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张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一侧水平设置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与支架本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张力的调节组件。该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过可调节的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的设置,通过前移转动杆,转动杆带动第一驱动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进行整个转动轮的抬高,增加张力,同理通过后移转动杆,带动第二驱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致使从动轮反转,进而减少张力,方便实时去调节张力的大小,方便装置的使用。方便装置的使用。方便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张力控制
,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纸张、布线、线缆等物体进行收卷和传输时,为了防止物料过于松弛,会对物料进行张紧,其中产生的力为张力,在进行张紧时,往往需要对张力进行控制,避免张力过大或过小,造成物料发生绷紧断裂或缠绕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型的张力控制设备陆续投入市场。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装置在对张力进行控制时,不方便进行实时控制,需要人工手动去调节,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够及时的去微调,不方便设备的使用;2、现有的装置一般在使用时都会通过压力传感器去获取物料绷紧状态,但是压力传感器上的弹簧在长时间处于挤压状态时,会不断的变形,使得检测数据越变越小,不方便装置的使用。
[000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差,不便于弹簧更换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一侧水平设置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与支架本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张力的调节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仓、传动件和支撑轮,所述调节仓的外壁与支架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仓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壁上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杆的内壁中螺纹配合有移动杆,所述传动件的一侧固定在调节仓的侧壁上,所述支撑轮的底端与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从动齿轮为齿面向下的斜面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通过转轴与调节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中滑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轮,所述转动杆的前端固定有联动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前端套设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调节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L型板,并且L型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轮,且第二驱动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与联动齿轮相啮合;
[0010]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均为斜面齿轮,并且均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通过传动皮带与收卷辊的轴端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件还包括液压伸缩杆本体,所述液压伸缩杆本体的一侧与调节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本体的前端呈L型设置,并且液压伸缩杆本体的前端与
转动杆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本体与外部泵机相连通,且外部泵机固定在支架本体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轮包括支撑座、移动座和插接块,所述支撑座的底端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内壁中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顶端贴合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移动座的内壁与支撑座的外壁呈套设连接,所述移动座的顶端固定有转动轮,所述移动座的内壁中贯穿有插接杆,且插接杆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有弹性卡扣,所述插接块的外壁与支撑座的内壁呈竖直滑动设置,所述插接块的内壁中开设有与插接杆外径相匹配的插孔;
[0013]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且压力传感器与外部泵机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一字型槽口,且转动杆外壁的两端均固定有与一字型槽相匹配的一字型滑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稳定性较高,方便弹簧更换;
[0016]1.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可调节的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的设置,通过前移转动杆,转动杆带动第一驱动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进行整个转动轮的抬高,增加张力,同理通过后移转动杆,带动第二驱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致使从动轮反转,进而减少张力,方便实时去调节张力的大小,方便装置的使用;
[0017]2.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按压弹性卡扣,解除插接杆与移动座的固定结构,即可手动抽出插接杆杆,解除整个移动座与支撑座的固定结构,进而可打开支撑座,对内部的弹簧进行更换,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整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固定杆与转动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支撑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插杆和插接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支架本体;2、导向轮;3、收卷辊;4、调节组件;41、调节仓;42、传动杆;43、从动齿轮;44、移动杆;45、传动件;451、固定杆;452、转动杆;453、第一驱动轮;454、联动齿轮;455、限制杆;456、第二驱动轮;457、被动齿轮;458、液压伸缩杆本体;46、支撑轮;461、支撑座;462、压力传感器;463、移动座;464、转动轮;465、插接杆;466、弹性卡扣;467、插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包括
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2,导向轮2的一侧水平设置有收卷辊3,收卷辊3与支架本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支架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张力的调节组件4,通过调节组件4中的可调节的第一驱动轮453与第二驱动轮456的设置,通过前移转动杆452,转动杆452带动第一驱动轮453与从动齿轮43啮合,进行整个转动轮464的抬高,增加张力,同理通过后移转动杆452,带动第二驱动轮456与从动轮啮合,致使从动轮反转,进而减少张力,方便实时去调节张力的大小,方便装置的使用;
[0027]进一步的,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仓41、传动件45和支撑轮46,调节仓41的外壁与支架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仓41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传动杆42,传动杆42外壁上套接有从动齿轮43,传动杆42的内壁中螺纹配合有移动杆44,传动件45的一侧固定在调节仓41的侧壁上,支撑轮46的底端与移动杆44的顶端固定连接;
[0028]从动齿轮43为齿面向下的斜面齿轮,通过可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的传动杆42的设置,利用移动杆44的设置,带动转动轮464进行上升与下降,进而增加或减少对物料的挤压力,从而改变物料当前的张力;
[0029]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轮(2),所述导向轮(2)的一侧水平设置有收卷辊(3),所述收卷辊(3)与支架本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张力的调节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仓(41)、传动件(45)和支撑轮(46),所述调节仓(41)的外壁与支架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仓(41)的内壁中转动连接有传动杆(42),所述传动杆(42)外壁上套接有从动齿轮(43),所述传动杆(42)的内壁中螺纹配合有移动杆(44),所述传动件(45)的一侧固定在调节仓(41)的侧壁上,所述支撑轮(46)的底端与移动杆(4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43)为齿面向下的斜面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45)包括固定杆(451),所述固定杆(451)的一侧通过转轴与调节仓(4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51)的内部中滑动设置有转动杆(452),所述转动杆(452)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轮(453),所述转动杆(452)的前端固定有联动齿轮(454),所述转动杆(452)的前端套设有限制杆(455),所述限制杆(455)调节仓(4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转动杆(452)的一端固定有L型板,并且L型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轮(456),且第二驱动轮(45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457),所述被动齿轮(457)与联动齿轮(454)相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453)与第二驱动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威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