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扣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74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扣具,其可用于将一散热器固定在一固定模块上,上述散热器顶部两侧稍向下陷各形成一肩部,上述固定模块的前后两侧中部对称各设一凸起,上述散热器扣具包括一第一扣件及一第二扣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扣件包括一操作部与一主体部,上述主体部前缘两侧对称向外设有弯折而成的卡勾,且其下缘更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的扣片,上述第二扣件包括一勾持部、两抵压部和一扣板,上述勾持部中部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的扣片,上述抵压部为一折形弹片,上述扣板的上缘相隔适当距离开设有两勾槽,其中,上述第二扣件勾持部的扣孔卡扣在上述固定模块的凸起上,上述抵压部的弯折处抵紧在上述散热器的肩部上,上述扣板上的勾槽与上述第一扣件的卡勾对应卡合,而上述第一扣件主体部的扣孔则与上述固定模块的另一凸起相卡扣。(*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器扣具,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可加工性良好且扣合力均衡的散热器扣具。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CPU朝高频集成化发展,计算机系统相对产生的热量不断增多,若不及时排出,对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极为不利。为此装设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散热器体积越来越大以便及时有效的散热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目前业界所采用的散热器多是在计算机芯片两侧对称加设固定模块,以辅助承载散热器并利用扣合装置将散热器紧密贴靠于计算机芯片上以利于散热。如台湾专利公告第246982号,其是在散热片中开有凹槽,利用弹性扣接件将散热片固定在散热器固定模块上,上述扣接件是由一金属条板为基础,其中央水平横设靠支部,上述靠支部两侧对称斜上伸设形成弹片,弹片尾端朝下伸设为扣部,上述扣部底部预设有一扣孔,装设时,其借靠支部为支点落抵于散热槽的槽面,对两侧的弹片施压使两侧的扣部向下移动,以扣接于CPU转接器前后端所对称预设的凸起上。然而,上述的散热器扣具多由单一的弹片弯折而成,其扣持力度不够,极易造成散热器松动从而影响散热效果。因此,如何提供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加工性良好且扣合力均衡的散热器扣具,即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加工性良好且扣合力均衡的散热器扣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散热器扣具可用于将一散热器固定在一固定模块上,包括一第一扣件及一第二扣件。上述第一扣件包括一操作部与一主体部,其中上述主体部前缘两侧对称向外设有弯折而成的卡勾,上述主体部下缘更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的扣片,上述第二扣件包括一勾持部、一抵压部与一扣板,其中上述勾持部中部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的扣片,上述抵压部为一折形弹片,上述扣板上缘相隔适当距离设有两勾槽以与上述第一扣件的卡勾对应卡合。另,上述第一扣件的主体部两侧亦可向外对称设有卡固片,上述卡固片外侧开设有凹槽,与之对应,上述第二扣件的抵压部与扣板的桥接处相应向内开设有凹槽以与上述第一扣件的卡固片凹槽相卡扣。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散热器扣具具有结构简单,可加工性良好且扣合力均衡的功效。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卡合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第一实施例的扣合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第二实施例的扣合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散热器扣具是用于将一散热器30固定在一固定模块40上,其包括一第一扣件10及一第二扣件20。上述散热器30顶部两侧稍向下陷各形成一肩部32,上述固定模块40的前后两侧中部各设一凸起42。其中上述第一扣件10是一体成型而成,其具有一呈弯折形的操作部12,上述操作部12是弯折冲压而成,其向下延伸一主体部14,上述主体部14前缘两侧对称向外设有弯折而成的卡勾142,上述卡勾142突出于上述主体部14所在的平面,上述主体部14下缘更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144的扣片146。上述第二扣件20的俯视图大体呈一矩形,其包括一勾持部22、两抵压部24及一扣板26。上述勾持部22中部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222的扣片224,上述勾持部22上缘靠两侧先向上延伸继而斜向下弯折后形成抵压部24,上述抵压部24为一折形弹片,其末端向外弯折而形成扣板26。上述抵压部24大致呈“M”形,其中部较低处抵压于上述散热器30两侧的肩部32上。上述两抵压部24相应两侧的端部分别与上述勾持部22及扣板26相桥接。上述扣板26的上缘相隔适当距离设有两勾槽262可与上述第一扣件10的卡勾142相卡合。请参阅图2至图3,本技术散热器扣具扣合时,先将上述勾持部22的扣孔222卡扣在上述固定模块40的凸起42上,并使得上述第二扣件20的抵压部24抵紧在上述散热器30的肩部32上,再将上述第一扣件10的卡勾142置于上述第二扣件20的对应勾槽262上侧,然后下压上述第一扣件10的操作部12,使得上述卡勾142卡合在上述第二扣件20的对应勾槽262内,再将上述第一扣件10的扣孔144卡扣在上述固定模块40的对应凸起42上,并利用上述抵压部24的弹性压力将上述散热器30固定在上述固定模块40上。请参阅图4,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的第二实施例,其可用于将一散热器30固定在一固定模块40上,包括一第一扣件50及一第二扣件60。上述散热器30顶部两侧稍向下陷各形成一肩部32,上述固定模块40的前后两侧中部各设一凸起42。其中上述第一扣件50是一体成型而成,其具有一呈弯折形的操作部52,上述操作部52是弯折冲压而成,其向下延伸一主体部54,上述主体部54两侧对称向外设有卡固片542,上述卡固片542与上述主体部54处在同一平面内,而上述卡固片542外侧开设有凹槽5422,上述主体部54下缘中央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544的扣片546。上述第二扣件60的俯视图大体呈一矩形,其包括一勾持部62、两抵压部64及一扣板66。上述勾持部62中部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622的扣片624,上述勾持部62上缘靠两侧先向上延伸继而斜向下弯折后形成抵压部64,上述抵压部64为一折形弹片,其末端向外弯折而形成扣板66。上述抵压部64中部较低处抵压于上述散热器30两侧的肩部32上。上述两抵压部64相应两侧的端部分别与上述勾持部62及扣板66相桥接。上述扣板66与上述抵压部64的桥接处向内开设有两凹槽662可与上述第一扣件50的卡固片542的凹槽5422相卡扣。请参阅图5,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第二实施例的扣合立体图。扣合时,先将上述勾持部62的扣孔622卡扣在上述固定模块40的凸起42上,并使得上述第二扣件60的抵压部64抵紧在上述散热器30的肩部32上,再将上述第一扣件50的卡固片542置于上述第二扣件60的对应凹槽662上侧,然后下压上述第一扣件50的操作部52,使得上述凹槽5422卡合于上述第二扣件60的对应凹槽662内,再将上述第一扣件50的扣孔54卡扣在上述固定模块40的对应凸起42上,并利用上述抵压部64的弹性压力将上述散热器30固定在上述固定模块40上。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扣具,其可用于将一散热器固定在一固定模块上,上述散热器顶部两侧稍向下陷各形成一肩部,上述固定模块的前后两侧中部对称各设一凸起,上述散热器扣具包括一第一扣件及一第二扣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扣件包括一操作部与一主体部,上述主体部前缘两侧对称向外设有弯折而成的卡勾,且其下缘更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的扣片,上述第二扣件包括一勾持部、两抵压部和一扣板,上述勾持部中部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具有一扣孔的扣片,上述抵压部为一折形弹片,上述扣板的上缘相隔适当距离开设有两勾槽,其中,上述第二扣件勾持部的扣孔卡扣在上述固定模块的凸起上,上述抵压部的弯折处抵紧在上述散热器的肩部上,上述扣板上的勾槽与上述第一扣件的卡勾对应卡合,而上述第一扣件主体部的扣孔则与上述固定模块的另一凸起相卡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扣件是一体成型而成。3.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坤夏万林王根才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