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包括第一门式起重机、第二门式起重机、桁架和导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顶端一侧通过所述桁架相接组成框架稳定结构且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吊装置,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二起吊装置,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通过牵引钢丝绳束相连,通过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配合可同时进行吊起和吊放的操作,并将吊放的重力转化为吊起的拉力,充分利用了吊装重物的重力势能,从而节约了施工过程中传统门座式起重机耗电量极大的问题,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效率的优点。率的优点。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
[0001]本技术属于盾构隧道施工的
,尤其是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车站或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现场,门式起重机在吊装和运送盾构管片、盾构机、大型施工机械等大重量材料和机具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003]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每公里区间隧道所需管片环的重量为万吨级别,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为稳定地层需同步注浆,不断注入的浆液质量更为巨大,因此,传统门座式起重机在吊装材料和机具的过程中耗电量极大;此外,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不断出渣,大量的渣土需要从竖井中吊出,而管片和浆液下放基坑过程中的重力释能则被完全浪费;亟需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起重设备节约施工用电量,降低盾构隧道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门座式起重机在吊装材料和机具的过程中耗电量极大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包括第一门式起重机、第二门式起重机、桁架和导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顶端一侧通过所述桁架相接组成框架稳定结构且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桁架设置为至少两个,
[0007]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相同,包括主梁、支腿和行走机构,所述主梁架设在所述支腿上,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支腿的底端,所述行走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0008]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吊装置,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二起吊装置,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主梁的顶端,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通过牵引钢丝绳束相连,
[0009]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包括起吊行走机构、卷扬机,第一定滑轮,滑轮组和吊钩,所述起吊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的底端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的主梁上移动,所述卷扬机和第一定滑轮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上,
[0010]所述第二起吊装置包括起吊行走机构、第二定滑轮、滑轮组和吊钩,所述起吊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起吊装置的底端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起吊装置在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的主梁上移动,
[0011]所述牵引钢丝绳束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卷扬机和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的滑轮组和吊钩相连,所述述牵引钢丝绳束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的滑轮组和吊钩相连,通过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配合
可同时进行吊起和吊放的操作,并将吊放的重力转化为吊起的拉力,从而节约了施工过程中传统门座式起重机耗电量极大的问题;
[0012]优选地,所述主梁包括主纵梁和主梁钢轨,所述主梁钢轨设置在所述主纵梁的顶端,所述主纵梁的底端与所述支腿的顶端连接,所述支腿包括刚性支腿和柔性支腿,所述刚性支腿和柔性支腿螺栓连接,所述起吊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梁钢轨上;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还包括操作室,所述操作室设置在所述支腿内部顶端;
[0014]优选地,所述导轨的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配合的可移动装卸台,
[0015]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下方的工作井内设置有固定装卸台,所述可移动装卸台和所述固定装卸台用于称重。
[0016]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本技术涉及的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包括第一门式起重机、第二门式起重机、桁架和导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顶端一侧通过所述桁架相接组成框架稳定结构且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吊装置,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二起吊装置,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主梁的顶端,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通过牵引钢丝绳束相连,通过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配合可同时进行吊起和吊放的操作,并将吊放的重力转化为吊起的拉力,充分利用了吊装重物的重力势能,从而节约了施工过程中传统门座式起重机耗电量极大的问题,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在施工现场工作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在施工现场工作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主梁;12、主梁钢轨;2、支腿;21、刚性支腿;22、柔性支腿;3、操作室;4、行走机构;5、第一起吊装置;51、起吊行走机构;52、卷扬机;53、第一定滑轮;54、滑轮组;55、吊钩;56、牵引钢丝绳束;6、第二起吊装置;61、第二定滑轮;7、桁架;8、可移动装卸台;9、导轨;10、固定装卸台;13、工作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
[002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门式起重机、第二门式起重机、桁架7和导轨9,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顶端一侧通过所述桁架7相接组成长方体式框架稳定结构且在所述导轨9上移动,所述桁架7设置为至少两个,
[0023]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相同,包括主梁1、支腿2和行走机构4,所述主梁1架设在所述支腿2上,所述行走机构4设置在所述支腿2的底端,所述行走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在所述导轨9上移动,
[0024]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吊装置5,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二起吊装置6,所述第一起吊装置5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主梁1的顶端,所述第一起吊装置5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6通过牵引钢丝绳束56相连,
[0025]所述第一起吊装置5包括起吊行走机构51、卷扬机52,第一定滑轮53,滑轮组54和吊钩55,所述起吊行走机构51设置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5的底端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5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的主梁1上移动,所述卷扬机52和第一定滑轮53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5上,
[0026]所述第二起吊装置6包括起吊行走机构51、第二定滑轮61、滑轮组54和吊钩55,所述起吊行走机构51设置在所述第二起吊装置6的底端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起吊装置6在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的主梁1上移动,
[0027]所述牵引钢丝绳束56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卷扬机52和第一定滑轮53与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的滑轮组54和吊钩55相连,所述述牵引钢丝绳束5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定滑轮61与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的滑轮组54和吊钩55相连,通过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配合可同时进行吊起和吊放的操作,并将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式起重机、第二门式起重机、桁架和导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顶端一侧通过所述桁架相接组成框架稳定结构且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桁架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相同,包括主梁、支腿和行走机构,所述主梁架设在所述支腿上,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支腿的底端,所述行走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第二门式起重机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起吊装置,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二起吊装置,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和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主梁的顶端,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和所述第二起吊装置通过牵引钢丝绳束相连,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包括起吊行走机构、卷扬机,第一定滑轮,滑轮组和吊钩,所述起吊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的底端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在所述第一门式起重机的主梁上移动,所述卷扬机和第一定滑轮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起吊装置上,所述第二起吊装置包括起吊行走机构、第二定滑轮、滑轮组和吊钩,所述起吊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起吊装置的底端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起吊装置在所述第二门式起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应省,程先起,李健叔,陈学冬,邵麟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