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04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宽厚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所述钢板的厚度为50~80mm,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化学成分(单位,wt%):C:0.10~0.17、Si:0.10~0.25、Mn:1.50~1.67、P≤0.010、S≤0.005、Als:0.020~0.050、Nb:0.020~0.045、Cr:0.4~0.9、V:0.050~0.080、Ti:0.010~0.020、B:0.0018~0.0022,其它为Fe和残留元素;其组织以贝氏体为主,含少量马氏体和铁素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化合金组合、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宽厚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基础建设的大量投资,工程机械和煤矿机械行业蓬勃发展,Q550D主要用于制作大中型工程机械及煤矿机械行业,目前厚度大于50mm的钢板主要采用C+Mn+Nb+V+Cr+Mo成分,热处理工艺主要采用淬火+回火工艺,该方案存在的缺陷是合金成本高、较长的热处理周期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成本,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替代常规方案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合金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进而降低该钢种的生产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的生产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6]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所述钢板的厚度为50~80mm,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化学成分(单位,wt%):C:0.10~0.17、Si:0.10~0.25、Mn:1.50~1.67、P≤0.010、S≤0.005、Als:0.020~0.050、Nb:0.020~0.045、Cr:0.4~0.9、V:0.050~0.080、Ti:0.010~0.020、B:0.0018~0.0022,其它为Fe和残留元素;
[0007]需要说明的是,钼(Mo)是缩小γ

Fe相区、扩大α

Fe相区的合金元素,钼在铁中可显著地抑制铁的自扩散,提高固溶体的再结晶温度,又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钼固溶到基体金属中能提高固溶体的再结晶温度。Mo作为钢的合金化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特别是高温强度和韧性;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改善淬透性、焊接性和耐热性。但是Mo存在室温脆性,会导致钢材加工性和可焊接性变差,严重影响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展;且Mo属于贵重合金,价格比较昂贵,加Mo后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钒(V)为难容金属,熔点高(1910),V是缩小y

Fe相区,扩大a

Fe相区的合金元素,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通过高温回火后,这些强碳化物析出弥散分布的异质颗粒,析出质点与运动位错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钢的强度。
[0008]此外,本方案采用低P、低Si设计,P能使钢材偏析严重,增加回火脆性,并降低钢的塑性、韧性,不利于钢后续的焊接;Si能显著提高韧脆转变温度且降低钢的焊接性能,所以在高强钢中适当降低Si的含量,通过适当增加Cr元素的含量来提高强度;微合金化元素Nb、V、Ti碳化物的沉淀析出强化,使原始奥氏体晶粒保持细化,对韧性、强度以及可焊性都至关重要;B元素可提高钢的淬透性,以保证回火后得到优异的强韧性,同时相对减少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保证钢的焊接性能。整体成分设计上保证碳当量Ceq=C+Mn/6+(Cr+Mo+V)/5+(Ni+Cu)/15≤0.65%,低焊接裂纹敏感性系数Pcm=C+Si/30+Mn/20+Cu/20+Ni/60+Cr/20+Mo/15+V/10+5B≤0.30%。
[0009]所述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轧制、堆冷、回火热处理,具体如下:
[0010]a.轧制工艺,粗轧阶段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轧制,开轧温度≥1220℃,道次压下量≥85mm,使形变在厚度方向充分渗透至中心,有效焊合和啮合铸坯内部疏松等缺陷,充分破碎原始铸态组织,使钢板晶粒均匀细化,同时进一步愈合铸坯内部疏松缺陷,实现钢板内部致密性;粗轧结束,采用IC快冷将中间坯冷至840

860℃进行第二阶段精轧,精轧过程中全程开启高压水降温,由于表面温降快温度低,处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晶粒尺寸基本保持原始大小,随着距离中心区域越近,温度升高,再结晶百分数不断提高,平均晶粒尺寸下降,直至奥氏体完全再结晶,晶粒大小比较均匀,终轧结束后钢板温度控制在820

840℃,轧制结束后的钢板在辊道上驰豫60

80s,高位错密度变形奥氏体在驰豫过程中,逐渐形成3

5μm大小的胞状亚结构,相当于增加了晶界,使微合金化合物在亚结构的界面上充分析出,随后的相变在亚结构内部发生,由于亚晶界的作用,相变组织更加细小,从而获得板条束更短、板条更窄的贝氏体,提高钢板的韧性和强度;驰豫结束,控制钢板温度800~820℃,钢板以0.5m/s的速度进入NCC快冷,冷速控制在8

12℃/S,最终将钢板温度冷却到450℃以下,组织以板条贝氏体+马氏体为主;
[0011]b.堆冷工艺,钢板经矫直后入缓冷坑堆垛缓冷,堆冷温度≥350℃,堆冷时间≥48小时;
[0012]c.回火热处理,回火温度控制在620

680℃,回火时间控制在3.6

4min/mm。需要说明的是,钢板在线淬火后主要以较大的板条贝氏体+马氏体为主,为了消除钢板在线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稳定组织与尺寸,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理想组织,使钢板达到最佳强韧性匹配,需要将钢板进行回火。通过高温回火,微合金元素V、Nb、Ti的氮/碳化物在钢中析出,导致钢的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异质颗粒,还有金属间化合物。这些析出质点在晶界、运动位错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导致钢的强度、流变应力等力学性能的提高,从而使钢板达到Q550D标准要求。
[0013]按上述方案获得的钢板组织以贝氏体为主,含少量马氏体和铁素体,屈服强度≥575MPa,抗拉强度≥710MPa,断后伸长率≥21%,

20℃冲击功KV2≥210J,性能完全达到Q550D钢的要求,同时合金及生产成本远低于同类钢种的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5](1)成分设计:厚度在50~80mm之间添加高V代替Mo的Q550D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单位,wt%):C:0.10~0.17、Si:0.10~0.25、Mn:1.50~1.67、P≤0.010、S≤0.005、Als:0.020~0.050、Nb:0.020~0.045、Cr:0.4~0.9、V:0.050~0.080、Ti:0.010~0.020、B:0.0018~0.0022,其它为Fe和残留元素。且随着钢板厚度从50mm到80mm变化,合金成分也由低变高。
[0016](2)KR铁水预处理:经KR搅拌脱硫后保证铁水S≤0.008%,脱硫温降≤20℃。
[0017](3)转炉冶炼:入炉铁水S≤0.008%、P≤0.060%,铁水温度≥1300℃,选用干燥的优质边角料及含镍特种废钢,转炉装入量按浇钢铸余5~7吨控制,出钢过程中不允许吹氩、不允许向钢水中加入任何脱氧剂和合金。出钢结束采用挡渣锥挡渣,若挡渣失败,必须提前抬炉,确保转炉下渣厚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厚度为50~80mm,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化学成分(单位,wt%):C:0.10~0.17、Si:0.10~0.25、Mn:1.50~1.67、P≤0.010、S≤0.005、Als:0.020~0.050、Nb:0.020~0.045、Cr:0.4~0.9、V:0.050~0.080、Ti:0.010~0.020、B:0.0018~0.0022,其它为Fe和残留元素;所述钢板的组织以贝氏体为主,含少量马氏体和铁素体,其碳当量Ceq≤0.65,低焊接裂纹敏感性系数Pcm≤0.30,屈服强度≥575MPa,抗拉强度≥710MPa,断后伸长率≥21%,

20℃冲击功KV2≥210J。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V代Mo的低成本Q550D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轧制、堆冷、回火热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少普薛艳生李忠波朱书成刘庆波康文举杨阳李嘎子王勇朱先兴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