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蛋白HP13138PB及其在结核病预防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27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融合蛋白HP13138PB及其在结核病预防中的应用。具体地公开了包括串联的HTL、CTL和B细胞表位、HB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蛋白HP13138PB及其在结核病预防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免疫学领域,涉及融合蛋白HP13138PB及其在结核病预防中的应用,具体涉及源自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蛋白抗原的HP13138PB重组多表位抗原及其在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预防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为潜伏性结核病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与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两种状态。MTB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主要通过攻击巨噬细胞并抑制其凋亡来引起长期感染。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有1040万新发结核病病例和140万例死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来阻止结核病、实现终结结核病的伟大目标。然而,2021年新诊断结核病患者的病例统计数量有所回升,达到640万。这些数据提示,结核病是单一病原体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0003]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方式。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是唯一获得批准的结核病疫苗,对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极好的保护作用。但其对成人结核病的防御效能很差(防御作用0%~80%),保护期仅维持10~20年,对于有免疫缺陷的病人,BCG接种还有可能导致结核的全身播散。在临床试验中评价的结核病候选疫苗可分为四类: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结核病疫苗和基于病毒载体的结核病疫苗。目前,备受期待的亚单位疫苗M72/AS01E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然而,201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布了M72/AS01E疫苗在2b期临床试验(共纳入3500名10~50岁成人)中的最终数据,表明在3年随访后36个月时,M72/AS01E的疫苗总体效力为49.7%(95% CI 2.1~74.2),低于WHO 50%保护效力阈值。因此,新型有效、安全的结核病疫苗的开发更加迫切。
[0004]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免疫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多肽疫苗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疫苗开发策略之一。通过低成本生产技术,从MTB抗原中鉴定出的肽可以准确地表征为化学实体(类似于经典药物)。此外,多肽是化学定义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肽的优良性质奠定了肽疫苗易于运输和保存的优势。此外,由于缺乏冗余元素,可以克服传统疫苗的一些缺点,如过敏和自身免疫反应。作为基于信息学和现代免疫学的交叉学科,免疫信息学的出现导致了疫苗研发模式的改变,推动了新型结核病疫苗领域的研究步伐。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处理免疫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大大缩短了疫苗研发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肽融合蛋白及其在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所描述的技术主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以下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本文未
提及的其它技术主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融合蛋白,命名可为HP13138PB,所述融合蛋白可包括串联多肽1、串联多肽2和串联多肽3,所述串联多肽1可包括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75

90位、第96

109位、第115

127位、第133

146位、第152

168位、第174

189位、第195

210位、第216

233位、第239

256位、第262

279位、第285

300位、第306

319位和第325

340位所示的多肽;
[0007]所述串联多肽2可包括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344

352位、第356

365位、第369

377位、第381

389位、第393

401位、第405

414位、第418

426位、第430

438位、第442

450位、第454

462位、第466

474位、第478

486位和第490

498位所示的多肽;
[0008]所述串联多肽3可包括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501

520位、第523

542位、第545

564位、第567

586位、第589

608位、第611

630位、第633

652位和第655

674位所示的多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多肽之间可由氨基酸连接子连接。
[0010]所述串联多肽1可为串联的HTL表位,由13个HTL表位(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的第75

90位、第96

109位、第115

127位、第133

146位、第152

168位、第174

189位、第195

210位、第216

233位、第239

256位、第262

279位、第285

300位、第306

319位和第325

340位)串联而得,具体地,13个HTL表位之间可用氨基酸连接子(如GPGPG)进行串联连接,所述串联多肽1的氨基酸序列具体可为SEQ ID No.1的第75

340位。
[0011]所述串联多肽2可为串联的CTL表位,由13个CTL表位(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的第344

352位、第356

365位、第369

377位、第381

389位、第393

401位、第405

414位、第418

426位、第430

438位、第442

450位、第454

462位、第4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包括串联多肽1、串联多肽2和串联多肽3,所述串联多肽1包括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75

90位、第96

109位、第115

127位、第133

146位、第152

168位、第174

189位、第195

210位、第216

233位、第239

256位、第262

279位、第285

300位、第306

319位和第325

340位所示的多肽;所述串联多肽2包括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344

352位、第356

365位、第369

377位、第381

389位、第393

401位、第405

414位、第418

426位、第430

438位、第442

450位、第454

462位、第466

474位、第478

486位和第490

498位所示的多肽;所述串联多肽3包括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501

520位、第523

542位、第545

564位、第567

586位、第589

608位、第611

630位、第633

652位和第655

674位所示的多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从N端至C端依次为所述串联多肽1、所述串联多肽2和所述串联多肽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还包括佐剂肽和/或辅助肽,优选地,所述融合蛋白还包括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1

45位的佐剂肽1、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680

699位的佐剂肽2和/或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第51

69位的辅助肽。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为下述任一种:A1)氨基酸序列是SEQ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文平王亮王杰程鹏薛勇米洁江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