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38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包括车体、前驱、支撑架、第一驱动机构、拉升杆、第二驱动机构和上身;拉升杆和前驱通过绳子相连,前驱用于防止智能车在下坡过程中前倾,而在下坡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拉升杆向上翻转,拉升杆经绳子带动前驱转动,使得前驱可以给智能车一个稍微偏后向上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这个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愈来愈多的科技竞赛在激情的上演,其中智能车挑战赛在各竞赛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现有的智能车上由于搭载各种传感器和主控模块,导致结构重心都比较高,存在运动不稳定的问题,稍微上坡或者下坡时会后倾或者前倾而倒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车运动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包括车体、前驱、支撑架、第一驱动机构、拉升杆、第二驱动机构和上身;
[0006]所述前驱设置在所述车体侧边;所述支撑架前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前驱顶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所述拉升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侧边;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顶部,所述上身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侧边。
[0007]其中,所述车体包括底板、多个动力轮和电池;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底部;多个所述动力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侧边;所述电池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侧边。
[0008]其中,所述车体还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电池一侧。
[0009]其中,所述车体还包括语音播报模块;所述语音播报模块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电池一侧。
[0010]其中,所述前驱包括合页、支撑板和两个辅助轮;所述合页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板侧边;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合页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合页远离所述底板一侧;两个所述辅助轮分别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侧。
[0011]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舵机;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顶部;所述第一舵机和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舵机输出端和所述拉升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舵机侧边。
[0012]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舵机;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二舵机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舵机输出端和所述上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侧边。
[0013]本技术的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使用时,所述拉升杆和所述前驱通过绳子相连,所述前驱用于防止智能车在下坡过程中前倾,而在下坡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
机构驱动所述拉升杆向上翻转,所述拉升杆经绳子带动所述前驱转动,使得所述前驱可以给智能车一个稍微偏后向上30
°
的力,从而防止智能车在瞬间下坡受重力前倾而向前翻滚。在经过颠簸的路段,所述前驱是可以随着路段的颠簸而起伏,在突然要侧倾时,在智能车侧倾那边给智能车一个偏正上方80
°
的力,纠正智能车侧倾的情况;在经过前方有类似刀山障碍时,智能车可以通过所述拉升杆带动绳子使所述前驱升降,从而避开刀山,使刀山从智能车中间的缝隙通过。上身是类似人体的上身,上身可自由变形,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变形后倒,重心更加低,更好运行,上身的头部和手臂都是可以由金属舵机带动的,头部可以左右扭动,手臂可以360
°
旋转。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智能车运动十分稳定,可自由通过各种崎岖的地形。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7]1‑
车体、2

前驱、3

支撑架、4

第一驱动机构、5

拉升杆、6

第二驱动机构、7

上身、11

底板、12

动力轮、13

电池、14

二维码识别模块、15

语音播报模块、21

合页、22

支撑板、23

辅助轮、24

色标、41

第一支架、42

第一舵机、61

第二支架、62

第二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包括车体1、前驱2、支撑架3、第一驱动机构4、拉升杆5、第二驱动机构6和上身7;
[0020]所述前驱2设置在所述车体1侧边;所述支撑架3前驱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前驱2顶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顶部,所述拉升杆5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侧边;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顶部,所述上身7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侧边。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所述拉升杆5和所述前驱2通过绳子相连,所述前驱2用于防止智能车在下坡过程中前倾,而在下坡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拉升杆5向上翻转,所述拉升杆5经绳子带动所述前驱2转动,使得所述前驱2可以给智能车一个稍微偏后向上30
°
的力,从而防止智能车在瞬间下坡受重力前倾而向前翻滚。在经过颠簸的路段,所述前驱2是可以随着路段的颠簸而起伏,在突然要侧倾时,在智能车侧倾那边给智能车一个偏正上方80
°
的力,纠正智能车侧倾的情况;在经过前方有类似刀山障碍时,智能车可以通过所述拉升杆5带动绳子使所述前驱2升降,从而避开刀山,使刀山从智能车中间的
缝隙通过。上身7是类似人体的上身7,上身7可自由变形,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变形后倒,重心更加低,更好运行,上身7的头部和手臂都是可以由金属舵机带动的,头部可以左右扭动,手臂可以360
°
旋转。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智能车运动十分稳定,可自由通过各种崎岖的地形。
[0022]本申请的智能车在移动时使用视觉图像处理,将获取到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再做线性回归,可以有效防止光线的影响。该方法通过在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前驱、支撑架、第一驱动机构、拉升杆、第二驱动机构和上身;所述前驱设置在所述车体侧边;所述支撑架前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前驱顶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所述拉升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侧边;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顶部,所述上身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侧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底板、多个动力轮和电池;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底部;多个所述动力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侧边;所述电池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侧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电池一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惯性导航竞速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语音播报模块;所述语音播报模块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良秦运柏谭宇飞杨毅张怡婷李晨滔胡登洋姚彩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