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09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及其制造方法。该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按重量份计包括81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炸药制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在水孔、作业半径大、复杂环境下施工的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民爆行业技术的进步,工业炸药品种优胜劣汰,工业炸药发展趋势逐步以乳化炸药(含包装和散装型乳化炸药)、铵油炸药和重铵油炸药为主,并且现场混装炸药产品又是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铵油炸药是一种由硝酸铵和可燃物组成的粉状或粒状爆炸性混合物,其优点是成本低廉、制作简便,但是抗水性不足、贮存稳定性比较差,宜于“现混现用”或“短期存放”。重铵油炸药是以铵油炸药为主,添加密度较大的乳胶体遂使原铵油炸药的密度增大,其同样存在抗水性不足、贮存稳定性比较差的缺点。乳化炸药是借助乳化剂的作用,使氧化剂盐类水溶液的微滴均匀分散在含有分散气泡或空心微珠等多孔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而形成的一种油包水型的乳胶状炸药,其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和高爆速等优点。
[0003]对于现场混装炸药,要求乳化基质的流动性好、粘度低、易于在管道中输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系统的储罐和输送管壁的粘附。但是传统的混装乳化炸药技术为增加乳化炸药的抗水性和稳定性,通常在油相中加入一定量的蜡类物质,这会使得在乳化炸药的生产过程中不易操作,并且含有蜡的乳化基质的流动性和粘度受温度影响很大,不易与多孔粒状硝酸铵掺混,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乳化基质更不易被泵送。尽管混装重铵油炸药具有成本低、威力大的优点,一直受用户喜爱,但由于其存在抗水性不足,现场装药作业半径小、乳化基质粘度高、掺混困难等缺点而影响现场使用效果。因此,急需一种性能优异、安全性好的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以解决重铵油炸药抗水性不足、流动性差以及装药作业半径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铵油类炸药抗水性不足,储存期短以及/或者炸药装药作业半径小的输送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所述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按重量份计可以包括:81份

90份的乳化基质、10份

19份的多孔粒状硝酸铵和0.1份

0.6份的敏化剂。乳化基质可包括水相和油相,水相可包括硝酸盐和水,油相可包括基础油和乳化剂,水相和油相的重量比可在91:9至92.5:7.5的范围内。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40℃下,所述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的粘度可以在35000cP至45000cP的范围内,乳化基质的粘度可以在15000cP至25000cP的范围内。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硝酸盐可以包括硝酸铵或者包括硝酸钠、硝酸镁和硝酸钙中的至少一种与硝酸铵的混合物,硝酸盐在水相中的重量百分比可以在80wt%至85wt%的范围内。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乳化剂可以为高分子乳化剂,高分子乳化剂可以包括聚烯
酸酯类乳化剂和聚烯酰胺类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乳化剂可以包括聚异丁烯丁二酸甘油酯、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聚异丁烯丁二酸乙二醇酯、聚异丁烯丁二酸端羟基聚氧乙烯醚酯、聚异丁烯丁二酸醇胺酯、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聚异丁烯丁二酸醇胺中的至少一种。乳化剂在油相中的重量百分比可以在20wt%至32wt%的范围内。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基础油可以包括天然油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天然油可以包括动物油、植物油和矿物油中的至少一种;合成油可以包括液态烯烃、烷烃、环烷烃、烷基苯和二羧酸的酯(例如己二酸二丁酯)中的至少一种。基础油在油相中的重量百分比可以在68wt%至80wt%的范围内。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敏化剂可以包括(例如,是)亚硝酸盐,例如亚硝酸钠。例如,可以以浓度为12.5%~40%的亚硝酸钠水溶液的形式使用亚硝酸钠。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水相还可包括促进剂,促进剂可以包括磷酸、柠檬酸、硫酸、醋酸和硝酸中的至少一种。促进剂在水相中的重量百分比在0wt%至0.3wt%的范围内。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乳化基质不含有凝固点在

10℃至80℃范围内的蜡类物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作业现场将乳化基质、多孔粒状硝酸铵和敏化剂混合以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填入炮孔,乳化基质在炮孔内发生敏化反应,从而形成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地面站制备乳化基质,包括:在加热的条件下将硝酸盐、水和可选的促进剂混合,形成水相;在加热的条件下将基础油和乳化剂混合,形成油相;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以形成乳化基质;将制备得到的乳化基质置于装药设备中,并且通过装药设备完成将乳化基质、多孔粒状硝酸铵和敏化剂混合以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填入炮孔。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中的至少一种: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乳化基质配方和比例,改变了乳化基质的粘稠度,提高了乳化基质的流动性,便于输送以及与多孔粒状硝酸铵的掺混。
[0017](2)本专利技术可使用高分子乳化剂代替SPAN

80乳化剂,能够有效地提高乳化基质的稳定性和炸药爆破性能,并且制造的乳化基质粘度低,储存期长,抗颠簸能力强,便于远程运输。生产的混装乳化炸药可以长距离输送,有利于现场作业。
[0018](3)制备乳化基质的油相中不含凝固点较高的蜡类物质,生产受环境气候的影响小,操作方便、安全,乳化基质流动性好且冬季不凝固。
[0019](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及其制造方法,是将乳化基质直接和多孔粒状硝酸铵混合,而不是与铵油炸药混合,生产的乳化铵油炸药储存期长、抗水性强,特别适用于水孔装药;流动性好,可以在爆破作业现场实现长距离输送装药;在炮孔内敏化发泡成为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安全性好,实现了耦合装药,爆破效果好。
[0020](5)本专利技术采用现场混装技术制备的乳化铵油炸药,不同于传统的包装型乳化铵油炸药,符合行业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0021]通过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特征和方面
将变得清楚和易于理解。
[0022]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造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在此提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使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该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按重量份计包括:81份

90份的乳化基质、10份

19份的多孔粒状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按重量份计包括:81份

90份的乳化基质、10份

19份的多孔粒状硝酸铵和0.1份

0.6份的敏化剂,其中,乳化基质包括水相和油相,水相包括硝酸盐和水,油相包括基础油和乳化剂,水相和油相的重量比在91:9至92.5:7.5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其特征在于,在40℃下,所述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的粘度在35000cP至45000cP的范围内,乳化基质的粘度在15000cP至25000cP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其特征在于,硝酸盐包括硝酸铵或者包括硝酸钠、硝酸镁和硝酸钙中的至少一种与硝酸铵的混合物,硝酸盐在水相中的重量百分比在80wt%至85wt%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现场混装乳化铵油炸药,其特征在于,乳化剂为高分子乳化剂,所述高分子乳化剂包括聚异丁烯丁二酸甘油酯、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聚异丁烯丁二酸乙二醇酯、聚异丁烯丁二酸端羟基聚氧乙烯醚酯、聚异丁烯丁二酸醇胺酯、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聚异丁烯丁二酸醇胺中的至少一种,乳化剂在油相中的重量百分比在20wt%至32wt%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肇中叶辉马平郝会娟龚兵谭本岭崔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矿亿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