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轴承且安装在壳体内,转轴外部套装有油封组件和气封组件,轴承、油封组件和气封组件沿转轴轴向由外向内依次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组件包括套装于转轴外部的油封环,所述壳体内壁与转轴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油封环的一端与轴承连接,油封环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密封配合,所述油封环靠近轴承一侧的内壁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用于在转轴旋转时形成螺旋密封;所述油封环远离轴承一侧的内孔壁设置有若干回转环槽,回转环槽用于在转轴旋转时形成间隙密封来阻挡穿过螺旋槽泄漏的油雾。挡穿过螺旋槽泄漏的油雾。挡穿过螺旋槽泄漏的油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旋齿压缩机由一对平行、互相啮合的阴、阳旋齿构成,是一种新式回转压缩机,而回转压缩机可分为无油压缩机和喷油压缩机,无油旋齿压缩机的转子不直接接触,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阳转子通过同步齿轮带动阴转子旋转,同步齿轮在传输动力的同时,还同步确保旋齿啮合间隙。无油螺杆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压缩腔始终处于无油状态,但压缩机的轴承、同步齿轮等零部件仍然需要采用润滑油进行润滑,这就需要在压缩腔和转子的轴承端设置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一方面要防止润滑油由轴承端泄漏到压缩腔内污染气源,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压缩腔内的高压气体沿转子轴泄漏出来影响气量。
[0003]现有技术中,在压缩机的轴承端一侧设置油封组件,在压缩机的压缩腔一侧设置气封组件,油封组件通过设置螺旋槽,从轴承腔跑出来的润滑油会入螺旋槽中,在转轴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螺旋槽中的液体会形成“液体螺母”,即通过螺纹形式来阻止液体泄漏的非接触式动密封,又称为螺旋密封,而气封组件则通过设置活塞环与壳体内壁形成迷宫型气密封结构,来阻止气体泄漏。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仅通过螺旋密封仍然会有微量油雾穿过螺旋槽进入压缩腔内,无法完全阻挡轴承端的润滑油进入压缩腔内,油封组件的密封性能仍然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通过油封组件设置回转环槽来阻挡由螺旋槽泄漏的油雾,提高密封性能。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轴承且安装在壳体内,转轴外部套装有油封组件和气封组件,轴承、油封组件和气封组件沿转轴轴向由外向内依次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组件包括套装于转轴外部的油封环,所述壳体内壁与转轴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油封环的一端与轴承连接,油封环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密封配合,所述油封环靠近轴承一侧的内壁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用于在转轴旋转时形成螺旋密封;所述油封环远离轴承一侧的内孔壁设置有若干回转环槽,回转环槽用于在转轴旋转时形成间隙密封来阻挡穿过螺旋槽泄漏的油雾。
[0006]本技术方案中,油封环内壁靠近轴承侧设置螺旋槽,从轴承腔跑出来的润滑油会进入螺旋槽中,在转轴的高速旋转作用下螺旋槽中的润滑油形成“液体螺母”,即通过螺纹形式来阻止液体泄漏的非接触式动密封,又称为螺旋密封;而且,本技术方案在油封环内壁远离轴承侧设置若干回转环槽,将通过螺旋密封的微量油雾阻挡在回转环槽内,并且由于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会造成壳体内会形成气压差,而螺旋密封侧压力高,回转环槽内压力低,因此进入回转环槽内的油雾在气压差作用下会向螺旋密封侧移动,能够防止油雾继续泄漏,即通过回转环槽形式来阻止液体泄漏的非接触式动密封,又称为沟槽式间隙密封,螺旋
槽与回转环槽形成两道密封,大大提高了油封组件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阻止轴承腔的润滑油进入压缩腔。
[0007]作为改进,所述气封组件包括套装于转轴上的活塞环座和套装于活塞环座上的保护套,活塞环座上安装有活塞环,所述壳体内壁与转轴外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轴承、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沿转轴轴向依次分布,活塞环座和保护套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
[0008]作为改进,所述活塞环座外侧壁上设有多个轴向排列的凹槽,活塞环安装于凹槽内,活塞环的外端面连接在保护套内壁上以形成迷宫型气密封结构。
[0009]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通过活塞环座上安装活塞环,利用活塞环与壳体内壁形成迷宫型气密封结构来阻止压缩腔的气体泄漏,而实际上,活塞环硬度比壳体硬度高,且在转轴高速运转的过程中由于轴承以及转子存在一定活动间隙,经长时间运行后壳体与活塞环接触位置容易发生形变,造成壳体内壁损坏,从而使得迷宫型气密封结构失效。因此,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活塞环座上套装一个保护套,保护套位于活塞环外周与壳体内壁之间,能够保护迷宫型气密封结构,延长使用寿命。
[0010]作为改进,所述保护套内壁与活塞环外表面间隙配合,所述保护套外壁与第一安装槽内壁过盈配合。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护套为耐磨钢套。本技术方案采用该设置方式能够提高迷宫型气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壳体和转轴的孔加工要求,并且耐磨刚套具有抗冲击度高和耐磨性优良等优点,能够延长气封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1]作为改进,所述壳体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位于活塞环座与油封环之间,所述排气槽与壳体外部大气连通。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排气槽来排出部分高压气流,能够保护压缩机,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
[0012]作为改进,所述壳体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油箱和集油槽,所述油封环与轴承贴合的端部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油封环通过通孔与集油槽连通,油封环封堵的润滑油通过集油槽流至油箱。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油封环上设置通孔,利用通孔将油封环与集油槽连通,使得被封堵的润滑油通过通孔至集油槽内,再通过集油槽回流至油箱,结构简单。
[0013]作为改进,所述油封组件还包括套装于转轴上的挡油环,所述油封环套装于挡油环上,所述油封环与轴承外圈连接,所述挡油环一端与活塞环座连接,所述挡油环另一端与轴承内圈连接,所述挡油环与轴承之间存在空隙,挡油环通过空隙与通孔连通。
[001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挡油环,由轴承腔侧渗漏过来的润滑油首先被挡油环初步阻挡,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挡油环阻挡的润滑油通过空隙至通孔处穿出,再通过集油槽回流至油箱内,挡油环、螺旋槽与回转环槽形成三道密封,提高了密封组件的密封性能。
[0015]作为改进,所述挡油环与轴承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台状凸起,所述台状凸起的外径大于轴承外圈的内径,所述台状凸起设置有倾斜的锥面。
[0016]本技术方案中,挡油环通过台状凸起的顶部与轴承连接,并且通过台状凸起的外壁与轴承形成空隙,设置台状凸起的外壁为倾斜的锥面,并且台状凸起的外径大于轴承外圈的内径,锥面具有引流作用,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该台状凸起利用锥面将润滑油甩至壳体集油槽内,保证润滑油更加顺利的进入壳体集油槽内。
[0017]本技术所描述的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通过在油封环上分别设置螺旋槽和回转环槽,利用回转环槽阻挡螺旋槽泄漏的油雾进入压缩腔,增设一道密封来提高油封组件
的密封效果,并且,通过在活塞环座上套设保护套,以避免壳体内壁与活塞环发生形变,延长气封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公开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中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公开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公开中油封环和挡油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所示:1、壳体;11、第一安装槽;12、排气槽;13、第二安装槽;14、压缩腔;2、转轴;3、轴承;4、油封环;41、第一密封圈槽;42、螺旋槽;43、回转环槽;44、通孔;5、活塞环座;6、保护套;7、活塞环;8、挡油环;81、第二密封圈槽;82、台状凸起;821、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包括壳体(1)和转轴(2),所述转轴(2)上套接有轴承(3)且安装在壳体(1)内,转轴(2)外部套装有油封组件和气封组件,轴承(3)、油封组件和气封组件沿转轴(2)轴向由外向内依次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组件包括套装于转轴(2)外部的油封环(4),所述壳体(1)内壁与转轴(2)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油封环(4)的一端与轴承(3)连接,油封环(4)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11)密封配合,所述油封环(4)靠近轴承(3)一侧的内壁设置有螺旋槽(42),螺旋槽(42)用于在转轴(2)旋转时形成螺旋密封;所述油封环(4)远离轴承(3)一侧的内孔壁设置有若干回转环槽(43),回转环槽(43)用于在转轴(2)旋转时形成间隙密封来阻挡穿过螺旋槽(42)泄漏的油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封组件包括套装于转轴(2)上的活塞环座(5)和套装于活塞环座(5)上的保护套(6),活塞环座(5)上安装有活塞环(7),所述壳体(1)内壁与转轴(2)外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3),所述轴承(3)、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13)沿转轴(2)轴向依次分布,活塞环座(5)和保护套(6)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油旋齿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环座(5)外侧壁上设有多个轴向排列的凹槽,活塞环(7)安装于凹槽内,活塞环(7)的外端面连接在保护套(6)内壁上以形成迷宫型气密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峰磊,张炯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