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96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具有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两者可利用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壳体壁上的一对卡扣组件予以卡扣结合,以及以一定位结构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定位,而让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不使用锁固螺丝之锁固下,仍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紧结合。结合时,该第二壳体之其中一板件之扣件对应地插入该第一壳体之板件之卡槽内,然后对该第二壳体之另一板件施力使其向内弯曲,并让其扣件扣入该第一壳体之对应板件的卡槽内,而使第二壳体结合扣紧于该第一壳体。该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可迅速定位,方便组装,并避免组装后壳体产生相对位移的现象。(*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在不使用锁固螺丝之锁固结合下,能将两个对应之壳体板件予以扣紧结合者。
技术介绍
在各种工业设备、量测仪器设备、计算机设备之壳体结构设计中,经常都需藉由螺栓、螺丝等螺合组件将两个壳体或板件予以锁固结合。而在组装该壳体时,通常会在该壳体内部形成一内部空间,以供固定电路板或其它电子构件或机构单元。此外,由于电路板上所安装之电子组件容易受到电磁波之干扰,故通常在将电路板结合于壳体中时,除了安装定位之外,亦需考虑到电磁波干扰之因素。例如在传统液晶显示器之结构设计中,其是于显示器内部装设有一电路板,并使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能显露于显示器壳体外部,以便与计算机主机或服务器等作连接。而该电路板由于在运作过程会受到电磁波等干扰,因此如能具备有壳体来隔绝电磁波等干扰电路板,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壳体为具有可组装或拆卸的二片壳体,且于壳体内部形成中空状。较理想地是考虑将电路板安装于中空壳体内部中来隔绝电磁波干扰,但考虑到需要使用许多颗螺丝逐一地将二片壳体锁紧,不但于组装程序时非常耗费工时,且需数量庞大的螺丝组件供应组装,此种习用技术既费工时又增加螺丝成本,而且于维修时需先逐一拆卸螺丝,相对地维修时间增加,维修费时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藉由该扣紧结构,而可免除锁螺丝之繁锁组装程序,减少组装工时与降低螺丝、人工等成本,及维修时拆卸或组装容易。本技术之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可迅速定位,方便组装,并避免组装后壳体产生相对位移的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之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其是利用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壳体壁上一对卡扣组件予以卡扣结合,而让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不使用锁固螺丝之锁固下,仍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紧结合。结合时,该第二壳体之其中一板件之扣件对应地插入该第一壳体之板件之卡槽内,然后对该第二壳体之另一板件施力使其向内弯曲,并让其扣件扣入该第一壳体之对应板件的卡槽内,而使第二壳体结合扣紧于该第一壳体。如此,即可达到免锁螺丝等繁锁的组装程序,减少组装工时与降低螺丝、人工等成本,及维修时拆卸或组装容易的目的与效果。较佳地,两者壳体之前、后、左、右壳壁彼此间形成有一间隙部份,可使得壳壁可容易地被施力而向内弯曲,以利于扣紧之操作。再者,该第一壳体板件上形成至少有一定位点,而该第二壳体板件上亦形成至少有一定位孔与该定位点相对应,可达到迅速定位,方便组装,并避免二片壳体产生相对位移现象之目的与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之立体分解图;图2A、2B为本技术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结合操作时之立体图及断面图;图3A、3B为本技术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结合操作时之另一立体图及断面图;图4A、4B为本技术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完成结合时之立体图及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本技术包括有一第一壳体10、一电路板20及一第二壳体30,该电路板20装置固定于该第一壳体10之底壳部份11上,并藉由该第二壳体30与该第一壳体10之对应结合,而使得该电路板20被保护于两者所形成之内部空间中,以防止电磁波的干扰。该第一壳体10具有一底壳部份11,而该底壳部份11之周缘分别垂直延伸有一前、后、左、右壳壁12、13、14、15,且该后壳壁13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水平方向之固定板16,并与该底壳部份11平行。其中尚包括有多个螺丝21,以将该电路板20锁固于具有相对于螺丝21数目之螺丝孔111的底壳部份11上。该前、后、左、右壳壁12、13、14、15彼此间形成有一纵向之间隙部份17,由于该第一壳体10为铝金属材料制作,因此可稍微适度地施力使该壳壁例如14或15作向内或向外弯曲。当停止施力时,藉由金属的弹性回复能力而使该壳壁回复原状。本实施例之第一壳体10由于是将固定板16与液晶显示器的壳体(图中未示)锁固,因此原则上在适当时机才需用到该间隙部份17的功能,例如调整与该第二壳体30壳壁或板件的相对应位置。该固定板16上具有多个锁孔161,可利用螺丝将其锁固于液晶显示器的壳体壁上。另,该左、右壳壁14、15分别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左、右板件18、19与该底壳部份11平行,该左、右板件18、19上分别具有多个卡槽181、191排列于其上,该卡槽181、191突出于该板件18、19之上表面,而分别形成一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部182、192。较佳地,该第一壳体10之底壳部份11上具有多个螺孔112,可利用多个螺丝将该第一壳体10锁固于液晶显示器的壳体壁或其它应用设备上。该第二壳体30具有一顶壳部份31,而该顶壳部份30之周缘分别垂直延伸有一前、后、左、右壳壁32、33、34、35,其中该左、右壳壁34、35分别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左、右板件36、37与该顶壳部份31平行,该左、右板件36、37上分别具有多个扣件361、371排列与第一壳体10之板件18、19上所形成之卡槽181、191相对应并可相卡扣者。该扣件371在第二壳体30的右板件37端缘形成有一缺口部372,且于该缺口部372的外端缘向外突伸出一扣片373与该板件37端缘平齐,使得该扣片373与该缺口部372之左、右侧缘分别形成有一间隙部份,以便将该扣片373插入该第一壳体10之卡槽191之凹部192者。相同地,该第二壳体30之各个扣件361亦可同样插入至该第一壳体10之卡槽181之凹部182。该第二壳体30之前、后、左、右壳壁32、33、34、35彼此间形成有一间隙部份38,此亦由于该第二壳体31为铝金属材料制作,因此可稍微适度地施力使该壳壁例如34或35作向内弯曲,当停止施力时,藉由金属的弹性回复能力而使该扣件361或371被后缩并放松而插入该第一壳体10之卡槽181或191内,以达到该第一壳体10与该第二壳体30卡扣结合的目的。该第一壳体10之板件18、19上分别形成至少有相间隔之定位点183、193,而该第二壳体30之板件36、37亦间隔地形成至少有一定位孔362、374,该定位孔362、374与该定位点183、193分别相对应,可达到定位的作用与目的。较佳地,接近该后壳壁13的固定板16上具有多个定位点162排列于其上,而该第二壳体30之后板件39亦具有多个相对应之定位孔391,使得该第一壳体10与该第二壳体30可达到定位的作用与目的。由于该第一壳体10与该第二壳体30可使用薄铝金属材料制作,因此可先将该第二壳体30之左板件36上之扣件361对应地插入该第一壳体10之左板件18之卡槽181之凹部182内,然后对该第二壳体30之右板件37施力使其向内弯曲,并让该右板件37之扣件371能够顺利地扣入该第一壳体10之右板件19上的卡槽191之凹部192。请同时参阅图2A、2B为本技术之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30结合操作时之立体图及断面图,当该电路板20固定于该第一壳体10之底壳部份11上,接着即可将该第二壳体30卡扣结合于该第一壳体10上。其操作方式将该第二壳体30之左板件36的扣件361插入该第一壳体10之左板件18的卡槽181之凹部182内,并使得该第二壳体30的左板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板件之结合扣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底壳部份,该底壳部份之周缘分别垂直延伸有至少一对壳壁,且该壳壁分别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与该底壳部份平行之板件,在该板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一第二壳体,具有一顶壳部份,该顶壳部份之周缘分别垂直延伸有至少一对壳壁,且该壳壁分别垂直向外地延伸有一与该顶壳部份平行之板件,在该板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相对应于该第一壳体之卡槽之扣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振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