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08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通过输液管与所述造口袋连接,所述造口袋的袋口处可拆卸安装有造口底盘,所述造口底盘远离所述造口袋的一端连接有回输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护士工作量,有效回输肠液,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回输管路从造口脱出,从而避免了因管路脱出造成的增加操作难度以及丢失肠液的问题,且能够有效避免肠液异味影响整个病房环境,除此之外,输液管上设置有加热装置,能够加热保温肠液,从而减轻患者的肠道不适。不适。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防性肠造口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预防吻合口瘘的首选术式。患者造口排泄物中丢失的肠液含有丰富的消化酶、水及电解质,大量丢失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研究表明肠液回输能改善肠道功能和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传统的回输方式从收集肠液、过滤、再回输至体内,都是由护士手动操作完成,整个过程繁琐且肠液的异味影响整个病房环境,并且回输过程中置入患者肠道的管路无固定装置,容易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不仅能够减轻护士工作量,有效回输肠液,同时能够避免管路脱出,且能够有效避免肠液异味影响整个病房环境。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通过输液管与所述造口袋连接,所述造口袋的袋口处可拆卸安装有造口底盘,所述造口底盘远离所述造口袋的一端连接有回输管;所述回输管包括管主体、出液口和裁剪区,所述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裁剪区,所述管主体的下端口为封闭结构,且其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液口。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封盖、收纳区、过滤区和收集区,所述收纳区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封盖,所述收纳区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过滤区,所述过滤区远离所述收纳区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收集区,所述收集区的下端连接有橡胶塞;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一过滤和第二过滤,所述第一过滤和第二过滤可拆卸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包括过滤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过滤主体内部的滤网。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区包括收集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主体下端的出口;所述收集主体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且其侧壁为圆弧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上安装有茂菲氏滴管和流速调节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造口袋包括袋体、袋口、第一连接管和袋尾,所述袋口设置在对应所述造口底盘的位置处,所述袋体的下端设置有袋尾,所述第一连接管安装在所述袋体的内部,同时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袋体顶端的外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造口底盘包括底盘主体、第二连接管和固定带,所述底盘主体的中心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上连接有多个所述固定带,同时所述固定带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盘主体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回输管为医用软硅胶材质;所述回输管与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裁剪区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上可拆卸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贴合所述输液管
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装置内设置有主控单元、操作屏以及通讯模块,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层和操作屏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控制加热层的加热或保温,所述操作屏用于进行显示温度值以及进行操作,所述通讯模块能够将主控单元和外部使用终端进行无线连接;外部使用终端为电脑、遥控器或者手机。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14](1)造口排泄物倒入收集装置中经滤网自动过滤,无需医护人员手动过滤后进行回输;
[0015](2)将回输管与造口底盘进行连接,能够有效防止回输管路从造口脱出,从而避免了因管路脱出造成的增加操作难度以及丢失肠液的问题;
[0016](3)通过本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肠液异味影响整个病房环境;
[0017](4)出液口设置在回输管的末端侧壁上,可减少对造口损伤,以及防止对肠道黏膜造成损害;
[0018](5)输液管上设置有加热装置,能够加热保温肠液,从而减轻患者的肠道不适。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收纳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过滤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收集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造口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造口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回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收集装置;2、输液管;3、造口袋;4、造口底盘;5、回输管;6、封盖;7、收纳区;8、第一过滤;9、第二过滤;10、收集区;11、橡胶塞;12、过滤主体;13、滤网;14、收集主体;15、出口;16、茂菲氏滴管;17、流速调节器;18、袋体;19、袋口;20、第一连接管;21、袋尾;22、底盘主体;23、第二连接管;24、固定带;25、管主体;26、出液口;27、裁剪区;28、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如图1

图8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包括收集装置1,所述收集装置1通过输液管2与所述造口袋3连接,优选地,所述输液管2与造口袋3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造口袋3的袋口19处可拆卸安装有造口底盘4,所述造口底盘4远离所述造口袋3的一端
可拆卸连接有回输管5。各个部件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不破坏各部件结构的前提下将各部件进行分离,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消毒后,还可以重复使用自己使用过的收集装置1、造口袋3、造口底盘4以及回输管5等。
[0033]所述收集装置1包括封盖6、收纳区7、过滤区和收集区10,所述收纳区7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封盖6,能够使得所述收纳区7封闭起来,从而减轻肠液异味扩散,避免了房间内空气异味弥漫,所述封盖6的顶端设置有挂环,通过所述挂环能够将所述收集装置1进行悬挂,所述收纳区7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过滤区,通过所述过滤区能够有效将造口排泄物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区远离所述收纳区7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收集区10,所述收集区10的下端连接有橡胶塞11,所述输液管2顶端的针头插入所述橡胶塞11内,即可实现输液管2与收集区10的连通,从而实现肠液的运输;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一过滤8和第二过滤9,所述第一过滤8和第二过滤9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8为粗过滤,第二过滤9为细过滤。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1),所述收集装置(1)通过输液管(2)与造口袋(3)连接,所述造口袋(3)的袋口(19)处可拆卸安装有造口底盘(4),所述造口底盘(4)远离所述造口袋(3)的一端连接有回输管(5);所述回输管(5)包括管主体(25)、出液口(26)和裁剪区(27),所述管主体(25)的上端设置有裁剪区(27),所述管主体(25)的下端口为封闭结构,且其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液口(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包括封盖(6)、收纳区(7)、过滤区和收集区(10),所述收纳区(7)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封盖(6),所述收纳区(7)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过滤区,所述过滤区远离所述收纳区(7)的一端连接有所述收集区(10),所述收集区(10)的下端连接有橡胶塞(11);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一过滤(8)和第二过滤(9),所述第一过滤(8)和第二过滤(9)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8)包括过滤主体(12),以及安装在所述过滤主体(12)内部的滤网(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区(10)包括收集主体(14),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主体(14)下端的出口(15);所述收集主体(14)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且其侧壁为圆弧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造口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2)上安装有茂菲氏滴管(16)和流速调节器(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琴王佳佳张彩花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