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1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在所述内窥镜中,减速机构部(30)包括:由直齿轮形成的恒星齿轮(31);三个行星齿轮(32);固定齿轮(33);和可动齿轮(34)。可动齿轮(34)在内周面侧具有内齿(34a),在外周面侧具有外齿(34b)。固定齿轮(33)在内周面侧具有内齿(33a),在外周面侧具有卡合槽(33b)。固定齿轮(33)的内齿(33a)的齿数与可动齿轮(34)的内齿(34a)的齿数相差预定数量。固定齿轮(33)在卡合部(51a)卡合于卡合槽(33b)中时,作为固定齿轮(33)发挥功能。行星齿轮(32)的外齿(32a)与恒星齿轮(31)的外齿(31a)、固定齿轮(33)的内齿(33a)、以及可动齿轮(34)的内齿(34a)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所述内窥镜通过驱动弯曲操作装置的驱动电动机,来对从设于插入部的弯曲部伸出的牵引部件进行牵引或放松操作,从而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
技术介绍
内窥镜广泛用于医疗用领域和工业用领域。在通常的内窥镜中,在细长的插入部设置有可以向例如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弯曲的弯曲部。该弯曲部构成为通过利用设置于操作部的操作柄来牵引或放松贯穿插入在插入部内的角线(angle wire)等牵引部件,来进行弯曲动作。近年来,为了实现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操作省力化的目标,使用了在例如操作部内具有电动式弯曲操作装置的内窥镜。在具有该电动式弯曲操作装置的内窥镜中,通过对例如操纵杆等控制器进行倾倒操作,预定的牵引部件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力而被牵引或放松,从而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许2660053号所公开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构成为将配设于操作部内的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通过使用锥齿轮的齿轮系传递给驱动侧齿轮。并且,该驱动侧齿轮的旋转力,被减速传递给从动侧齿轮。在该从动侧齿轮上一体地构成有链轮,因此通过从动齿轮的旋转,链轮也旋转。这样,使得与该链轮啮合的链条移动,端部固定于该链条的丝线被牵引或放松,从而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许2660053号但是,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特许2660053号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中,采用了减速级数较少的减速机构。因此,为了确保驱动转矩,需要使用较大的齿轮,需要产生较大转矩的电动机。但是,在产生较大转矩的电动机中,消耗电流较大,并且电动机尺寸较大,因而产生弯曲操作装置大型化、并导致重量增大的不良情况。为了避免电动机的大型化,需要增加减速级数,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增加齿轮数量等应对办法,仍会导致弯曲操作装置的大型化。另外,为了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侧齿轮,使用了构成为轴线交叉的锥齿轮等,但是使这些齿轮需要高精度的啮合,因而产生齿轮价格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设有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减速比和转矩的弯曲操作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其具有连接多个弯曲件而构成的弯曲部;以及弯曲操作装置,其通过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从所述弯曲部伸出的牵引部件进行进退移动,从而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所述弯曲操作装置包括转动部件,其在与所述牵引部件卡合的状态下转动;驱动电动机,其用于使该转动部件转动;以及减速机构部,其用于将该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转动部件,所述减速机构部包括恒星齿轮,其通过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并具有以预定齿数形成的外齿;多个行星齿轮,它们具有以预定齿数形成的外齿,并且该外齿与所述恒星齿轮的外齿啮合;第一齿轮,其由固定齿轮构成,所述固定齿轮具有以预定齿数形成的内齿,并且该内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啮合;以及第二齿轮,其由具有内齿的可动齿轮构成,该内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啮合,并且该可动齿轮的内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的齿数相差预定数量。并且,所述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轴以与所述牵引部件的牵引方向垂直的方式突出,并且在该电动机轴上设置恒星齿轮。在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有外齿,另一方面,在所述转动部件上一体地设置有传动用齿轮,所述传动用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齿啮合的、以预定齿数形成的外齿。所述转动部件形成为与所述传动用齿轮同轴,并且相对于所述传动用齿轮配置在离开所述驱动电动机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径尺寸与所述驱动电动机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驱动电动机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齿轮配设成可以自在地转动,并且所述内窥镜还包括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用于将该第一齿轮适当地切换至固定齿轮状态或可动齿轮状态。根据该结构,当恒星齿轮开始旋转时,具有内齿的作为固定齿轮的第一齿轮不旋转,因此行星齿轮开始自转和公转。在该状态下,由于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啮合的第一齿轮的内齿的数量与作为可动齿轮的第二齿轮的内齿的数量相差预定数量,因此在第一齿轮的内齿与第二齿轮的内齿之间产生偏移,通过行星齿轮的继续自转和公转,第二齿轮以减速状态旋转以便修正该偏移。并且,通过用直齿轮来构成恒星齿轮、行星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减速机构部的成本变低。另外,由于构成减速机构部的恒星齿轮、行星齿轮、第一和第二齿轮相对于电动机重叠配置,因此通过使电动机构成为扁平,并且使齿轮的齿宽在可能的范围内形成为较薄,能够抑制操作部的厚度。另外,由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轴与转动部件的转动轴不同,因此驱动电动机与转动部件不会同轴重叠,从而能够减小电动机轴向的厚度尺寸,以实现减速机构部的小型化。这里,在权利要求2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考虑操作部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来设定电动机轴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能够构成平衡最佳的操作部。另外,通过使第二齿轮的外径尺寸与电动机外径大致相同、或小于电动机外径,电动机轴与转动部件之间的轴间距离变小,能够实现减速机构部的小型化。另外,通过利用切换机构将设置为可转动的第一齿轮根据需要切换至固定齿轮状态或者可动齿轮状态,能够获得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动部件的状态、和不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动部件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能够提供一种内窥镜,其结构简单且小型,并且设有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减速比和转矩的弯曲操作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说明弯曲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说明弯曲装置的结构的仰视图。图4是说明构成弯曲操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齿轮的图。图5是说明弯曲操作装置的齿轮的配置位置关系和啮合关系的图。图6是说明切换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图。标号说明20弯曲装置;22、23弯曲操作装置;24电动机;30减速机构部;31恒星齿轮;32行星齿轮;33固定齿轮;34可动齿轮;41转动部件;42转动外齿轮;50切换机构;51离合器杆;52离合器凸轮;53离合器杆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将弯曲操作装置内置于操作部的内窥镜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需要将本专利技术内窥镜解释限定为该结构,例如当然也可以是弯曲操作装置与操作部分体设置的结构。图1至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说明弯曲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说明弯曲装置的结构的仰视图;图4是说明构成弯曲操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齿轮的图;图5是说明弯曲操作装置的齿轮的配置位置关系和啮合关系的图;图6是说明切换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图。另外,图6(a)是说明切换机构的详细结构以及离合器杆与固定齿轮的关系的图,图6(b)是说明离合器杆的图。如图1所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1的内窥镜装置10构成为主要包括内窥镜1;光源装置2,其向该内窥镜1提供照明光;视频处理器3,其针对内置于所述内窥镜1中的未图示的摄像装置进行信号处理;以及弯曲控制装置4,其对后述的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该驱动电动机构成所述内窥镜1所具有的后述的弯曲装置20。所述内窥镜1包括细长的插入部5;设置于该插入部5的基端侧的兼作握持部的操作部6;以及从该操作部6的侧部伸出的通用软线7。所述插入部5构成为从前端侧依次连着设置有硬质的前端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其具有连接多个弯曲件而构成的弯曲部;以及弯曲操作装置,其通过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从所述弯曲部伸出的牵引部件进行进退移动,从而使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操作 装置包括:转动部件,其在与所述牵引部件卡合的状态下转动;驱动电动机,其用于使该转动部件转动;以及减速机构部,其用于将该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转动部件,其中,所述减速机构部包括:恒星齿轮,其通过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 并具有以预定齿数形成的外齿;多个行星齿轮,它们具有以预定齿数形成的外齿,并且该外齿与所述恒星齿轮的外齿啮合;第一齿轮,其由固定齿轮构成,所述固定齿轮具有以预定齿数形成的内齿,并且该内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啮合;以及第 二齿轮,其由具有内齿的可动齿轮构成,该内齿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齿啮合,并且该可动齿轮的内齿的齿数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的齿数相差预定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晴彦正木豊斋藤尚一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