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01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主沟、横沟以及纵沟,中央陆地部在轮胎周向上反复配置有4个中央花纹块,所述4个中央花纹块分别具备在所述主沟、所述横沟或所述纵沟开口且一端封闭的凹部,当将所述4个中央花纹块具备的所述凹部设为第一~第四凹部时,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沿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线朝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向而延伸,第三凹部及第四凹部沿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线朝另一方向倾斜的方向而延伸,所述第一凹部朝与所述第二凹部相反的方向开口,所述第三凹部朝与所述第四凹部相反的方向开口,所述第一~第四凹部各自的沟宽为5.0mm以上。5.0mm以上。5.0mm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关于以在包括泥泞地、岩石地在内的不良道路上行驶为目的的越野用的充气轮胎,一般采用以边缘成分较多的横沟、花纹块为主体的胎面图案。为了提高这样的轮胎的行驶性能,期望在多个方向上获得基于路面上的泥、岩石等的夹入的牵引效果。另外,在提高牵引效果这方面,关键在于确保花纹块刚性。
[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越野用的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主沟,它们沿轮胎周向延伸;横沟,其将一对主沟连结;纵沟,其将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沟彼此连结;以及多个中央花纹块,它们由一对主沟、横沟及纵沟划分而成。在该中央花纹块设置有:在主沟开口的细沟;以及在横沟开口的凹部,它们的开口方向不同。
[0004]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主沟开口的细沟是关于对花纹块刚性、沟面积造成的影响与刀槽花纹处于同等程度的沟宽较小的结构,因此,几乎未考虑基于泥、岩石等的夹入的牵引效果。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6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发挥牵引效果的充气轮胎。
[0009]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主沟,它们在胎面部的轮胎赤道线的两侧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将所述胎面部划分为3列陆地部;多个横沟,它们彼此在轮胎周向上分离地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将所述一对主沟连结;以及多个纵沟,它们在所述一对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将相邻的所述多个横沟连结,在所述3列陆地部中,位于所述一对主沟之间的中央陆地部在轮胎周向上反复配置有由所述横沟及所述纵沟划分出的4个中央花纹块,所述4个中央花纹块分别具备在所述主沟、所述横沟或所述纵沟开口且一端封闭的凹部,当将所述4个中央花纹块具备的所述凹部设为第一~第四凹部时,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沿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线朝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向而延伸,第三凹部及第四凹部沿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线朝另一方向倾斜的方向而延伸,所述第一凹部朝与所述第二凹部相反的方向开口,所述第三凹部朝与所述第四凹部相反的方向开口,所述第一~第四凹部各自的沟宽为5.0mm以上。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面的剖视图。
[0011]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12]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1…
轮胎;11

胎圈部;12

胎侧部;13

胎面部;14

胎体帘布;15

内衬;2

主沟;3

横沟;3a

第一横沟;3b

第二横沟;31

弯曲点;4

纵沟;4a

第一纵沟;4b

第二纵沟;5

陆地部;6

中央陆地部;7

胎肩陆地部;71

胎肩花纹块;8

胎肩横沟;9

中央花纹块;9a

第一中央花纹块;9b

第二中央花纹块;9c

第三中央花纹块;9d

第四中央花纹块;91

凹部;911

壁面;91a

第一凹部;91b

第二凹部;91c

第三凹部;91d

第四凹部;92

阶梯部;93

刀槽花纹;931

第一刀槽花纹;932

第二刀槽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图1~图3对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附图中的尺寸比与实际的尺寸比未必一致,另外,各附图之间的尺寸比也未必一致。
[0016]在各图中,第一方向D1是与充气轮胎(以下也简称为“轮胎”)1的轮胎旋转轴平行的轮胎轴向D1,第二方向D2是作为轮胎1的直径方向的轮胎径向D2,第三方向D3是环绕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周向D3。
[0017]在轮胎轴向D1上,内侧是接近轮胎赤道面S1的那侧,外侧是远离轮胎赤道面S1的那侧。在轮胎径向D2上,内侧是接近轮胎旋转轴的那侧,外侧是远离轮胎旋转轴的那侧。另外,轮胎轴向D1的1个方向是指第一轴向D11,第一轴向D11的相反方向是指第二轴向D12。轮胎周向D3的1个方向是指第一周向D31,第一周向D31的相反方向是指第二周向D32。
[0018]轮胎赤道面S1是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面且是位于轮胎1的轮胎轴向D1的中心的面,轮胎子午面是包括轮胎旋转轴的面、且是与轮胎赤道面S1正交的面。另外,轮胎赤道线L1是与轮胎1的轮胎径向D2的外表面以及轮胎赤道面S1交叉的线。
[0019]如图1所示,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部11、11;一对胎侧部12、12,它们从各胎圈部11、11朝轮胎径向D2的外侧延伸;胎面部13,其与一对胎侧部12、12的轮胎径向D2的外侧端连接;胎体帘布14,其以架设于一对胎圈部11、11之间的方式延伸;以及内衬15,其位于轮胎1的最内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是以在包括泥泞地、岩石地在内的不良道路上行驶为目的的越野用轮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20]如图2及图3所示,轮胎1具备:一对主沟2、2,它们在胎面部13的轮胎赤道线L1的两侧沿轮胎周向D3连续地延伸;多个横沟3,它们将一对主沟2连结;以及多个纵沟4,它们将相邻的多个横沟3连结。根据发挥牵引效果的观点,优选主沟2以锯齿状弯曲延伸。
[0021]多个横沟3彼此在轮胎周向D3上分离配置。而且,横沟3沿轮胎轴向D1延伸。根据在多个方向上发挥牵引效果的观点,优选横沟3相对于轮胎轴向D1而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沟3的沟深与主沟2的沟深相同。
[0022]横沟3具备弯曲点31。由此,能够增加后述的中央花纹块9的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轮胎1的牵引性能。轮胎周向D3上相邻的横沟3、3分别称为第一横沟3a、第二横沟3b。而且,各横沟3a、3b具备的弯曲点31分别称为第一弯曲点31a、第二弯曲点3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沟3a的第一弯曲点31a的位置在轮胎轴向D1上与第二横沟3b的第二弯曲点31b的位置不同。此外,横沟3并不局限于此。
[0023]纵沟4在一对主沟2之间沿轮胎周向D3延伸。而且,纵沟4将轮胎周向D3上相邻的第一横沟3a及第二横沟3b连结。根据在多个方向上发挥牵引效果的观点,优选纵沟4相对于轮
胎周向D3而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纵沟4沿轮胎周向D3不连续地延伸,并与第一横沟3a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一对主沟,它们在胎面部的轮胎赤道线的两侧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将所述胎面部划分为3列陆地部;多个横沟,它们彼此在轮胎周向上分离地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将所述一对主沟连结;以及多个纵沟,它们在所述一对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将相邻的所述多个横沟连结,在所述3列陆地部中,位于所述一对主沟之间的中央陆地部在轮胎周向上反复配置有由所述横沟及所述纵沟划分出的4个中央花纹块,所述4个中央花纹块分别具备在所述主沟、所述横沟或所述纵沟开口且一端封闭的凹部,当将所述4个中央花纹块具备的所述凹部设为第一~第四凹部时,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沿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线朝一个方向倾斜的方向而延伸,第三凹部及第四凹部沿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线朝另一方向倾斜的方向而延伸,所述第一凹部朝与所述第二凹部相反的方向开口,所述第三凹部朝与所述第四凹部相反的方向开口,所述第一~第四凹部各自的沟宽为5.0mm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三凹部或所述第四凹部的开口方向形成为45度~135度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四凹部中的1个在所述一对主沟中的一个主沟开口,所述第一~第四凹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芳树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