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料箱移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44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料箱移动设备,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传输线,传输线包括支撑台、多个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撑台顶部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载重辊以及固定在支撑台上并可驱动多个载重辊同步同向转动的动力总成;两个传输线之间还设有换位组件,换位组件包括竖直设于两个支撑台上方的靠板、固定在靠板前侧的换位气缸、竖直设于靠板前侧并位于换位气缸右侧的换位板、以及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换位板中并上下平行分布的导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对接料箱进行移动和换位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进而大幅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料箱移动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接料箱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接料箱是一种用于存放零件的容器,在加工企业中十分常见,当零件完成上一道加工工序后,就会暂时放入到接料箱中,然后再将接料箱连同接料箱中的零件一起运送到下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设备处;但是现有的接料箱大都借助人工手动转移至指定位置,而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接料箱的转移次数较多,这就导致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进而导致人力成本升高,而且工作效率也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接料箱移动设备。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料箱移动设备,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传输线,传输线包括支撑台、多个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撑台顶部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载重辊以及固定在支撑台上并可驱动多个载重辊同步同向转动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输线之间还设有换位组件,所述换位组件包括竖直设于两个支撑台上方的靠板、固定在靠板前侧的换位气缸、竖直设于靠板前侧并位于换位气缸右侧的换位板、以及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换位板中并上下平行分布的导向柱,所述换位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右设置并固定在换位板的左侧,每个所述导向柱的两端还均通过一个夹座固定在靠板的前侧,每个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一个支撑管,每个所述支撑管的前侧均固定在靠板的后侧;两个所述传输线上还均设有一个托高组件,所述托高组件包括横向固定在支撑台前侧的架管、固定在架管顶部的托高气缸、固定在托高气缸伸缩端上的顶升板以及两个固定在顶升板顶部并前后对称设置的挡板,每个所述挡板均与对应且相邻的两个载重辊相互配合,所述托高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每个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前端还均固定有两个转角块,每个所述转角块的后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缓冲柱;所述换位板的底部向前形成有延伸板。
[0005]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台的顶部上方还均设有两个横向设置并左右对称分布的限位棒,每个所述限位棒的两端还均通过一个转接架固定在支撑台的顶部。
[0006]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内侧边缘之间还固定有暂放管。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自动对接料箱进行移动和换位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进而大幅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左前侧结构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托高组件的左前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1]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2]如图1~2所示,一种接料箱移动设备,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传输线,传输线包括支撑台1、多个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撑台1顶部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载重辊3以及固定在支撑台1上并可驱动多个载重辊3同步同向转动的动力总成2;两个传输线之间还设有换位组件4,换位组件4包括竖直设于两个支撑台1上方的靠板42、固定在靠板42前侧的换位气缸43、竖直设于靠板42前侧并位于换位气缸43右侧的换位板44、以及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换位板44中并上下平行分布的导向柱45,换位气缸43的伸缩端横向向右设置并固定在换位板44的左侧,每个导向柱45的两端还均通过一个夹座46固定在靠板42的前侧,每个支撑台1的顶部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一个支撑管41,每个支撑管41的前侧均固定在靠板42的后侧;两个传输线上还均设有一个托高组件5,托高组件5包括横向固定在支撑台1前侧的架管51、固定在架管51顶部的托高气缸52、固定在托高气缸52伸缩端上的顶升板53以及两个固定在顶升板53顶部并前后对称设置的挡板54,每个挡板54均与对应且相邻的两个载重辊3相互配合,托高气缸52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每个支撑台1的顶部前端还均固定有两个转角块6,每个转角块6的后侧还均固定有一个缓冲柱7;换位板44的底部向前形成有延伸板441。
[0013]每个支撑台1的顶部上方还均设有两个横向设置并左右对称分布的限位棒10,每个限位棒10的两端还均通过一个转接架9固定在支撑台1的顶部。
[0014]两个支撑台1的顶部内侧边缘之间还固定有暂放管8。
[0015]使用方法:启动右侧支撑台1上的动力总成2工作以带动该支撑台1上的多个载重辊3同步转动,再启动左侧支撑台1上的动力总成2工作以带动该支撑台1上的多个载重辊3反向同步转动。
[0016]将接料箱11防止在右侧支撑台1的顶部并介于两个限位棒10之间,进而在右侧支撑台1上的多个载重辊3的带动下向前移动,直到接料箱11的前侧抵住两个缓冲柱7,两个限位棒10能防止接料箱11在移动时左右偏向。
[0017]驱动右侧支撑台1上的托高组件5中的托高气缸52的伸缩端向外伸出,进而借助顶升板53带动两个挡板54均向上移动,从而将接料箱11向上顶起以离开载重辊3,直到接料箱
11的底部高于暂放管8的顶部;每个挡板54均是位于两个对应并相邻的载重辊3之间,所以上升时不会与载重辊3相互干涉;同时驱动左侧支撑台1上的托高组件5中的托高气缸52的伸缩端也向外伸出以使左侧支撑台1上的托高组件5中的两个挡板54也伸出到左侧支撑台1的顶部上方。
[0018]然后驱动换位气缸43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带动换位板44向左移动,进而借助延伸板441将接料箱11向左推动到左侧支撑台1上的托高组件5中的两个挡板54上;再驱动左侧支撑台1上的托高组件5中的托高气缸52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带动接料箱11下降,直到接料箱11的底部落在位于左侧支撑台1前端的若干个载重辊3上;同时驱动换位气缸43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复位。
[0019]最后,落在位于左侧支撑台1前端的若干个载重辊3上的接料箱11在左侧支撑台1上的多个载重辊3的带动下向后移动。
[0020]本技术能自动对接料箱11进行移动和换位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进而大幅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料箱移动设备,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传输线,传输线包括支撑台、多个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撑台顶部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载重辊以及固定在支撑台上并可驱动多个载重辊同步同向转动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输线之间还设有换位组件,所述换位组件包括竖直设于两个支撑台上方的靠板、固定在靠板前侧的换位气缸、竖直设于靠板前侧并位于换位气缸右侧的换位板、以及两个横向穿插设置在换位板中并上下平行分布的导向柱,所述换位气缸的伸缩端横向向右设置并固定在换位板的左侧,每个所述导向柱的两端还均通过一个夹座固定在靠板的前侧,每个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一个支撑管,每个所述支撑管的前侧均固定在靠板的后侧;两个所述传输线上还均设有一个托高组件,所述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宾宋剑温英进黎衍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力扬威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