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32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涉及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采集逆变器母线电压、网侧电流、网侧电压等信息,并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计算网侧电压、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计算8个电压矢量对应的网侧电流dq轴分量的误差变化;选取最优电压矢量,将最优电压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作用至逆变器。本方法无需对逆变器进行建模,不考虑逆变器参数,能够提高系统鲁棒性,克服了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对参数敏感的缺陷。制对参数敏感的缺陷。制对参数敏感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逆变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应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新能源发电及其相关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逆变器作为新能源电力馈入电网的关键桥梁,其控制方法对于并网的电能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馈入电网的电流需要在幅值、相位、频率、功率因数等多个方面满足并网电能质量要求,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控制方案,如滞环电流控制、矢量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其中,模型预测控制具有动态响应快、控制思想简单等显著优势,同时易于实现多目标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的最大缺陷在于该方法对系统参数十分敏感,如何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诸如在线参数辨识、在线误差校正等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然而,上述技术需要引入额外的观测器/控制器,势必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并网逆变器提供一种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用于解决传统模型预测控制对参数敏感的缺陷,提升系统的鲁棒性。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逆变器母线电压、网侧电流、网侧电压信息,并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步骤2.计算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步骤3.根据并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参考值,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步骤4.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步骤5.计算8个电压矢量对应的网侧电流dq轴分量的误差变化;步骤6.利用价值函数选取最优电压矢量,将最优电压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作用至逆变器,进而提高系统鲁棒性。
[0005]所述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的具体方法为:计算网侧电压的αβ轴分量: (1)式中,e
a
、e
b
与e
c
表示网侧三相电压值,e
α
与e
β
为网侧电压的αβ轴分量;利用反正切函数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θ:(2)。
[0006]所述计算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3)式中,e
d
与e
q
为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
[0007]所述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4)式中,i
a
、i
b
与i
c
表示网侧三相电流值,i
d
与i
q
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
[0008]所述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参考值: (5)式中,P
*
与Q
*
为并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参考值,与分别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参考值。
[0009]所述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6)式中,i
de
与i
qe
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误差。
[0010]所述计算8个电压矢量对应的网侧电流dq轴分量的误差变化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的误差变化: (7)式中,d
c
与q
c
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误差变化,V
id
与V
iq
分别为电压矢量V
i
的dq轴分量,。
[0011]所述电压矢量与逆变器开关状态,对应关系具体为: V0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0 0 0],V1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1 0 0],V2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1 1 0],V3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0 1 0],V4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0 1 1],V5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0 0 1],V6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1 0 1],V7对应的逆变器开关状态为[1 1 1]。
[0012]所述的逆变器开关状态由三位二进制数[S
a S
b S
c
]表示,S
k = 1表示逆变器k相上桥臂开关导通且下桥臂开关关断,S
k = 0表示逆变器k相上桥臂开关关断且下桥臂开关导通;k = a, b, c,表示逆变器的abc三相。
[0013]所述选取最优电压矢量,具体包含以下步骤:计算8个电压矢量对应的价值函数: (8)
比较价值函数值,选取最优电压矢量: (9)式中,V
opt
为最优电压矢量。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通过计算并比较网侧电流dq轴分量的误差变化选取最优电压矢量,无需对逆变器进行建模,不考虑逆变器参数,克服了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对参数敏感的缺陷,能够显著提高系统鲁棒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网侧A相电压与相位角波形;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网侧电流dq轴分量波形;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网侧电压与A相、B相电流波形;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变电感感值条件下网侧电流dq轴分量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采集逆变器母线电压、网侧电流、网侧电压等信息,并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的具体方法为:计算网侧电压的αβ轴分量: (1)式中,e
a
、e
b
与e
c
表示网侧三相电压值,e
α
与e
β
为网侧电压的αβ轴分量;利用反正切函数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 (2)式中,θ为网侧电压相位角。
[0017]S2:计算网侧电压、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计算网侧电压、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 (3)式中,e
d
与e
q
为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 (4)式中,i
a
、i
b
与i
c
表示网侧三相电流值,i
d
与i
q
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
[0018]S3:根据并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参考值,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具体方法为:
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参考值: (5)式中,P
*
与Q
*
为并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参考值,与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参考值。
[0019]S4: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 (6)式中,i
de
与i
qe
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误差。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逆变器母线电压、网侧电流、网侧电压信息,并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步骤2.计算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步骤3.根据并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参考值,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步骤4.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步骤5.计算8个电压矢量对应的网侧电流dq轴分量的误差变化;步骤6.利用价值函数选取最优电压矢量,将最优电压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作用至逆变器,进而提高系统鲁棒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的具体方法为:计算网侧电压的αβ轴分量:
ꢀꢀꢀꢀꢀ
(1)式中,e
a
、e
b
与e
c
表示网侧三相电压值,e
α
与e
β
为网侧电压的αβ轴分量;利用反正切函数计算网侧电压相位角θ:
ꢀꢀꢀꢀ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 (3)式中,e
d
与e
q
为网侧电压的dq轴分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 (4)式中,i
a
、i
b
与i
c
表示网侧三相电流值,i
d
与i
q
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网逆变器无参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网侧电流dq轴分量参考值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下式计算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参考值:(5)
式中,P
*
与Q
*
为并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参考值,与分别为网侧电流的d、q轴分量参考值,e
d
为网侧电压的d轴分量。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并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辉刘兴全相军林鹤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