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636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1)在浇注料与耐火砖砖面接触处留设膨胀缝;2)在施工预热器顶部时,锚固件焊接在顶部钢板下表面,由下方支模、并在顶部钢板上割孔,振动棒由孔插入进行振动密实;3)在施工预热器上的下料管时,采用支模浇注,预热器拱顶及分解炉上部弯管部位开通气孔,开孔位置定在原浇注料施工时浇注孔位置。该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难度小,并且新旧浇注料结合处无缝隙,施工质量高。施工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热器,具体地,涉及一种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热器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窑尾外面的装置。预热器是一种热交换装置,能够使废气温度迅速下降,而生料粉温度迅速上升,这样就起到降低热耗、提高产质量、节约能源的作用。回转窑预热器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不同;其中,旋风筒主要起气料分离的作用,也有少量的(约20%)气料热交换作用;连接管道主要起气料的热交换作用(约占 80%);风阀(也就是排灰阀)顾名思义其作用就是一个锁风,防止风短路通过,一个排灰,使生料能顺利进入下一级旋风筒。在现有的预热器系统的施工后,一般采用吊模施工,吊模施工因其施工工艺的局限性,施工难度大;特别是在新旧浇注料结合处很难做到完全无缝隙,给施工质量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该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难度小,并且新旧浇注料结合处无缝隙,施工质量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1)在浇注料与耐火砖砖面接触处留设膨胀缝;2)在施工预热器顶部时,锚固件焊接在顶部钢板下表面,由下方支模、并在顶部钢板上割孔,振动棒由孔插入进行振动密实;3)在施工预热器上的下料管时,采用支模浇注,预热器拱顶及分解炉上部弯管部位开通气孔,开孔位置定在原浇注料施工时浇注孔位置。优选地,在步骤2)中,割孔的密度为2

3个/平方米。优选地,在步骤3)中,在下料管存在弯管时,采用手打施工,在施工时应用振捣棒振捣密实。优选地,所述手打施工采用分成四瓣进行施工。优选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预热器旋风筒伞顶的砼施工,所述砼施工包括:A、支模;B、浇注;C、保温:浇注完毕,与内筒保持30

50mm间隙,砌一圈隔热砖直至伞顶支撑处;内筒处伞顶支撑的槽钢间隙填满硅酸铝纤维棉;浇注料上铺一层隔热砖;D、密封。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支模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模板的厚度不低于5mm;模板以
直筒部最上一环砖上表面及进风口管道顶部砼下平面为齐;模板与内筒的间隙确保宽度40mm以上,间隙内填满硅酸铝纤维棉。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浇注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浇注之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在浇注过程中,浇注料采用机械搅拌; 浇注料厚度为180

220mm;膨胀缝采取双层三合板进行予留,高度为110

130mm,上下错开,间距为:内为750

850mm,外为1150

1250mm。优选地,在步骤C中,与内筒保持的间隙中填满硅酸铝纤维棉,隔热砖的厚度为110

120mm,并且用珍珠岩填满隔热砖的缝隙。优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密封包括:伞顶盖板待施工完毕后缝隙采取满焊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留设膨胀缝、支模、割孔、振动密实和开通气孔的方式能够使得制得的预热器系统新旧浇注料结合处无缝隙,提高了施工质量;同时该方法降低了施工难度。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0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1)在浇注料与耐火砖砖面接触处留设膨胀缝;2)在施工预热器顶部时,锚固件焊接在顶部钢板下表面,由下方支模、并在顶部钢板上割孔,振动棒由孔插入进行振动密实;3)在施工预热器上的下料管时,采用支模浇注,预热器拱顶及分解炉上部弯管部位开通气孔,开孔位置定在原浇注料施工时浇注孔位置。在上述施工方法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热器系统的强度,优选地,膨胀缝内填充有毡纸或岩棉。在上述施工方法中,割孔的密度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热器系统的强度,优选地,在步骤2)中,割孔的密度为2

3个/平方米。在上述实施方法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优选地,在步骤3)中,在下料管存在弯管时,采用手打施工,在施工时应用振捣棒振捣密实,从而保证浇注料里气泡振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更优选地,所述手打施工采用分成四瓣进行施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预热器系统的强度,优选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预热器旋风筒伞顶的砼施工,所述砼施工包括:A、支模;B、浇注;C、保温:浇注完毕,与内筒保持30

50mm间隙,砌一圈隔热砖直至伞顶支撑处;内筒处伞顶支撑的槽钢间隙填满硅酸铝纤维棉;浇注料上铺一层隔热砖;D、密封。
在上述砼施工中,所述支模的条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高支模质量,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支模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模板的厚度不低于5mm,不允许模板有弹性;模板以直筒部最上一环砖上表面及进风口管道顶部砼下平面为齐,进风口管道顶部砼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更换,避免台阶的产生;模板与内筒的间隙确保宽度40mm以上,间隙内填满硅酸铝纤维棉。在上述砼施工中,所述浇注的条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高支模质量,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浇注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浇注之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在浇注过程中,浇注料采用机械搅拌;浇注料厚度为180

220mm;膨胀缝采取双层三合板进行予留,高度为110

130mm,上下错开,间距为:内为750

850mm,外为1150

1250mm。在上述砼施工中,所述保温的条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提高支模质量,优选地,在步骤C中,与内筒保持的间隙中填满硅酸铝纤维棉,隔热砖的厚度为110

120mm,并且用珍珠岩填满隔热砖的缝隙。在上述砼施工中,所述密封的操作方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优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密封包括:伞顶盖板待施工完毕后缝隙采取满焊处理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内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热器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1)在浇注料与耐火砖砖面接触处留设膨胀缝;2)在施工预热器顶部时,锚固件焊接在顶部钢板下表面,由下方支模、并在顶部钢板上割孔,振动棒由孔插入进行振动密实;3)在施工预热器上的下料管时,采用支模浇注,预热器拱顶及分解炉上部弯管部位开通气孔,开孔位置定在原浇注料施工时浇注孔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割孔的密度为2

3个/平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下料管存在弯管时,采用手打施工,在施工时应用振捣棒振捣密实(保证浇注料里气泡振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打施工采用分成四瓣进行施工。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预热器旋风筒伞顶的砼施工,所述砼施工包括:A、支模;B、浇注;C、保温:浇注完毕,与内筒保持30

50mm间隙,砌一圈隔热砖直至伞顶支撑处;内筒处伞顶支撑的槽钢间隙填满硅酸铝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越师美高万天静李光辉陈援兵李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芜湖海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