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稳定工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57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收稳定工艺,其包括:吸收解吸耦合塔,其由嵌套的内塔和外塔组成;富气从内塔的塔底进入,经内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内塔的塔顶离开,内塔的塔顶气进入再吸收塔;粗汽油从内塔的塔顶进入,经内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内塔的塔底离开;内塔的塔底液经换热后,从外塔的塔顶进入,经外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外塔的塔底离开;外塔的塔底液一部分与内塔的塔底液换热后,从外塔的塔底进入,经外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外塔的塔顶离开,另一部分进入稳定塔;外塔的塔顶气经压缩机加压后与富气混合,从内塔的塔底进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形成内塔和外塔嵌套的吸收解吸耦合塔,实现热量耦合利用。实现热量耦合利用。实现热量耦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稳定工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稳定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吸收稳定工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吸收稳定系统主要对分馏系统而来的粗汽油和富气进行工艺处理,产出干气、液化气和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吸收稳定工艺有单塔流程和双塔流程,单塔流程是吸收与解吸在同一塔内进行,吸收率和解吸率较低且能耗较高,产品质量不好;双塔流程是吸收和解吸分别在两个塔内进行,已成为目前炼厂吸收稳定工艺的主导流程。双塔吸收稳定系统的典型工艺流程为压缩富气、富吸收汽油和解吸气混合,经冷却器冷却后在平衡罐中平衡闪蒸,得到的富气进入吸收塔,用粗汽油回收其中的C3及以上轻烃组分;吸收塔顶贫气进入再吸收塔进一步分离,回收吸收塔顶携带出来的汽油组分。再吸收塔的吸收剂为来自分馏塔的轻柴油,再吸收塔顶产品为干气,塔底的富吸收油送至分馏塔;来自平衡罐的凝缩油作为冷进料直接由塔顶进入解吸塔,解吸塔塔顶脱出解吸气,塔底得到的脱乙烷汽油送至稳定塔进行分离。稳定塔塔顶产品为液化气,塔底产品为稳定汽油,其中稳定汽油一部分作为产品送出系统,另一部分经换热后送回吸收塔作为补充吸收剂循环使用。为提高吸收塔吸收效率,在系统中吸收塔一般设置中间冷却器。
[0003]目前,吸收稳定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吸收塔需要利用冷量移走吸收过程放出的热量,而这部分热量没有被充分利用;解吸塔需要外部提供热量为解吸过程吸收的热量作为补充,而这部分补充热量需要外部进行提供;富气直接被冷却进行气液分离,富气的能量未被充分利用;稳定塔产品为液化石油气、轻汽油组分和重汽油组分,没有对产品进行更为精细的分离,不利于产品精细化生产分离,同时产品中含有硫化物等杂质,影响产品质量。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吸收稳定工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从而能够减少现有系统对外部冷源和外部热源的用量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稳定工艺及其温度控制方法,从而能够降低系统的操作负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稳定工艺,用于处理来自分馏塔塔顶的粗汽油和富气,其包括:吸收解吸耦合塔,其由嵌套的内塔和外塔组成;富气从内塔的塔底进入所述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内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内塔的塔顶离开吸收解吸耦合塔,内塔的塔顶气进入再吸收塔;粗汽油从内塔的塔顶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内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内塔的塔底离开吸收解吸耦合塔;内塔的塔底液经换热后,
从外塔的塔顶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外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外塔的塔底离开吸收解吸耦合塔;外塔的塔底液一部分与内塔的塔底液换热后,从外塔的塔底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外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外塔的塔顶离开吸收解吸耦合塔,另一部分进入稳定塔;外塔的塔顶气经压缩机加压后与富气混合,从内塔的塔底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
[0008]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吸收解吸耦合塔包括:塔体,其为立式罐状结构;以及多层耦合单元,其沿竖直方向分布在塔体中,每一层耦合单元包括:上管板和下管板,其贯穿设有第一降液管,相邻两层耦合单元的第一降液管在塔体的两侧交替设置;列管,其两端分别穿过上管板和下管板,列管顶端设有帽罩,帽罩侧壁开设有多个气孔;以及至少一层塔板,其设置在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列管穿过塔板,塔板设有筛孔和第二降液管,其中,多层耦合单元通过外部管线依次连通构成内塔,多层耦合单元之间的塔体通过第一降液管和列管相连通构成外塔。
[0009]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稳定塔为设有中间隔板的分壁精馏塔,稳定塔的进料侧装填有催化剂,稳定塔的塔顶产品为液化气,塔底产品为稳定汽油,侧线产品一部分进入内塔的塔顶,另一部分外排。
[0010]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稳定塔的侧线产品为C5C6组分。
[0011]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剂为γ

Al2O3和/或分子筛载体上负载Mo、Co、Ni、Pt、Pd、W中一种或几种的活性组分;催化剂添加有助剂。
[0012]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塔的塔顶气进入再吸收塔与补充吸收剂逆流接触,再吸收塔塔顶产品为干气,塔底产品为富吸收油。
[0013]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补充吸收剂为柴油。
[0014]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塔的塔底液一部分与内塔的塔底液换热后,经再沸为气相,再从外塔的塔底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
[0015]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吸收解吸耦合塔的操作条件为:内塔温度40~200℃,压力0.4~3MPa;外塔温度30~180℃,压力0.1~2MPa。
[0016]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稳定塔的操作条件为:温度为40~400℃,压力为0.2~2.0MPa;质量空速为2~8h
‑1;反应氢/烃体积比为200~500:1。
[0017]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再吸收塔的操作条件为:温度为30~200℃,压力为0.1~2MPa。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该温度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技术方案的吸收稳定工艺,该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将内塔与外塔的温差控制在8~14℃。
[0019]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内塔的塔底液与外塔的塔底液的换热深度控制内塔与外塔的温差。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该温度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技术方案的吸收稳定工艺,该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将内塔与外塔的温差控制在8~14℃。
[0021]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压缩机的压缩比控制内塔与外塔的温差。
[0022]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再沸器的再沸比控制内塔与外塔的温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形成内塔和外塔嵌套的吸收解吸耦合塔,能够实现吸收过程和解吸过程的热量耦合利用,从而减少对外部冷源和外部热源的用量需求。
[0025]2.本专利技术的吸收解吸耦合塔中外塔气液接触在帽罩中完成,液体从第一降液管落在上管板上,随着液层厚度的增大,液体进入帽罩,然后与从列管上升的气体接触,气体夹带液体穿过帽罩的气孔,气体继续上升进入上层耦合单元的列管,液体回落到上管板上,这种结构吸收过程气液分布更均匀,吸收效果好,一方面降低干气中C3+含量,另一方面降低吸收剂和补充吸收剂的用量。
[0026]3.通过采用设有中间隔板的分壁精馏塔形式的稳定塔,塔顶产品为液化气,侧线产品为C5C6组分,塔底产品为稳定汽油,在提高富气中C
3+
组分的吸收效果的同时,侧线产品C5C6组分可以直接作为异构化装置的原料,实现产品精细化分离。
[0027]4.通过压缩机压缩比和再沸器再沸比的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稳定工艺,用于处理来自分馏塔塔顶的粗汽油和富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解吸耦合塔,其由嵌套的内塔和外塔组成;富气从内塔的塔底进入所述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内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内塔的塔顶离开所述吸收解吸耦合塔,内塔的塔顶气进入再吸收塔;粗汽油从内塔的塔顶进入所述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内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内塔的塔底离开所述吸收解吸耦合塔;内塔的塔底液经换热后,从外塔的塔顶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外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外塔的塔底离开吸收解吸耦合塔;外塔的塔底液一部分与内塔的塔底液换热后,从外塔的塔底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经外塔发生气液接触后,从外塔的塔顶离开吸收解吸耦合塔,另一部分进入稳定塔;外塔的塔顶气经压缩机加压后与富气混合,从内塔的塔底进入吸收解吸耦合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稳定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解吸耦合塔包括:塔体,其为立式罐状结构;以及多层耦合单元,其沿竖直方向分布在所述塔体中,每一层所述耦合单元包括:上管板和下管板,其贯穿设有第一降液管,相邻两层所述耦合单元的所述第一降液管在所述塔体的两侧交替设置;列管,其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列管顶端设有帽罩,所述帽罩侧壁开设有多个气孔;以及至少一层塔板,其设置在所述上管板与所述下管板之间,所述列管穿过所述塔板,所述塔板设有筛孔和第二降液管,其中,多层耦合单元通过外部管线依次连通构成内塔,多层耦合单元之间的塔体通过所述第一降液管和所述列管相连通构成外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稳定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塔为设有中间隔板的分壁精馏塔,所述稳定塔的进料侧装填有催化剂,所述稳定塔的塔顶产品为液化气,塔底产品为稳定汽油,侧线产品一部分进入内塔的塔顶,另一部分外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稳定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塔的侧线产品为C5C6组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稳定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珺陈建兵张英高明王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