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34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组装装置,涉及铁路货车车钩组装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钩组装装置,包括能够放置钩头和钩尾的主机体,所述主机体上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能够移动到所述钩头和所述钩尾的对齐的连接孔的下方,所述上料框内设置有能够沿所述上料框移动并且进入到所述连接孔内的偏销,所述上料框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偏销两侧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框铰接、另一端自由并且能够与所述偏销抵接。车钩的连接不需要人工手动插入偏销,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使偏销插入时能够位于孔内的中心位置,提高偏销插入的精度。提高偏销插入的精度。提高偏销插入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钩组装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货车车钩组装
,特别地涉及一种车钩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货车在检修等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车钩进行拆卸,并且在检修完毕后需要对车钩进行重新组装。现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车钩检修组装通常是单钩人工手动辅助完成检修组装,在对车钩进行组装时,需要先使钩头和钩尾的连接孔对齐,然后人工插入偏销实现钩头和钩尾的连接。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偏销的插入,需要对偏销实际很大的外力,才能将偏销插入连接孔内,人工劳动强度大,并且当偏销几何尺寸过大或过小时,偏销不能快速精准地插入连接孔内中心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钩组装装置,车钩的连接不需要人工手动插入偏销,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使偏销插入时能够位于孔内的中心位置,提高偏销插入的精度。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钩组装装置,包括能够放置钩头和钩尾的主机体,所述主机体上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能够移动到所述钩头和所述钩尾的对齐的连接孔的下方,所述上料框内设置有能够沿所述上料框移动并且进入到所述连接孔内的偏销,所述上料框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偏销两侧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框铰接、另一端自由并且能够与所述偏销抵接。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叶子板和扭簧,所述叶子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框相互铰接、另一端自由,所述扭簧的一端能够与所述上料框形成限位结构、另一端与所述叶子板的自由端外壁接触。通过本实施方式,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叶子板的自由端始终具有向靠近所述偏销方向移动的趋势;当将偏销插入到上料框内时,偏销挤压两侧的叶子板向外转动,两个叶子板对偏销施加的推力相同,保证不同几何尺寸的偏销均位于上料框的中心位置,保证其能够顺利插入到钩头和钩尾对齐的连接孔内。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框上还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扭簧通过套设在所述定位轴上以安装在所述上料框上。通过本实施方式,保持扭簧与上料框的一体性。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框的内部还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偏销的下方并且能够推动所述偏销移动,所述推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通过本实施方式,推板与偏销为分体式结构,推板向上推动偏销插入到钩头和钩尾对齐的连接孔内,推板与偏销脱离,推板能够复位进行重复工作,不需要人工操作。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框外壁还设置有导向框,所述导向框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杆能够向上移动并进入到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导向面能够使错位的所述钩头和/或所述钩尾相对移动,以迫使所述钩头和所述钩尾的连接孔对齐。通过本实施方式,当钩头和钩尾的连接孔出现错位情况时,通过导向杆的导向面迫使钩头和钩尾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钩头和钩尾的连接孔对齐,以保证偏销能够插入
其中,不需要人工手动对连接孔进行精确对齐,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效率。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框上内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导向杆相互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第二液压缸能够控制导向杆的升降,在对错位的钩头和钩尾进行对齐后,使导向杆及时退出,以便插入偏销。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靠近所述主机体的方向逐渐向外倾斜。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体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上料框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导轨连接的滑座,所述主机体上还设置有步进油缸,所述步进油缸与所述上料框相互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移动导向框与上料框的整体,实现导向杆与偏销能够分别移动到连接孔的下方;在导向杆对钩头和钩尾的连接孔进行对齐工序后,及时将偏销插入到对齐的连接孔内,实现钩头和钩尾的连接。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框和所述上料框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体上还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用于放置所述钩头,所述主机体上设置有动力油缸,所述动力油缸与所述放置板相互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实现放置板自动控制,省去人工推拉放置板前进后退操作,省时省力运行精度高,无噪声,为自动控制提供依据。
[0014]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钩组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定位单元的自由端能够对偏销施加推力,将偏销放置到上料框内后,保证不同尺寸的偏销均能够位于上料框的中心位置,以保证偏销能够顺利插入到钩头和钩尾的连接孔内实现二者的连接;不需要人工手动插入偏销,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能够对不同尺寸偏销进行适配,插入偏销过程中实现偏销的自动找中,使偏销插入时能够位于孔内的中心位置,提高偏销插入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7]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2是上料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6是放置板的局部示意图。
[0024]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5]附图标记:
[0026]10、主机体;11、钩尾;12、钩头;13、连接孔;20、上料框;30、定位单元;31、叶子板;32、扭簧;33、定位轴;40、偏销;41、推板;50、导向框;51、导向杆;52、导向面;60、直线导轨;61、滑座;62、步进油缸;70、滑轨;71、放置板;73、动力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钩组装装置,包括能够放置钩头12和钩尾11的主机体10,主机体10上设置有上料框20,上料框20能够移动到钩头12和钩尾11的对齐的连接孔13的下方,上料框20内设置有能够沿上料框20移动并且进入到连接孔13内的偏销40,上料框2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偏销40两侧的定位单元30,定位单元30的一端与上料框20铰接、另一端自由并且能够与偏销40抵接。
[0029]具体的,车钩包括钩头12和钩尾11,先使钩头12和钩尾11的连接孔13重合对齐,此时钩尾11具有压缩后的缓冲器,然后将偏销40插入到连接孔13内,压缩后的缓冲器释放,偏销40被卡在中间,实现偏销40对钩头12和钩尾11的连接。其中连接孔13优选为腰形孔。
[003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主机体10上还设有用于放置钩尾11的固定件,当钩尾11放置到固定件上时,上料框20位于固定件的下方,进一步地,可以在固定件上设置气缸或油缸用于推动钩尾11横向移动。在将偏销40插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放置钩头和钩尾的主机体,所述主机体上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能够移动到所述钩头和所述钩尾的对齐的连接孔的下方,所述上料框内设置有能够沿所述上料框移动并且进入到所述连接孔内的偏销,所述上料框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偏销两侧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框铰接、另一端自由并且能够与所述偏销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叶子板和扭簧,所述叶子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框相互铰接、另一端自由,所述扭簧的一端能够与所述上料框形成限位结构、另一端与所述叶子板的自由端外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框上还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扭簧通过套设在所述定位轴上以安装在所述上料框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框的内部还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偏销的下方并且能够推动所述偏销移动,所述推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液压缸。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框外壁还设置有导向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喆波孟宪国李富强吕彩奎赵世昌杜彪贾瑞边志宏王蒙王萌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