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及加热装置、加热烟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68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6
一种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及加热装置、加热烟具,该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玻璃、银以及铜;将玻璃、银以及铜进行研磨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及加热装置、加热烟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烟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及加热装置、加热烟具。

技术介绍

[0002]加热不燃烧烟具被认为是烟草行业的革命性产品,具有无明火、无烟灰、无二手烟味、减害90%的特点,还具备90%传统香烟的口感。加热不燃烧烟具内置有加热装置,实现加热升温至200

300℃之间,烟草材料和雾化剂在低温不燃烧状态下释放出尼古丁、烟气以及其他香味成分的气溶胶,供用户吸食,减少摄入大量的有害物质。烟草材料所处的环境温度远远低于传统烟支,抽吸过程中无明火,无烟灰,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吸烟方式。
[0003]目前主流的有两种加热方式:一种是中心加热式,将陶瓷片或者陶瓷针上设置发热线路,然后从烟支底部插入烟支内部进行加热,但是,此种加热方式的发热体容易断,只能更换加热装置才能重新使用,使用成本高,而且存在加热效率不高、加热不均匀以及升温速率较慢等等问题,特别是温度分布不均匀,下段温度高,上段温度低,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或者局部温度低,使烟支或者其他物质出现不出烟、炭化或者烧焦等现象,严重影响抽吸体验;另外一种是周向加热式,此种方式具有加热速率快、加热比较均匀等优点,但是主要靠热传递的方式进行,与烟支接触区域温度高,烟支中心部分常常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也容易导致烟支的表面炭化或者烧焦等现象,影响抽吸体验。
[0004]采用空气加热的方式可以对烟支进行加热,热气流穿过的区域都可以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烟支无需与发热体直接接触,避免了加热不均、烟支容易炭化或者烧焦等问题。空气经过发热体加热后升温,热气流通过过气网到烟支内部,达到对烟支进行加热的目的,但是,现有空气加热式烟具的加热速度比较慢,烟支需要烘烤较长的时间才能出烟,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及加热装置、加热烟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加热式烟具加热速度比较慢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0008]提供玻璃、银以及铜;
[0009]将玻璃、银以及铜进行研磨4

5h并形成第一混合料;
[0010]提供石蜡,将石蜡与第一混合料在50

80℃下搅拌均匀并形成第二混合料;
[0011]将第二混合料制作形成第一预设形状;
[0012]在350

400℃对成型后的第二混合料进行1

3h的排蜡处理,再在500

800℃烧制1

4h,以形成导热体。
[0013]进一步地,在将玻璃、银以及铜进行研磨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0014]采用镀膜工艺将银镀至铜的表面,以形成镀银铜,其中,镀银铜占比第一混合料的质量分数为8

10%。
[0015]进一步地,铜和银比例为45

95:5

55。
[0016]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包括SiO2、B2O3、ZnO、TiO2以及Y2O3,其中,SiO2、B2O3、ZnO、TiO2以及Y2O3占比第一混合料的质量分数依次为40

50%、10

30%、5

10%、2

10%、1

2%。
[0017]进一步地,第一混合料占比第二混合料的质量分数为80

95%,石蜡占比第二混合料的质量分数5

20%。
[0018]进一步地,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0019]在所述导热体的表面喷涂氮化铝膜层,氮化铝膜层的厚度为10

20微米,其中,氮化铝膜层的导热系数在170W/m
·
K以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体包括导热管以及设于所述导热管一端的锥形管,所述导热管具有贯穿所述导热管的第一通孔,所述锥形管具有贯穿所述锥形管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0021]所述导热体还包括与所述导热管外壁连接的外螺旋导热翅片,所述外螺旋导热翅片沿所述导热管的轴向缠绕在所述导热管的外壁;和/或,所述导热体还包括与所述导热管内壁连接的内螺旋导热翅片,所述内螺旋导热翅片沿所述导热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内壁。
[0022]进一步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0023]提供发热丝,将所述发热丝制作形成与所述导热体相匹配的第二预设形状,所述发热丝缠绕于所述导热体的表面,以形成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给所述导热体进行加热。
[0024]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外螺旋部,所述外螺旋部沿所述导热管的轴向缠绕于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发热体包括内螺旋部,所述内螺旋部沿所述导热管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内表面。
[002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容纳管以及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采用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0026]所述容纳管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容纳管的出气端,所述第二容纳腔靠近所述容纳管的进气端;
[0027]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导热体,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导热体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导热体包括导热管、与所述导热管外壁连接的外螺旋导热翅片以及设于所述导热管一端的锥形管,所述导热管具有贯穿所述导热管的第一通孔,所述锥形管具有贯穿所述锥形管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外螺旋导热翅片沿所述导热管的轴向缠绕在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所述外螺旋导热翅片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锥形管的尖端远离所述导热管并伸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002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热烟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
[002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先将玻璃、银以及铜进行研磨并形成第一混合料,再将第一混合料与石蜡在50

80℃下搅拌均匀并形成第二混合料,并采用特殊的工艺制作形成导热体,使得导热体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以及较低的热容系数,因此,发热体可以迅速将导热体加热至预设温度,使导热体和发热体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并迅速升温,提升对空气的
加热速度以及加热的均匀性;而且导热体的原材料易得,制作工艺简单,只需要采用低温烧结,烧结能耗较低,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加热烟具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加热烟具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加热烟具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导热体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玻璃、银以及铜;将玻璃、银以及铜进行研磨4

5h并形成第一混合料;提供石蜡,将石蜡与第一混合料在50

80℃下搅拌均匀并形成第二混合料;将第二混合料制作形成第一预设形状;在350

400℃对成型后的第二混合料进行1

3h的排蜡处理,再在500

800℃烧制1

4h,以形成导热体(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玻璃、银以及铜进行研磨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采用镀膜工艺将银镀至铜的表面,以形成镀银铜,其中,镀银铜占比第一混合料的质量分数为8

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和所述银比例为45

95:5

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包括SiO2、B2O3、ZnO、TiO2以及Y2O3,其中,SiO2、B2O3、ZnO、TiO2以及Y2O3占比第一混合料的质量分数依次为40

50%、10

30%、5

10%、2

10%、1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料占比所述第二混合料的质量分数为80

95%,所述石蜡占比所述第二混合料的质量分数5

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所述导热体(30)的表面喷涂氮化铝膜层,氮化铝膜层的厚度为10

20微米,其中,氮化铝膜层的导热系数在170W/m
·
K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30)包括导热管(31)以及设于所述导热管(31)一端的锥形管(33),所述导热管(31)具有贯穿所述导热管(31)的第一通孔(311),所述锥形管(33)具有贯穿所述锥形管(33)的第二通孔(331),所述第二通孔(3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李雪林云燕陈时凯刘光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