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499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薄膜领域,涉及一种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聚丙烯a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b;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聚烯烃弹性体y、丙烯抗冲共聚物z和极性单体改性聚丙烯k。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性能、拉伸性能和粘合性,而且在较低的热封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热封强度。且在较低的热封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热封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薄膜通常可由流延和双向拉伸等方法制得,但均聚聚丙烯原料制备的聚丙烯薄膜通常冲击强度较低。聚丙烯薄膜常用于包装用途,需要薄膜有较高的冲击性能。而且有些聚丙烯薄膜需要与其他材料粘合后使用,如铝塑膜,因此还希望薄膜与其他材料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现有的聚丙烯薄膜很难同时具备较好抗冲性能和粘合性。
[0003]为了提高薄膜的抗冲性能和韧性,可以使用嵌段抗冲聚丙烯制备薄膜,或向聚丙烯中加入聚烯烃弹性体。还可通过多层共挤的方法制备薄膜来提高聚丙烯薄膜冲击性能,如CN101913279A就采用了三层共挤的方法制备复合薄膜,薄膜中层为按1:10

1:3比例共混的弹性体和PP,由弹性体提供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但这种方法在弹性体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分散均匀的问题,而且弹性体添加量会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当添加量高至一定水平会发生分相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冲击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000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同时具备较好抗冲性能和粘合性的聚丙烯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聚丙烯薄膜难以同时具备较好抗冲性能和粘合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抗冲性能,在较低的热封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热封强度,而且与粘合剂的附着力较高,能有效增加薄膜与其他材料的偶联。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聚丙烯a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b;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聚烯烃弹性体y、丙烯抗冲共聚物z和极性单体改性聚丙烯k。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用于形成各层的原料组合物在任选的造粒过程后挤出流延形成所述复合薄膜。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在包装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的复合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性能、拉伸性能和粘合性,而且在较低的热封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热封强度。所述薄膜的纵向(MD)拉伸强度≥40MPa,优选纵向(MD)拉伸强度≥52MPa;表面能≥33mN/m,优选表面能≥34.5mN/m;摆锤冲击强度≥0.55J,优选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2N/15mm,优选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
[001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聚丙烯a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b;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聚烯烃弹性体y、丙烯抗冲共聚物z和极性单体改性聚丙烯k。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复合薄膜中存在橡胶相,所述橡胶相的平均宽度为20

200nm,平均长径比为5

20。橡胶相可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呈条形。长径比的含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对于条形颗粒测试来说,长径比与长宽比的概念相同,即:经过颗粒内部的最长径和与它相垂直的最长径之比,前者也对应为颗粒的长度,后者对应为颗粒的宽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纵向(MD)拉伸强度≥40MPa,优选纵向(MD)拉伸强度≥52MPa;表面能≥33mN/m,优选表面能≥34.5mN/m;摆锤冲击强度≥0.55J,优选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2N/15mm,优选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丙烯a可以选自均聚聚丙烯和/或丙烯抗冲共聚物。
[0016]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a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15g/10min,等规度大于97%,分子量分布Mw/Mn为4.5

7.0。符合上述特征的均聚聚丙烯可商购获得。如青岛炼化牌号为PPH

FA03的均聚聚丙烯、上海石化牌号为FC801的均聚聚丙烯。或者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优选是含有乙烯单元的丙烯抗冲共聚物,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包含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为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优选选自乙烯

丙烯共聚部分和乙烯

丁烯共聚部分。
[0018]优选地,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包含丙烯均聚部分与所述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所述丙烯均聚部分可以包含等规聚合结构。
[0019]以丙烯抗冲共聚物z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中的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含量优选为3

15wt%,通过
13
C NMR测定。
[0020]以丙烯抗冲共聚物z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的乙烯含量优选为1

12wt%。
[0021]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优选为1

10g/10min。
[0022]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可以具有嵌段结构或包含丙烯嵌段共聚物。
[0023]所述聚丙烯a可选的丙烯抗冲共聚物与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满足上述条件。
[0024]符合上述特征的丙烯抗冲共聚物可商购获得。如中沙石化牌号为EP200K的丙烯抗冲共聚物、上海石化牌号为M180R的丙烯抗冲共聚物、茂名石化牌号为PPB

M02D的丙烯抗冲共聚物。或者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烯烃弹性体b为乙烯与α烯烃的弹性体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优选为C3‑
C
12
的α烯烃,更优选选自丙烯、1

丁烯、1

己烯和1

辛烯中的至少一种。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烯烃弹性体y为乙烯与α烯烃的弹性体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优选为C3‑
C
12
的α烯烃,更优选选自丙烯、1

丁烯、1

己烯和1

辛烯中的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聚丙烯a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b;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聚烯烃弹性体y、丙烯抗冲共聚物z和极性单体改性聚丙烯k。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中存在橡胶相,所述橡胶相的平均宽度为20

200nm,平均长径比为5

20。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纵向拉伸强度≥40MPa,优选纵向拉伸强度≥52MPa;表面能≥33mN/m,优选表面能≥34.5mN/m;摆锤冲击强度≥0.55J,优选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2N/15mm,优选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在230℃、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10g/10min,优选为3

8g/10min;和/或在230℃、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

10g/10min,优选为4

8g/10min。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a选自均聚聚丙烯和/或丙烯抗冲共聚物;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15g/10min,等规度大于97%,分子量分布Mw/Mn为4.5

7.0;优选地,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为含有乙烯单元的丙烯抗冲共聚物;以丙烯抗冲共聚物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的乙烯含量为1

12wt%;和/或,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中的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含量为3

15wt%;和/或,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

10g/10min。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为含有乙烯单元的丙烯抗冲共聚物;以丙烯抗冲共聚物z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的乙烯含量为1

12wt%;和/或,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中的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含量为3

15wt%;和/或,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z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

10g/10min。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b和所述聚烯烃弹性体y各自独立地为乙烯与α烯烃的弹性体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优选为C3‑
C
12
的α烯烃,更优选选自丙烯、1

丁烯、1

己烯和1

辛烯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规聚丙烯x为丙烯与乙烯和/或丁烯的共聚物,优选选自乙烯

丙烯

丁烯三元无规共聚物、丙烯

乙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丙烯

丁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无规聚丙烯x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10g/10min。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改性聚丙烯k中的极性单体选自含羟基共聚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冯倩徐萌张师军高达利初立秋辛琦白弈青徐凯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