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262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是电子产品的盖体屏幕与其主机本体相对开阖交接处的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该轴杆具有一圆柱状的轴接部,该轴接部设于一轴套内且与该轴套互相紧配;其中,该轴接部凹设有多个圆形且各自独立的储油槽,而该储油槽的口缘与该轴接部表面相接处具有一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可降低已知技术润滑油外漏的发生,以及避免已知技术因储油槽的口缘具有锐角而刮伤轴套造成损坏,致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延长旋转铰链使用寿命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轴杆的凝:转4交链,特别是一种应用在 电子产品并可令其盖体屏幕与主机本体可相对转动开阖的旋转铰 链的轴杆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技术如本技术人已获准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 M317741号的"转轴,,,烦_清一并参阅图1-1与图1-2,为已知转轴 的外7见立体及局部力文大图示意图;如图所示,其转轴结构具有一轴 部40,该轴部40以插i殳一轴套(图中未示)形成其转轴,而该轴 部40凹i殳有可容存润滑剂的一第一环型沟槽41、 一第二环型沟槽 42以及一交错型沟槽43,而该交错型沟槽43位于上述该第一、二 环型沟槽41、 42之间且各沟槽之间相互连通,且该交4晉型沟槽43 具有至少 一相交点43a;然而交错型沟槽43为该已知技术的主特征, 其形成方式是一边旋转边车削该轴部40产生两条斜线槽交会,但 此已知技术的问题在于该轴部40与轴套(图中未示)相^f转动时, 由于轴套是紧配4妄触该轴部40,该相交点43a及各沟槽的4兌角会在 紧配的轴套上形成刮面或切割其内壁,而快速磨损轴套,严重者还 会造成损坏而须更换整组铰链的问题。鉴于上述已知转轴的轴部是以车削而形成〗渚油的沟槽,故综述 其所产生的缺陷如下1. 因已知技术的沟槽是以车削成型,故本领域技术人员皆知, 其必然会在沟槽口缘形成锐角,在旋转作动时易造成切割轴套内壁 而形成刮面快速磨损,因而减少了已知4争轴的^f吏用寿命。2. 车削于该枢轴上若为环型沟槽或互通的连续线状环绕该枢轴 的沟槽者,即难以车削至枢轴最前端与最末端的位置,因为若车削 至其最前端与最末端时,则枢轴上的沟槽会形成与轴套间的对外开 口,令润滑油可连通至转轴外部,此会造成沟槽不具^f呆持润滑油功 效的严重问题,故已知技术的枢轴最前端与最末端的位置因无法开 设沟槽,故会因无法润滑而造成磨耗,进而导致漏油或摩〗察不足的 问题出^L。3. 所车削的沟槽若为连续线状环绕该枢轴的沟槽者,亦会因为 该枢轴与轴套位于每一 圓周上的轴转摩4察面大都处于不均等面积 的情况,故其旋转作动时的扭力亦无法平均,以致无法稳定顺畅地 旋转。又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7>告第347964号的"枢轴的结构改良" 已知技术,其结构主要为一主轴杆,于其一端形成有一中空且具开 口的锥形轴套, 一螺固于轴套上的迫紧组件, 一弹性组件, 一副轴 杆,于其一端形成套置前述弹性组件并穿套于主轴杆轴套内的轴 柱;然而该已知主要技术为具有圓穿孔的弹性组件套设于该副轴 杆,通过该弹性组件的圆穿孔分布于该副轴4干,而达到可含盖整个 枢轴表面的润滑效果;换言之,为了达到能含盖整个枢轴表面的润 滑效果的目的,必然须多增i丈此具有圓穿孔的弹性组件的成本,实 不符合现^企业制程相关产品的低成本高利润的目标;另外,由于 该具有圓穿孔的弹性组件,其圆穿孔亦为车削而成,或圆穿孔亦然 具有锐角,因此同样存有上述会造成轴套磨损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已知技术的缺陷;于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可降低润滑油外漏的发生,以及可避免因储油槽的口缘具 有锐角而刮伤轴套造成损坏,以致实现延长旋转铰链使用寿命的轴 杆结构。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4是出的才支术方案为一种旋转 4交链的轴杆结构,该旋转铰链包括有轴杆以及轴套,该轴杆具有圆 柱状的轴接部,该轴接部设于轴套内且与该轴套互相紧配;其中, 该轴接部凹设有多个圆形且各自独立的4诸油槽,而该储油槽的口缘 与该轴接部表面相接处具有钝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相较于 已知技术,至少具下列优点1. 由于该储油槽与该轴接部表面相4lr处为4屯角,当该轴套与该轴接部紧配相对旋转时,既不会造成切割轴套内壁而形成刮面,故 可达到轴套与该轴4妄部4皮此间相对魂:l争的正常顺畅地作动而延长 旋转铰链的使用寿命。2. 由于本技术旋转铰链的轴接部上的储油槽,为圓形且各 自独立的凹槽,因此,不但可均匀凹设于轴接部上,且可凹设于轴 ^接部最前端与最末端的位置上而不致发生润滑油外漏的情形,以致 可使本技术的旋转铰链在旋转作动时,令轴接部与轴套间能从 头到尾地整体润滑。由于本技术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其中设于该轴4妻部上同 一圆周上的该々者油槽至少具有两个,JM立于同一圓周上的至少两个 该储油槽之间的圆周距离相等,且位于同 一 圆周上的该储油槽与相邻且位于同 一 圆周上的该储油槽的轴向间距相等,故该轴杆相对于 该轴套轴转作动时,即可达成高稳定度的旋转效果。附图说明图1-1为已知转轴的外^见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局部》文大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样态的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1为图2的轴4妄部容置于轴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局部i文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轴接部展开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样态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同时参阅图2、图3-l及图3-2,为本技术实施样态的结 构分解立体、轴4妄部容置于轴套的剖面及其局部》文大示意图;如图 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该轴杆10具有一 可置入于一轴套20的内空间21的轴4妄部11,并^f吏该轴4妄部11可 与该轴套20相互紧配,另因该轴套20 i殳有一剖沟23,该剖沟23 即可令该轴套20具备弹性,以供该轴杆10与轴套20进行相对旋 寿争时,产生夹持该轴4干10的阻力与扭力;而由于该轴4姿部11表面凹i殳成均匀分布的多个具有圓形且各自独立(互不相通)的储油槽 13,并于该储油槽13的口缘与该轴接部11表面相接处具有一钝角 131 (如图3-2所示的圓《瓜形),由于该轴4妄部11上的4诸油槽13, 为圆形且各自独立的凹槽,因此,不^f旦可均匀凹"i殳于轴4妄部11上, 且可凹i殳于轴4妄部11最前端与最末端的位置上,而不致发生润滑 油外漏的情形,如是即可4吏该轴4矣部11上的^f诸油槽13内润滑油/人 头到尾地均匀充满于轴套20与该轴接部11表面来予以润滑,令该 轴套20与该轴4妾部11达到4皮此间相对:旋转的正常顺畅i也作动,且 不会造成切割轴套20内壁而形成刮面,故可延长旋转铰链的使用 寿命;另外,由于i殳于该轴4妄部11上同一圓周上的该4诸油槽13至 少具有两个,JM立于同一圆周上的至少两个该+者油槽13之间的圆 周3巨离相等,故该轴4干10相^j"于该轴套20轴專争4乍动时,即可达成 高稳、定度的S走转岁文果;另外,该轴杆10具有一 自该轴4妄部11 一端 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该第一连接部12设有一固接孔121,该第 一连接部12的固接孑L 121可与其它待4妄合物体(例如盖体屏幕 或主才几本体,图中未示)连4妄固定,而该轴套20具有一剖沟23, 且该轴套20延设有一第二连接部22,而该第二连接部22 i殳有一接 设孔221,该第二连接部22的接设孑L 221可与其它待接合物体(例 如盖体屏幕或主才几本体,图中未示)连4妄固定;再则,该轴套20 还可套设于一具有容i殳空间31的固定套体30内,而该固定套体30 具有一第三连接部32且其容设空间31的形状大小,即为与该轴套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铰链的轴杆结构,所述轴杆(10)具有圆柱状的轴接部(11),所述轴接部(11)设于轴套(20)内且与所述轴套(20)互相紧配;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接部(11)凹设有多个圆形且各自独立的储油槽(13),而所述储油槽(13)的口缘与所 述轴接部(11)表面相接处具有钝角(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丁鸿
申请(专利权)人:鑫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