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框架、后背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64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背门框架、后背门和车辆,后背门框架包括第一加强组件,第一加强组件包括右纵置加强板、左纵置加强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右纵置加强板和左纵置加强板左右间隔设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下间隔设置,且右纵置加强板、第一横梁、左纵置加强板和第二横梁依次首尾相连以限定出第一封闭环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背门框架,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结构强度、刚度以及承载能力,提升了材料利用率。了材料利用率。了材料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背门框架、后背门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背门框架、后背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后背门通常采用传统钢板,导致整车重量较重,且后背门的后背门框架的传力性能欠佳,导致能量传递不均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且后背门框架的结构不合理,使得后背门框架自身强度不足、材料利用率较低,同时对零件成型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后背门框架,所述后背门框架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结构强度、刚度以及承载能力,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背门框架的后背门。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背门的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背门框架,包括第一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右纵置加强板、左纵置加强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右纵置加强板和所述左纵置加强板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右纵置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梁、所述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二横梁依次首尾相连以限定出第一封闭环形结构。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背门框架,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组件,以使右纵置加强板、第一横梁、左纵置加强板和第二横梁依次首尾相连以限定出第一封闭环形结构,改善了后背门框架的传力性能,提升能量传递均匀性,同时提升了后背门框架的结构强度、刚度以及承载能力,便于使得第一封闭环形结构的各个部分均能较为均衡抵抗外力作用,提升了材料利用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纵置加强板、所述左纵置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中的每个的长度两端具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多个且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焊接固定;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相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所述第一配合部之间具有第一预留间隙。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大于等于3mm。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框架还包括第二加强组件,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包括:第一窗框加强板,所述第一窗框加强板间隔设在所述第一横梁的远离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第二窗框加强板和第三窗框加强板,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和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左右间隔设置,所述右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一横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固定相连,所述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第一横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固定相连,以使所述第一窗框加强板、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依次
首尾相连以限定出第二封闭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封闭环形结构的至少部分适于形成所述后背门的窗框。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窗框加强板、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中的每个的长度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多个且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封闭环形结构焊接固定;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相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封闭环形结构之间具有第二预留间隙。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纵置加强板和所述左纵置加强板分别具有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多个且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固定;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三配合部与相邻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二预留间隙。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留间隙大于等于3m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通过所述右纵置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间接相连,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通过所述左纵置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梁间接相连。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后背门,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背门框架。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背门,通过采用上述的后背门框架,可以提升后背门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有效避免后背门出现下沉等变形问题,保证后背门结构稳定。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还包括铰链和门锁,所述铰链设在所述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右纵置加强板中的其中一个上,且所述后背门适于通过所述铰链与车身枢转相连,以使所述后背门在开门位置和关门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门锁设在所述左纵置加强板和所述右纵置加强板中的另一个上,且所述门锁用于将所述后背门锁定在关门位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还包括:备胎安装件,所述备胎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和第三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段间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段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安装段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段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还包括:内板,所述第三安装段的外边缘与所述内板固定相连,以至少在所述第三安装段和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框架为铝合金件,所述备胎安装件为铸铝件。
[0021]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后背门。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后背门,有利于提升车辆的使用可靠性。
[00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后背门框架的爆炸图;
[0026]图2是图1中所示的左纵置加强板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中所示的右纵置加强板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横梁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横梁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1所示的第一窗框加强板的示意图;
[0031]图7是图1所示的第二窗框加强板的示意图;
[0032]图8是图1所示的第三窗框加强板的示意图;
[0033]图9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后背门的示意图;
[0034]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后背门的另一个示意图;
[0035]图11是图9中所示的备胎安装件的示意图;
[0036]图12是图9中所示的后背门的爆炸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后背门200、
[0039]后背门框架100、
[0040]第一加强组件1、右纵置加强板11、左纵置加强板12、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
[0041]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背门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强组件(1),所述第一加强组件(1)包括右纵置加强板(11)、左纵置加强板(12)、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所述右纵置加强板(11)和所述左纵置加强板(12)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3)和所述第二横梁(14)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右纵置加强板(11)、所述第一横梁(13)、所述左纵置加强板(12)和所述第二横梁(14)依次首尾相连以限定出第一封闭环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纵置加强板(11)、所述左纵置加强板(12)、所述第一横梁(13)和所述第二横梁(14)中的每个的长度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固定部(10),所述第一固定部(10)包括:第一连接部(10a),所述第一连接部(10a)为多个且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固定部(10)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0a)焊接固定;第一配合部(10b),所述第一配合部(10b)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0a)之间,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0b)与相邻所述第一固定部(10)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0b)之间具有第一预留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间隙大于等于3mm。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背门框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组件(2),所述第二加强组件(2)包括:第一窗框加强板(21),所述第一窗框加强板(21)间隔设在所述第一横梁(13)的远离所述第二横梁(14)的一侧;第二窗框加强板(22)和第三窗框加强板(23),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22)和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23)左右间隔设置,所述右纵置加强板(11)和所述第一横梁(13)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22)固定相连,所述左纵置加强板(12)和所述第一横梁(13)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23)固定相连,以使所述第一窗框加强板(21)、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22)、所述第一横梁(13)和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23)依次首尾相连以限定出第二封闭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封闭环形结构的至少部分适于形成所述后背门(200)的窗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背门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框加强板(21)、所述第二窗框加强板(22)、所述第三窗框加强板(23)中的每个的长度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固定部(20),所述第二固定部(20)包括:第二连接部(20a),所述第二连接部(20a)为多个且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二固定部(20)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0a)/所述第一封闭环形结构焊接固定;第二配合部(20b),所述第二配合部(20b)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0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张平吴奇毛立忠田洪生胡百晖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