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及其充填治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28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及其充填治理方法,包括支撑座、输送罐和两个混合罐,支撑座通过下表面的支撑角与地面相连接,输送罐设置在支撑座的内壁上,混合罐设置在支撑座的上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传动组件,使得混料杆进行转动,在混料杆的作用下,使得混合罐的高水材料进行混合,同时在接触座和刮板的作用下,避免混合罐的内壁粘连原料,导致混合罐内部的混合高水材料浓度受到变化,通过取样组件,使得混合罐中混合完成的高水材料进入密封座中,使得高水材料被收集,通过对收集的高水材料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处于合适的浓度。合适的浓度。合适的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及其充填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具体为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及其充填治理方法,属于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水材料是指高水速凝固化充填材料,主要被应用于煤炭行业巷旁充填支护,对煤矿井下进行填充,达到支撑效果,避免因为对井下煤矿的开采导致地面下陷严重和开裂的情况发生。
[0003]通过将高水材料进行混合,当其混合完成后,首先使得袋体完全膨胀,再将其成浆输送进入袋体中,将袋体进行填满,当一段时间后,成浆逐渐变成固体,完成井下的填充,通过固定下井下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地面下陷严重和开裂的情况发生。
[0004]现有的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通常会在井上设置混合罐,通过混合罐将高水材料按照配比进行混合,再通过将混合后的成浆通过管道进行输送,使得成浆进入袋体中,此时混合罐中仅仅通过搅拌杆进行搅拌,无法避免混合罐内壁粘连原料,可能会导致成浆浓度无法达到指定范围,进而导致填充的成浆无法起到原本预期的填充治理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及其充填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及其充填治理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及其充填治理方法,包括:
[0007]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下表面的支撑角与地面相连接;
[0008]输送罐,所述输送罐设置在支撑座的内壁上;
[0009]两个混合罐,所述混合罐设置在支撑座的上表面,所述混合罐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盖;
[0010]两个所述混合罐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座、混料电机和两个混料杆,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支撑座的上表面;
[0011]所述混合罐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个取样组件,取样组件包括采样座、密封座和丝杆,所述采样座与混合罐的外表面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输送罐的外表面设置有四个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支撑座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输送罐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处于输送罐的内部,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搅拌杆,所述输送罐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输送罐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成浆输送管,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料口。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液总管,所述进液总管与外界储液罐相连接,所述成浆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混合罐相连接,在
成浆输送管的作用下,使得混合罐和输送罐相连通,所述混合罐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支撑座的上表面相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其中一个所述转轴与混料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的外表面有链条,所述转轴贯穿密封盖处于混合罐的内部,所述混料杆设置在转轴的外表面。
[0015]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接触座,所述接触座与混合罐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接触座的外表面设置有刮板。
[0016]优选的,所述采样座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进液口,所述密封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出液口,所述采样座的外表面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密封座与丝杆转动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采样座的内壁上,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轮。
[0018]S1:通过进料口将材料输送进入混合罐的内部,同时根据输送材料的量,在进液总管和进液管的作用下,对混合罐的内部注入适量的液体材料,通过启动混料电机,使得两个转轴同时进行转动,带动混料杆进行转动,在混料杆的作用下,使得混合罐的高水材料进行混合。
[0019]S2:同时随着转轴的转动,使得连接杆和接触座同时进行转动,带动刮板进行转动,此时在接触座和刮板的作用下,对混合罐的内壁进行刮除,避免混合罐的内壁粘连原料,导致混合罐内部的混合高水材料浓度受到变化。
[0020]S3:当混合完成后,通过转动丝杆,使得密封座进行移动,此时密封座上的进液口进入混合罐的内部,此时混合罐中混合完成的高水材料通过进液口进入密封座中,再通过出液口和连通口,使得密封座内部的高水材料向外排出,通过对收集的高水材料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处于合适的浓度,当不处于合适浓度,通过进料口或进液管添加材料重新融合,使得其处于合适浓度即可。
[0021]S4:此时通过混合罐外表面连接的成浆输送管,使得高水材料进入输送罐中,再通过输送罐下表面的出料口与管道连接,进行输送,使得高水材料进入袋体中,即可对袋体进行填充,同时在搅拌电机的作用下,避免输送罐内部的高水材料凝固,使得其能够顺利进行输送。
[0022]S5:在输送前,将袋体铺设在井下,使得袋体膨胀在井下采空区进行铺设完成,此时即可通过井上的泵站输送高水膨胀材料,使得成浆输送进入袋体中,将袋体进行填满,当一段时间后,进行水化反应,成浆逐渐变成固体,实现固化,完成井下的填充。
[0023]S6:此时高水膨胀材料实现硬化后,组成一个致密的网状结构,此时填充体的强度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从而对井下采空区进行支撑,避免因为对井下煤矿的开采导致地面下陷严重和开裂的情况发生。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传动组件,使得混料杆进行转动,在混料杆的作用下,使得混合罐的高水材料进行混合,同时在接触座和刮板的作用下,避免混合罐的内壁粘连原料,导致混合罐内部的混合高水材料浓度受到变化,通过取样组件,使得混合罐中混合完成的高水材料进入密封座中,使得高水材料被收集,通过对收集的高水材料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处于合适的浓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混合罐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混合罐剖视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B的放大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C的放大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采样座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支撑座;2、输送罐;201、安装支架;202、搅拌电机;203、出料口;3、混合罐;301、密封盖;302、成浆输送管;303、进料口;304、进液管;305、进液总管;306、支撑架;4、安装座;401、混料电机;402、转轴;403、链条;404、链轮;5、混料杆;501、连接杆;502、接触座;503、刮板;6、采样座;601、密封座;602、进液口;603、出液口;604、连通口;605、丝杆;606、限位座;607、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通过下表面的支撑角与地面相连接;输送罐(2),所述输送罐(2)设置在支撑座(1)的内壁上;两个混合罐(3),所述混合罐(3)设置在支撑座(1)的上表面,所述混合罐(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盖(30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混合罐(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座(4)、混料电机(401)和两个混料杆(5),所述安装座(4)设置在支撑座(1)的上表面;所述混合罐(3)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个取样组件,取样组件包括采样座(6)、密封座(601)和丝杆(605),所述采样座(6)与混合罐(3)的外表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罐(2)的外表面设置有四个安装支架(201),所述安装支架(201)通过螺栓与支撑座(1)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输送罐(2)的上表面设置有搅拌电机(202),所述搅拌电机(202)的输出端处于输送罐(2)的内部,所述搅拌电机(202)输出端连接有搅拌杆,所述输送罐(2)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料口(203),所述输送罐(2)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成浆输送管(302),所述密封盖(301)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料口(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密封盖(301)的上表面连接有进液管(304),所述进液管(304)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液总管(305),所述进液总管(305)与外界储液罐相连接,所述成浆输送管(302)的另一端与混合罐(3)相连接,在成浆输送管(302)的作用下,使得混合罐(3)和输送罐(2)相连通,所述混合罐(3)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架(306),所述支撑架(306)与支撑座(1)的上表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402),其中一个所述转轴(402)与混料电机(40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轴(402)的外表面设置有链轮(404),两个所述链轮(404)的外表面有链条(403),所述转轴(402)贯穿密封盖(301)处于混合罐(3)的内部,所述混料杆(5)设置在转轴(402)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杆(501),所述连接杆(501)的外表面设置有接触座(502),所述接触座(502)与混合罐(3)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接触座(502)的外表面设置有刮板(5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材料井下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座(6)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密封座(601),所述密封座(601)的外表面开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际涛钟连江田年状杨恒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矿能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