专利2020113803117公开了一种功能化石墨烯插层原位聚合聚酯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功能化石墨烯置于乙二醇中,分散均匀得到石墨烯浆料;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石墨加入到N,N
‑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分散液;向分散液中加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添加粉体的原位聚合聚酯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
‑
1,将二元醇、二元酸及辅料混合打浆,然后超声、过滤得到产物A;S1
‑
2,将产物A进行第一次酯化反应,反应温度240~260℃,反应压力0.1~0.5MPa,反应时间0.5~2.5h,控制酯化反应率不低于90%,得到产物B;S1
‑
3,将改性粉体与产物B利用管式超声以及静态混合器混合分散均匀,过滤后得到产物C;S1
‑
4,将产物C进行第二次酯化反应,反应温度250~265℃,反应压力0.1~0.5MPa,反应时间0.5~2.5h,控制酯化反应率不低于96%,得到产物D;S1
‑
5,将粉体与产物D利用管式超声以及静态混合器混合分散均匀,通过微反应器进行缩聚反应,得到产物E;S1
‑
6,将产物E过滤,得到原位聚合聚酯复合材料;所述的粉体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粉、色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改性粉体为所述的粉体的功能化改性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添加粉体的原位聚合聚酯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5中,缩聚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265~280℃,反应真空度0.1~25kPa,反应时间0.5~5h。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线添加粉体的原位聚合聚酯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5中,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缩聚反应:首先将物料通过第一微反应器,第一微反应器分为16区,从起始到末端1~16区温度依次为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对第4、6、8、10、12、14区进行抽真空,压力依次为25kPa、20kPa、15kPa、10kPa、8kPa、6kPa;然后将物料通过第二微反应器,第二微反应器分为16区,从起始到末端1~16区温度依次为280℃、279℃、278℃、277℃、276℃、275℃、274℃、273℃、272℃、271℃、270℃、269℃、268℃、267℃、266℃、265℃,对第4、6、8、10、12、14区进行抽真空,压力依次为5kPa、3kPa、2kPa、1kPa、0.5kPa、0.1k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添加粉体的原位聚合聚酯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将辅料分散到二元醇中,得到辅料分散液,然后再进行添加,所述辅料分散液的质量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炎,周良艳,宋春丽,梁燕,邵筱珏,朱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九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