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99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其在双胞轴套的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的R角位置,在相对圆筒状弹性部开口外侧面,冲压出至少一补强肋,据此,可增加枢钮器的支撑力,防止显示荧幕晃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式电子产品用的枢钮器,尤指一种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 肋的双胞轴套。
技术介绍
在折叠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手机、翻译机等,为了使显示萤幕可折 叠到具有键盘或按键的本体上,在其间会以枢钮器连接。而折叠式电子产品的显示 萤幕要能在每一被开启的角度上定位(例如笔记型电脑的萤幕在开启角度定位), 会在枢钮器中提供有一种双胞轴套的设计。参见图1,该枢钮器9由一双胞轴套91 及一轴体9 2组合而成。其中,双胞轴套9 l具有一平板9 1 1 ,其下方延接了一 连接部9 1 4,而上方延伸出两个反向弯曲的圆筒状弹性部9 1 2及9 1 3,利用 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9 1 2及9 1 3紧密套合于轴体9 2的转轴9 2 1上,使得枢 钮器9连接的显示萤幕可相对本体展开,并在任一角度定位。为了增加双胞轴套9 l的使用寿命及强度,会在圆筒状弹性部9 1 2、 9 1 3 与平板9 1 1连接位置设计一R角9 1 5,可参见图1 A所示。R角9 1 5的设置,虽可使双胞轴套9 1承受应力最强的位置分布力平均而不易发生折断,但在使用上 仍有一些缺点。例如,在笔记型电脑中使用该类枢钮器9时,由于R角为单层片状结构,仍会在展开一角度的显示萤幕上易发生前后晃动现象,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以克服 传统结构的上述缺陷,增加枢钮器的支撑力,防止被展开的显示萤幕晃动。根据上述目的, 一种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该枢钮器被装置于 折叠式电子产品内,至少具有一轴体及一双胞轴套;该双胞轴套具有一平板,其下 方延接有一连接部,而上方延伸出两个反向弯曲的圆筒状弹性部,该二个圆筒状弹 性部紧密套合(亦称为过盈配合)于该轴体的一转轴上,并在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 分别形成一开口 ;并于该二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位置分别形成一 R角;其特征在于该双胞轴套的二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的R角位置,在相对该二圆筒状弹性部的开口外侧面,分别冲压出至少一用以增加支撑力的补强肋。其中,每一补强肋,于该平板上,自R角位置向该连接部延伸,形成一长条状。其中,每一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位置形成R角的补强肋为数个。本技术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确实增加了枢钮器的支撑力,可大幅减 少萤幕前后晃动现象,并进而提高枢钮器的寿命。以下,将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而详加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功效。附图说明图1代表公知的枢钮器分解图,图1A代表图1中沿AA的剖视图,图2代表本技术的枢钮器分解图,图2 A代表图2中沿A A的剖视图,图3代表本技术的枢钮器组合图,图4代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枢钮器分解图,图5代表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枢钮器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2及图3,本技术的枢钮器1至少具有一轴体1 2及一双胞轴套1 1 c轴体1 2具有一转轴1 2 1及一连结部12 2。而双胞轴套1 1具有一平板 111,其下方延接了一连接部l 1 4,而上方延伸出两个反向弯曲的圆筒状弹性部 1 1 2及1 1 3。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l 1 2及1 1 3在组合时,系紧密套合于轴 体l 2的转轴1 2 l上,如图2所示;在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l 1 2及1 1 3分别 形成一开口1 1 2 a及1 1 3 a (可参见图2 A),使得该枢钮器1可在任一角度 定位。在双胞轴套ll的二个圆筒状弹性部l12及113与平板11l连接位置 分别形成一R角1 1 5,可参见图2A。而本技术最重要的技术点,乃在于二 圆筒状弹性部l12及113与平板111连接的R角115位置,在相对该二圆 筒状弹性部l 12及113的开口112a及113 a外侧面,分别冲压出至少一 补强肋116,以增加双胞轴套11的支撑力。由于在R角1 1 5的位置是受力最大位置,经由冲压出补强肋l 1 6后,使单 片状的R角115变成具有曲折的补强肋116,会增加R角115的支撑力。这 一特殊设计,使得枢钮器l装置于折叠式电子产品中,当显示萤幕被相对本体展开 至一角度时,由于双胞轴套l 1的R角1 1 5支撑力增加,可大幅减少萤幕前后晃动现象,并进而提高枢钮器的寿命。为了增加补强肋l 1 6的支撑强度,在制造时,可以在平板l 1 l上予以延伸 至下方的连接部l 1 4,以形成一长条状补强肋l 1 7,可参见图4所示。另外,本技术在每一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位置形成R角的补强肋116 并不以一个为限,可参见图5所示,将每一R角位置的补强肋增加为三个,此为本 技术的另一种简单变化,仍属保护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该枢钮器被装置于折叠式电子产品内,至少具有一轴体及一双胞轴套;该双胞轴套具有一平板,其下方延接有一连接部,而上方延伸出两个反向弯曲的圆筒状弹性部,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紧密套合于该轴体的一转轴上,并在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分别形成一开口;并于该二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位置分别形成一R角;其特征在于该双胞轴套的二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的R角位置,在相对该二圆筒状弹性部的开口外侧面,分别冲压出至少一用以增加支撑力的补强肋。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其特征在于, 每一补强肋,于该平板上,自R角位置向该连接部延伸,形成一长条状。3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其特征在于, 每一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位置形成R角的补强肋为数个。专利摘要一种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其在双胞轴套的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的R角位置,在相对圆筒状弹性部开口外侧面,冲压出至少一补强肋,据此,可增加枢钮器的支撑力,防止显示荧幕晃动。文档编号G06F1/16GK201184364SQ200820107779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戴日南, 陈嘉辉 申请人: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钮器中R角具有补强肋的双胞轴套,该枢钮器被装置于折叠式电子产品内,至少具有一轴体及一双胞轴套;该双胞轴套具有一平板,其下方延接有一连接部,而上方延伸出两个反向弯曲的圆筒状弹性部,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紧密套合于该轴体的一转轴上,并在该二个圆筒状弹性部分别形成一开口;并于该二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位置分别形成一R角; 其特征在于: 该双胞轴套的二圆筒状弹性部与平板连接的R角位置,在相对该二圆筒状弹性部的开口外侧面,分别冲压出至少一用以增加支撑力的补强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辉戴日南
申请(专利权)人: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